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 > 第一百九十五章 红楼四十五 直接 三

第一百九十五章 红楼四十五 直接 三(1 / 2)

 ““一日,外面矾了绢,起了稿子进来。宝玉每日便在惜春这里帮忙。”很认真,

““探春、李纨、迎春、宝钗等也多往那里闲坐,一则观画,二则便于会面。”,虽然“闲坐”,但其实挺热闹,

““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惜春画画肯定不如宝钗,但宝钗只是闲坐并做些针线,曹雪芹的这种“对比”写法所谓不露声色,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黛玉整日咳嗽,特别是可能晚间咳嗽更厉害,那咳嗽之声以及心中如何忍耐,却只能靠看官们自己去想象,

““有时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黛玉听不得“虚话”,所以实在是听不到也说不了心里话,自然厌烦,

““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虽然似乎能“理解”黛玉,但其实仍然是不能“了解”黛玉,宝玉在惜春处忙,如果宝玉来,自然不会厌烦,就算是厌烦,也会是事后甜蜜的厌烦,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又是宝钗和黛玉独处,有了前次的宝黛谈心,这里自然会更进一步,

““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几个太医都不行,其实可见黛玉这病之难治,当然,黛玉的性情与此病难治也有较大关系,

““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虽然深知自己,但先就没有信心,于病也是不利的,

““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这个已经生悲了,

““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宝钗极尽关心之能,

““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黛玉虽然对生死似乎看得很透,但更应该知道黛玉定想过生前和死后的事,所以前文“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却是无意中透露出黛玉深层的悲哀,

““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病得甚重时,难免会想到生死,黛玉说话的这口气俨然已经在考虑后事的样子,

““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如此心情自然更加重病情,

““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任何补都不如食补,尤其是黛玉的弱身子,岂能成天地吃药?宝钗深谙其道,一语即中的!

““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宝钗实在是好心,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自然,宝钗除了在安慰王夫人时对金钏儿实在过于冷酷外,其实从上到下,待人都可以当得上“极好”两字,

““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藏奸不至于,但能想到更多的事更远的事却是宝钗擅长的,而黛玉这里直接说出“藏奸”两字,以黛玉的直觉之准,宝钗并非圣贤,小小年纪有些“其他”的想法,也是不能避免的,但宝钗到此能让黛玉完全信任,宝钗之能力非同小可,但并非说宝钗藏得更深了,而是宝钗在极力避免让人特别是让黛玉猜疑,而就算是黛玉和宝玉成亲了,宝钗也定是全力赞同的,宝钗有想法是没错,但宝钗绝不会从正面来加以“破坏”,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这话其实有些看不太懂,那些话黛玉应该不会认为是“好话”的,如果黛玉是感激宝钗如此“正对”自己的态度,倒还勉强说得过去,

““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这话实在不象是黛玉所言,但是如果考虑到黛玉此时病重,毫无“要强”之心而如此“示弱”之言,也能勉强说得通,

““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外人注:大虚岁?实际才十三四?)

““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这个是黛玉感激的原因,不是内容,而是宝钗把自己当亲妹妹的态度,

““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湘云是有话直说的人,

““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当然,完全可以理解,黛玉与宝玉如此亲密,突然来一人,不但容貌,更是脾气和性格在众人面前可以说大大过自己,宝玉甚至也被吸引过去,哪里是“不受用”三字能概括的,简直就是恨得不行了!(xx注:哈哈(外人注:你傻笑什么?(xx注:大白纸有时说话还挺有趣的)))

““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宝钗确实把湘云等都当作亲姐妹看待,

““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黛玉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这是成熟的标志之一,(外人注:当然,成熟也不是什么好事坏事)

““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黛玉感激的出点是宝钗没有当场揭她,

““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这是黛玉的肺腑之言,显然,这里宝钗和黛玉之情达到了更深的高度,(xx注:更深的高度?(外人注:不行啊,光高度不行,还要有深度,所以叫更深的高度啊))

““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其实病已深入体内,

““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黛玉总想着不是在自己家,

““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当然,和疼宝玉一样疼黛玉,

““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这是肯定有的,一些人群中,少不了的是闲话,

““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赵姨娘和贾环恐怕是当其冲的,

““恐怕何况于我?”,其实倒未必,赵姨娘虎视眈眈凤姐儿是因为凤姐儿损害到她的利益,贾环虎视眈眈宝玉,是因为宝玉不但完全抢过他的“风头”,与府内姐妹丫环个个要好,竟然还“触及”到了彩云!

““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多虑了,不过那些精打细算正经管事的仆人倒确实会有如此想法,

““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这个却绝对没有,黛玉的敏感,

““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贾母极疼爱黛玉,有目共睹,哪个敢咒她,黛玉心太细,

““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宝钗安慰黛玉,而且这话更拉近两人距离,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有亲,

““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有实,

““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黛玉想得也很细,

““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黛玉虽然想多了,但以她的身份,这样想却也符合她的道理,

““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宝钗恐怕知道再也没其它话可劝了,这句话却是“终极”劝慰的话,所以此时说出来恰到好处,

““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黛玉也是太聪明,也是什么事都想得非常细,大局观却没有宝钗好,而且加上父母双亡,没有什么兄弟姊妹,无人可倾诉,想得如此之细更重要是如此之悲观却也很符合她的性格和处境,(xx注:为什么古时的人一说起这事便认为是取笑儿?)

““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几乎所有人都可以看出黛玉和宝玉之情,宝钗自然也不例外,

““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此时,最需要关心的确实是黛玉,(xx注:宝钗没有其他目的?(外人注:什么目的?(xx注:比如说更了解黛玉,以知道宝玉为什么喜欢她?(外人注:你多虑了,以宝钗的聪明,自然知道宝玉为什么喜欢黛玉,她不是说过也不得不喜欢黛玉吗))))

““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知薛蟠者莫过于宝钗,

““咱们也算同病相怜。”,总的说,宝钗的处境比黛玉还是强很多,但宝钗无人能倾诉心里话却和黛玉确实是同病相怜,

““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不能只叹你黛玉自己的,我宝钗也差不多,

““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顺着黛玉,

““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宝钗必会如此做,

““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女子对女子说“多情如此”,虽非男女之间“多情”,但相互心灵已经撞出火花(xx注:什么意思?难道(外人注:就是聪明人和聪明人之间心灵相融,没什么难道))

““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宝钗生怕黛玉又会生出“麻烦自己”的想法,

““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所以此时先走,

““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这话对于黛玉来说却很难得,

““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其实很在话下,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可怜见的,

““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心情不好时就怕这个,

““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如泪滴心间,

““知宝钗不能来,”女子不能走夜雨路?

““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这个也来应景,

““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好诗词却往往出于此时,

““其词曰: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花草皆没落,病中人却更觉得灯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秋窗”,“助凄凉”,都是绝妙的好画,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