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帝国的朝阳 > 第353章 丰年 (为新书求支持)

第353章 丰年 (为新书求支持)(2 / 2)

在租界收回时,尽管的外部部承诺保护租界内各国人士财产不受侵犯,但是外国人在中国租地、购地却与随后通过的《土地法》有违,而按这一法律规定,外籍人士不得以公私名义于中国租用或购买土地,且中国人不得自外人手中接受赠予、承租或购进土地。

在法案获得批准后,租界以及国内的传教士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他们既无法继续持有,亦无法通过赠予、出租或者出让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而法律只留给他们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后,“外人非法持有土地”面临着被没收的风险。

尽管各国驻华大使曾表示抗议,但却又不得不承认政府并没有违背最初的商定“在法律框架内保护各国人士在华财产”,而禁止外人持有土地同样也是法律。最终,那些名燥一时的洋行,不得不接受政府的条件交还土地,至于土地上由其兴建的建筑,其则可以继续持有二十年,二十年后建筑亦将由政府收回。

也正因如此,从去年开始,许多名燥一时的专事地产业的犹太洋行纷纷陷入破产的边缘,而对于国内商人而言,这则是一个机会他们趁机签署了长期的建筑租赁合同,不过,这种合同很难持续,现在的外滩同样也是一派大兴土木大量的新兴建筑正在取代旧(www.hao8.net)式的建筑,而那些风格各异的西洋式建筑,现在正在构成外滩的特色。

作为“临近”都的江口最大城市,以外滩为商业中心的上海,并没有因为帝都的近在咫尺而没落,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甚至隐隐有越大连的势头其正在一天天的成为中国金融的心脏,不管贬抑它的人如何说,此时的上海外滩仍然是世界性的,并没有因为租界的收回,而生太多的改变。

如果说,这里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恐怕就是曾经主导着上海产业的洋行,正在被一家家国商的企业所取代,曾经的那些买办们,这会早都已经成为了商人或者企业的高级雇员。在这里,每一个人的机会至少看起来都是公平的,都有成功的可能性,对于一些年轻有为的人来说,这里是个机会的殿堂,在这儿,只要有特长,再加上勤奋,就会得到提升和保障的奖赏。而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它是整个亚洲上最大的市场;而对于某些人来说,它又是富人奢侈淫逸的所在,当然,对于冒险家而言,这里却是同样也是天堂,一个属于冒险家的机会天堂。

兹……

将雪茄烟按灭于烟灰缸内,赵普升走到窗边,他凝视着窗外的黄埔江,看着江上的各国商船,此时夕阳西下,将江水染成了红色。

“根据对今年粮食产量的统计,统制委员会已经决定减少一半粮食进口配额……”

面对着背对自己老板,田中川的语气显得非常平静,作为公司的调查员,他的任务就是要弄清楚一些情报尤其是与统制委员会有关的情报,现在不同于过去,过去中国的进口是随意的、无序的,任何个人、洋行都可以从事进出口业,但是现在不行,外贸统制是最早的统制,可以说,曾经纵横上海的洋行之所以会迎来他们的末日,就是因为外贸统制所有的进口出口都将由政府授权的企业从事,未获得授权的企业不得从事进出口业。

通过对外贸的垄断,政府垄断了整个市场,他们既控制着出口商品的价格,同样也控制着进口商口的价格,那当然种类以及数量同样也是由他们控制,而委员会的控制是通过年初的计划进行的。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他们绝不会改变计划。

进口粮食的多少对市场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一点作为民生米业的总经理,赵普升非常清楚,至于这民生米业则是由上海以及苏浙的六十二家米行组成的公司为了对抗东北来的北方米业公司,而组成的米商同盟。

与东北实施粮食统制不同,内地至今都没有实施粮食统制,也正因如此,民生米业才能借助本地收购等方式,与北方米业竞争,从而控制着上海等地大半的市场。

“进口减少了,这是好事!”

与传统的米商不同,赵普升之所以会成为这家联合公司的总经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了解东北的那些商人出身米商家庭的他毕业于东北大学,曾在东北工作了长达六年,在继续家业后,更是在短短数年内,把赵家的十六个米铺变了一百三十五家遍(www.biquwu.cn)布苏浙的米铺。

作为米商的他深知进口大米的重要性从同治年间起,每年需要进口上百万担粮食。现在配额减少,意味着这上百万担粮食的缺口,都要从国内补充。

“进口一减少,对国米的需求自然也就更大了!”

赵普升头也不回的继续说道。

“现在,对于咱们来说,就是要趁着丰收之季,联合各地的粮商,把谷子的价格压下去……”

“总经理,虽说自古就是丰年粮价低,可要是压的太低,到时候,粮食公司介入的话,怎么办?”

“不用担心!”

摇摇头,赵普升的声音依然显得很平静。

“虽说各省皆设有粮食公司,但那些粮食公司往往只是专注于售粮,而不是购粮,实际上,他们也就是赚个差价,不过与咱们不一样,他们是用进口的低价粮去平抑城中的粮价,就像上海一样,这两年涌进上海的人口岂下数十万,若不是粮食公司售平价粮平抑粮价,这上海的米价,至少要突破7块!”

尽管许多米商对粮食公司有着颇多的怨气,但是于赵普升看来,这粮食公司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毕竟,高价粮总不是长久之计,而且粮食公司有时候也是米商的朋友比如在农民借粮还粮的过程中,因为粮食公司不直接收购农民的粮食,这个时候,粮商则可以借机压低谷价,而农民为了偿还到期的债务,则不是不接受低价。

也正因如此,赵普升从不觉得省营的粮食公司是竞争对手,反倒因为他的主动合作,一直以来颇得粮食公司的欣赏,甚至因此多次得到民政官的嘉奖。当然商人言利,这一点从骨子里都是无法改变的,他之所以同粮食公司合作,同样也是为了利益凭借着与政府良好的关系,使得民生米业垄断着多地的米市。

“济山,你知道从帝国建始到现在从上海至武汉长江沿线诸城增加多少人口?”

突然,赵普升把话锋一转,看着面前的王裕民的反问道。

“47o万,全国城市新增人口过15oo万,这些人,一年要吃多少粮食?”

作为米商,赵普升关注的并非仅仅只有粮食的收成,他同样更关注市场,关注着市场的需求,而相比于传统的商人,接受过系统商业培训的他更注重数据。

“总经理,今年应该会突破18oo万人,从帝国建元至今,国内各地均大兴土木,别的地方不说,仅仅南京京畿一带,就有二十余万从事建筑业的工人,再加上马鞍山钢铁公司的工地,南京周边的各业工人至少百万之众,至于从上海到南京沿江一带,这两年纱厂、布厂几乎每天都有新厂开业,于纱厂工作的女工何止百万,民政大臣不说在报纸上说嘛,十年内,国内城市人口就将突破一亿人!”

提及一亿人时,王裕民的呼吸都显得有些急促,一亿人是什么概念,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其中的4o%-5o%都将集中的从上海至武汉一带的“沿江都市圈”,粮商喜欢人,城市人口越多,粮食的用的便越多,市场自然也就越大。

“先不要说一亿人,就是这新增的18oo万人,哼哼……”

面上挤出一些笑容,赵普升把话峰微微一转。

“两年前,朝廷借着“地税风潮”,重新量地,量出来多少隐地?差不多三万万亩隐地!三万万亩,那些隐地大都都成了所谓的“无主之地”,然后被朝廷没收了……”

赵普升提及的是两年前的“旧(www.hao8.net)案”,受限于测量技术以及其它种种原因历朝历代民间“隐地”都实属正常,但基于现代测量技术进行的测量,却使得大量民间“隐地”被量出,而在朝廷限定的时间内,并不是所有人都如实将隐地上报进行登计,从而导致“隐地”变成“无主官地”,而朝廷随之借着“风潮”的紧急状态造成的高压之势,将“隐地”一率加以没收。当年可谓是怨声载道,可经历过“地税风潮”后的士绅、百姓却无人敢言不。

“去年,官府通过公地放领的方式,把这三亿多亩地尽数放出,放给无地、少地的百姓,数千万户贫民因此受益,家家户户给皇上立长生牌位,这事不是号称是新朝第一德政吗?”

当然这一德政是建立另外千百万户家业受损的基础上。

“今上仁爱,实是我等国民之福气……”

王裕民的话到不是肺腑之言,毕竟他们家当初就被查出了一百四十余亩隐地,按照相应的法律条文,隐地过三亩者,一率视为无主官地加以没收。换句话来说,仅此一项他们王家便损失数千元。

“福气不福气的,我不知道,也不在乎,可我知道,这公地地租是折成现金的,也就是说,除了税,还有地租,皇粮国税,谁人敢欠?所以今年,这粮价至少能比去年压低五成以上!因为无论如何,他们都得卖粮交税!”

“总经理,你的意思是……”

王裕民看着总经理,从总经理那冷冰冰的话语中,他读出了对方的意思来。

“压价,把今年的谷价压下去!你要记住,无论咱们压到什么价,他们都得卖!”(未完待续。)8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