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 > 第二百五十七章 红楼六十四 笑与泪 二

第二百五十七章 红楼六十四 笑与泪 二(1 / 2)

 ““只见写道: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西施与东施对比,西施一代倾城不错,但落得个宫内空自孤苦回忆的结局,东施效颦丑吗,头白还能在溪边浣纱,到底哪个一生过得更惬意或说甚至更象一个人呢?这里很明显,黛玉与西施在心境上何其相似!有人可能会问,不是还有宝玉吗,宝玉前面说了如此多的话似乎应该可以“保证”黛玉将来的“幸福”?但显然黛玉是通过一些“细节”之事了解她和宝玉将来的困难重重,所以才有此叹西施叹己,甚至可能都会产生如果自己活在贾府之外,甚至可能会更幸福的想法!而且,这里隐藏的一个意思大概是如果年华老去,容颜还能留住吗,

““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这里虞姬被四面重围,十面埋伏,不由想到黛玉何尝不是如此,虞姬空有项羽一人相爱,而黛玉岂不也是空有宝玉一人相爱?而十面埋伏到底是些什么,以黛玉之聪明之极敏感之极,自然这些天她已经看了出来,(外人注:而甚至黥彭又是暗指谁,甚至在咒其“他年醢”?(xx注:这么复杂?))而如果“外指”的话,当然更倾向于指向宫中的元春贵妃,这宫中的争宠争风、派系斗争那更是**裸地勾心斗角甚至血雨腥风的!

““明妃,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王昭君外嫁匈奴,汉元帝临行时知王昭君美貌,杀画工,而探春本实乃可能挽救贾府的管理之人,但仍然可能由于嫉妒或其他利益等原因而被逼嫁往外族,虽是王族,但贾府从此彻底垮塌,逼探春之人也许也最终送了卿卿性命,

““绿珠,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孙秀强索石崇爱妾绿珠,不得,要杀石崇,绿珠殉情,这里如果“影射”的话,似乎前文中看不出有任何一人会有这等“遭遇”,但细细一想,也许孤独清高的妙玉最有可能被权贵逼索的可能!而石崇又是指谁,显然如果真是这样,后文应该有虽然自称槛外人,但其实情根尘缘都未净的妙玉当有此“石崇”,

““红拂,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这里红拂女难有所指,如果非要有“影射”的话,过程类似尤三姐,慧眼识如李靖般的柳湘莲,但结局两人却大相径庭,

““宝玉看了,赞不绝口,又说道:"妹妹这诗恰好只做了五,何不就命曰《五美吟》。"”这五美,如果真是暗指黛玉、元妃、探春、妙玉和尤三姐,则是极具五种完全不同性格、气质、经历、相貌的又极典型突出的五位女子!

““于是不容分说,便提笔写在后面。”显然宝玉深深叹服,

““宝钗亦说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宝钗此评甚是精到,虽然如何“善翻古人之意”仍未说明,而且也许并不是“善翻”,而本就是自己本义,但落为第二义,则不算得好诗,这却是相当正确的,

““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这里挑出这两句来,与黛玉所做一对比,不得不说,黛玉从女子的身份和心理来写明妃的诗,显然更符合明妃的心理!

““今日林妹妹这五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显然,宝钗对黛玉的诗也是很肯定的,

““仍欲往下说时,只见有人回道:"琏二爷回来了。适才外间传说,往东府里去了好一会了,想必就回来的。"”好,大戏的主角都一一亮场,

““宝玉听了,连忙起身,迎至大门以内等待。恰好贾琏自外下马进来。于是宝玉先迎着贾琏跪下,口中给贾母王夫人等请了安,又给贾琏请了安。二人携手走了进来。”自然礼仪如此,

““只见李纨、凤姐、宝钗、黛玉、迎、探、惜等早在中堂等候,一一相见已毕。因听贾琏说道:"老太太明日一早到家,一路身体甚好。今日先打了我来回家看视,明日五更,仍要出城迎接。"说毕,众人又问了些路途的景况。因贾琏是远归,遂大家别过,让贾琏回房歇息。一宿晚景,不必细述。”后面有更要细述的,

““至次日饭时前后,果见贾母王夫人等到来。众人接见已毕,略坐了一坐,吃了一杯茶,便领了王夫人等人过宁府中来。只听见里面哭声震天,却是贾赦贾琏送贾母到家即过这边来了。当下贾母进入里面,早有贾赦贾琏率领族中人哭着迎了出来。他父子一边一个挽了贾母,走至灵前,又有贾珍贾蓉跪着扑入贾母怀中痛哭。”好个扑入贾母怀中痛哭,

““贾母暮年人,见此光景,亦搂了珍蓉等痛哭不已。贾赦贾琏在旁苦劝,方略略止住。又转至灵右,见了尤氏婆媳,不免又相持大痛一场。哭毕,众人方上前一一请安问好。贾珍因贾母才回家来,未得歇息,坐在此间,看着未免要伤心,遂再三求贾母回家;王夫人等亦再三相劝。贾母不得已,方回来了。果然年迈的人禁不住风霜伤感,至夜间便觉头闷目酸,鼻塞声重。连忙请了医生来诊脉下药,足足的忙乱了半夜一日。幸而散的快,未曾传经,至三更天,些须了点汗,脉静身凉,大家方放了心。至次日仍服药调理。”很显然,如此多笔墨写贾母,只是为了告诉众看官,贾母经此劳顿和伤心,身体又差了不少了,

““又过了数日,乃贾敬送殡之期,贾母犹未大愈,遂留宝玉在家侍奉。凤姐因未曾甚好,亦未去。其余贾赦、贾琏、邢夫人、王夫人等率领家人仆妇,都送至铁槛寺,至晚方回。贾珍尤氏并贾蓉仍在寺中守灵,等过百日后,方扶柩回籍。家中仍托尤老娘并二姐三姐照管。”不在话下,其中却暗含立即开幕的“大戏”的所有重要人物,

““却说贾琏素日既闻尤氏姐妹之名,恨无缘得见。”“闻名”,显然是从常处的贾珍贾蓉嘴中闻得,

““近因贾敬停灵在家,每日与二姐三姐相认已熟,不禁了垂涎之意。”即闻其“名”,又见其人,而且有其机会,又是贾琏,自然这“垂涎”是少不了的了,

““况知与贾珍贾蓉等素有聚麀之诮,”好个“聚麀之诮”!(外人注:不是想知道怎么个劳倦法的吗,去查查这两个字的意思(xx注:查到了))

““因而乘机百般撩拨,眉目传情。那三姐却只是淡淡相对,只有二姐也十分有意。”注意这里尤三姐和尤二姐的区别,虽然两人都与贾珍和贾蓉有“聚麀之诮”,但尤三姐很可能只是“不得已”或“惯性”使然,而如果不是贾珍和贾蓉,没有这种“不得已”或“惯性”,便瞧不上“外来”的贾琏了,而尤二姐显然不同,(xx注:怎么不同?(外人注:))

““但只是眼目众多,无从下手。贾琏又怕贾珍吃醋,不敢轻动,只好二人心领神会而已。”哈哈,这才叫对上眼了,而且竟然还有“贾琏又怕贾珍吃醋”的说法,也是有趣得紧,

““此时出殡以后,贾珍家下人少,除尤老娘带领二姐三姐并几个粗使的丫鬟老婆子在正室居住外,其余婢妾,都随在寺中。外面仆妇,不过晚间巡更,日间看守门户。白日无事,亦不进里面去。所以贾琏便欲趁此下手。”贾琏总算逮着机会,

““遂托相伴贾珍为名,亦在寺中住宿,又时常借着替贾珍料理家务,不时至宁府中来勾搭二姐。”(xx注:怎样勾搭?为什么曹雪芹又不写了?(外人注:))

““一日,有小管家俞禄来回贾珍道:"前者所用棚杠孝布并请杠人青衣,共使银一千一百十两,除给银五百两外,仍欠六百零十两。昨日两外买卖人俱来催讨,小的特来讨爷的示下。"”不但花费大,竟然还欠上银子了,几乎可以用“捉襟见肘”来形容了,

““贾珍道:"你且向库上领去就是了,这又何必来回我。"俞禄道:"昨日已曾上库上去领,但只是老爷宾天以后,各处支领甚多,所剩还要预备百日道场及庙中用度,此时竟不能给。所以小的今日特来回爷,或者爷内库里暂且给,或者挪借何项,吩咐了小的好办。"”库也紧张,

““贾珍笑道:"你还当是先呢,有银子放着不使。你无论那里借了给他罢。"”贾珍仍然能笑道,可见贾珍等都是能快乐就快乐,哪里管以后的事,

““俞禄笑回道:"若说一二百,小的还可以挪借;这五六百,小的一时那里办得来。"”五六百都不行了,

““贾珍想了一回,向贾蓉道:"你问你娘去,昨日出殡以后,有江南甄家送来打祭银五百两,未曾交到库上去,你先要了来,给他去罢。"”竟然要使这些银子了,

““贾蓉答应了,连忙过这边来回了尤氏,复转来回他父亲道:"昨日那项银子已使了二百两,下剩的三百两令人送至家中交与老娘收了。"”到处都要用钱,贾府之“大”以此可见,

““贾珍道:"既然如此,你就带了他去,向你老娘要了出来交给他。再也瞧瞧家中有事无事,问你两个姨娘好。下剩的俞禄先借了添上罢。"”拆东墙补西墙,贾珍也在得过且过,不过看贾珍的样子,过得还挺有滋味,

““贾蓉与俞禄答应了,方欲退出,只见贾琏走了进来。俞禄忙上前请了安。贾琏便问何事,贾珍一一告诉了。贾琏心中想道:"趁此机会正可至宁府寻二姐。"一面遂说道:"这有多大事,何必向人借去。昨日我方得了一项银子还没有使呢,莫若给他添上,岂不省事。"”如果不是因为尤二姐,贾琏这银子如何会出手?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