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 > 第八十二章 红楼梦第十七回: 懂与不懂

第八十二章 红楼梦第十七回: 懂与不懂(1 / 2)

 “这一回看得我昏昏沉沉!”小戒摇摇晃晃地道。

“怎么啦?”小猴笑道。

“这群人在那干嘛呢?”小戒靠着墙,以防摔倒地道。

“起名字啊,”小猴道,“石亭洞舍都要有佳名啊,这样才配得书香门第。”

“虚名罢了!”小戒皱眉道,“老曹都说啦,‘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

“好小戒!”小猴听得吃了一惊,赞道!

“这几句,到底是什么意思?”小戒顿了顿,突然又问道。

小猴便瞪着他,然后道:“不知道!”

“没问你,我问大白纸哩!”小戒哼道,便摊开了下落的大白纸。

“第十七回,曹雪芹开篇即道‘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如果切本回的话,自然是宝玉生于豪华之门,但秦钟的离去却让他的伤痛与这豪华一点关系也没有,与普通百姓的伤痛一模一样,

“而贾政随着一干混吃混喝的闲人文客,在体面恰当的奉承话中自然是颇觉‘虚名之盛’,但在他装模作样中,这几十年其实泯灭了或说消失了原本的他的自己,这其中的苦甘谁又能知道呢,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如果进一步引申这两句的意思,便是豪华似乎人人羡,但人离就如云烟,而虚名人人博,其中的真正的得失却只有自己心里知,甚至自己也不能知道,因为可能一辈子都活在那虚名之下,

“所以,曹雪芹写此章其实在用非常冷静的笔触和态度来写的,如果说曹雪芹写本章时心存调侃甚至讽刺同时还有些无奈,大概是比较准确的,”关于贾政,所谓‘假正经’,在这一章已经初露端倪,贾政不是一个坏人,在贾家中还算是一个甚至是相对‘很好’的人,但是他是红楼梦中被封建科举制度制约最厉害的人,当然,这制约中有坏也有好的地方,单从性格和其思想而言,显然坏处要远大于好处,

“这一章就是其迂腐和假正经之处,所谓“贾政听了,沉思一回,说道:‘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这里所谓“装模作样”地“沉思”一回,自然做给下人看的,意思是要让对方知道这里的“难度”,而对其生“敬畏”甚至“崇敬”之心,而“倒是一件难事”,对于深谙科举之道的他来说,此事何难之有?不过仍然是作样子给在场的贾珍、众清客“看”,

“而后面的“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此句全文摘下,为了使众人看清,这么一大句话看似冠冕堂皇,实则全部都是废话,曹雪芹学着贾政的样子和口吻写下这些,定也在心中哼着苦笑不止!

“众清客也不愧是能白吃白喝的清客,接下来出的主意正好解决贾政的装模作样,想必都是已经拿捏清楚了贾政的这些装模作样的心思,

“贾政接下来这句“…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不禁令人扑哧一笑,忍俊不禁,正所谓“同道中人”、“物以类聚”,假正经的贾政与假语村言的贾雨村在一起,估计能翻起好大一堆酸浪出来!

“曹雪芹写贾政的假正经能写得如此不露痕迹,让一般人根本还看不出来,几乎可以肯定曹雪芹心中是有一个或若干个极象的原型的,以曹雪芹的深智,可能早就将这些人的心思全部看在眼中,记在心中了,

“而贾政亦有其可爱之处,能突然地冒出一句大实话,全文摘录如下:“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纷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

“其中的“不免迂腐古板”就是大实话,但可能他心中还自认为是自谦之词,而“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口气中是明显敲不上所谓“花鸟山水题咏”,而“上了年纪,且案牍纷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更是显出其所谓“操劳正事”“不屑此等小事”的内心暗语,

“接下来,闻得宝玉“专能对对联”,“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更是将贾政心中对除他所认为的“正事”之外的其他事的态度,就是“歪才情”,足见其受当时某些观念的影响之深,当然,这也不能全怪贾政,处于某种浓度极高的环境,不是不自觉融入其中,就是因为对抗而郁闷或特立独行,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况,表面融入,而内心特立独行,而且两者都做得还不错,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