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 > 第二百九十一章 红楼七十七 残酷 一

第二百九十一章 红楼七十七 残酷 一(1 / 2)

 ““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如何?此处已经是急转直下!曹雪芹毫不犹豫,绝不“手软”!

““话说王夫人见中秋已过,凤姐病已比先减了,虽未大愈,可以出入行走得了,仍命大夫每日诊脉服药,又开了丸药方子来配调经养荣丸。”似乎是好事,

““因用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取时,翻寻了半日,只向小匣内寻了几枝簪挺粗细的。王夫人看了嫌不好,命再找去,又找了一大包须末出来。”连人参这等原来贾府的“常备药”也寻不到了,

““王夫人焦躁道:"用不着偏有,但用着了,再找不着。成日家我说叫你们查一查,都归拢在一处。你们白不听,就随手混撂。你们不知他的好处,用起来得多少换买来还不中使呢。"”“焦躁”二字罕见地出现,

““彩云道:"想是没了,就只有这个。上次那边的太太来寻了些去,太太都给过去了。"”正是参到用时方恨少,(xx注:钱到用时方恨少(外人注:恐怕给你多少也不够用(xx注:)),而且显然邢夫人有心计,早知人参会缺货,早早地从王夫人处“积”了来,

““王夫人道:"没有的话,你再细找找。"彩云只得又去找,拿了几包药材来说:"我们不认得这个,请太太自看。除这个再没有了。"王夫人打开看时,也都忘了,不知都是什么药,并没有一枝人参。”这一段极其写实,细想一下如果生活中是如此,很可能也会有这么一段,

““因一面遣人去问凤姐有无,凤姐来说:"也只有些参膏芦须。虽有几枝,也不是上好的,每日还要煎药里用呢。"”说得可怜见的,

““王夫人听了,只得向邢夫人那里问去。邢夫人说:"因上次没了,才往这里来寻,早已用完了。"”邢夫人恐怕就算有也是“没有”的,(xx注:说不定暗自积了一大堆在那里(外人注:就算有,也不会这么夸张))

““王夫人没法,只得亲身过来请问贾母。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所余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的,遂称二两与王夫人。”还好,不过贾母现在成了各处救急场所了,前面有搬出东西去卖的,这里甚至救命的药都要从这里出了,

““王夫人出来交与周瑞家的拿去令小厮送与医生家去,又命将那几包不能辨得的药也带了去,命医生认了,各包记号了来。”王夫人吃一堑长一智,以备后需,而且恐怕如邢夫人等的再来“借”,恐怕王夫人也可能会说“没有”了,

““一时,周瑞家的又拿了进来说:"这几包都各包好记上名字了。但这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如今就连三十换也不能得这样的了,但年代太陈了。这东西比别的不同,凭是怎样好的,只过一百年后,便自己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的了。请太太收了这个,倒不拘粗细,好歹再换些新的倒好。"”此话又极其写实,贾母处的人参,定是藏得有相当年份的,平时又极少从贾母处拿,所以储存时间定不短,

““王夫人听了,低头不语,半日才说:"这可没法了,只好去买二两来罢。"”原来这些都不行,而如果是以往,就算没有,定会极其爽快地道快去买它十斤来!但这里却是“低头不语,半日才说”,而且说的是“这可没法了,只好去买二两来罢”,连王夫人都如此说,贾府经济之捉襟见肘几乎已到百事皆“焦躁”的地步,

““也无心看那些,只命:"都收了罢。"”不但人参灰了心也灰了,

““因向周瑞家的说:"你就去说给外头人们,拣好的换二两来。倘一时老太太问,你们只说用的是老太太的,不必多说。"”贾府“穷”得连人参都找不到了,这种事王夫人肯定不会和贾母说,此处也足见王夫人对贾母之孝以及王夫人的细心之处,

““周瑞家的方才要去时,宝钗因在坐,乃笑道:"姨娘且住。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好的。”宝钗竟然在!此处乃极其关键之情节!

““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做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卖,看不得粗细。”宝钗很懂,宝钗懂得的确实非常多,

““我们铺子里常和参行交易,如今我去和妈说了,叫哥哥去托个夥计过去和参行商议说明,叫他把未作的原枝好参兑二两来。不妨咱们多使几两银子,也得了好的。"”宝钗此助不说雪中送炭,也是画龙点睛,而且丝毫不露声色,谁能说她有其他的目的呢!但是王夫人会想:如若宝玉娶亲,哪个更合适呢?恐怕已经在进一步“坚定”自己心中所想,(外人注:确实,谁能说宝钗怎样呢?宝钗此行为完全是恰当甚至是十分恰当的!更何况宝钗还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

““王夫人笑道:"倒是你明白。就难为你亲自走一趟更好。"”当然只能宝钗去,王夫人与薛姨娘虽是亲姐妹,但关乎到贾府的“面子”,如何能拉下这个身份?

““于是宝钗去了,半日回来说:"已遣人去,赶晚就有回信的。明日一早去配也不迟。"王夫人自是喜悦,”从“焦躁”到“喜悦”,已经大感到宝钗或者直接说薛家的“好处”,

““因说道:"‘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自来家里有好的,不知给了人多少。这会子轮到自己用,反倒各处求人去了。"说毕长叹。”仍然在掩饰,

““宝钗笑道:"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宝钗儿会说话否?这话的出点其实与宝钗在王夫人面前说金钏儿类似“死了活该”的话是一样的,

““王夫人点头道:"这话极是。"”王夫人多次深感宝钗儿的“好处”,

““一时宝钗去后,因见无别人在室,遂唤周瑞家的来问前日园中搜检的事情可得个下落。”正是!这事到此时才落个结果,曹雪芹也真煞得住性子!

““周瑞家的是已和凤姐等人商议停妥,一字不隐,遂回明王夫人。王夫人听了,虽惊且怒,”没想到原来与晴雯等“狐狸精”无关,所以惊,但此事似乎更败坏门风,所以怒,而这里还要道明“周瑞家的是已和凤姐等人商议停妥”,足见周瑞家的对凤姐儿的忠心,同时也无数次验证了曹雪芹之细心到丝的境界,

““却又作难,因思司棋系迎春之人,皆系那边的人,只得令人去回邢夫人。”王夫人深知和深遵封建规矩,明知邢夫人与她不利,但处处仍然“尊”着邢夫人,

““周瑞家的回道:"前日那边太太嗔着王善保家的多事,打了几个嘴巴子,如今他也装病在家,不肯出头了。况且又是他外孙女儿,自己打了嘴,他只好装个忘了,日久平服了再说。”王善保家的还算识相,

““如今我们过去回时,恐怕又多心,倒象似咱们多事似的。”周瑞家的真是此时能顶半个凤姐儿了,

““不如直把司棋带过去,一并连赃证与那边太太瞧了,不过打一顿配了人,再指个丫头来,岂不省事。如今白告诉去,那边太太再推三阻四的,又说‘既这样你太太就该料理,又来说什么‘,岂不反耽搁了。”正是如此,可见王夫人有时也是个没主意的人,空有权威,

““倘那丫头瞅空寻了死,反不好了。”(xx注:哪里就会寻死觅活的?(外人注:别忘了金钏儿))

““如今看了两三天,人都有个偷懒的时候,倘一时不到,岂不倒弄出事来。"”快刀斩乱麻,周瑞家的还真不含糊,

““王夫人想了一想,说:"这也倒是。快办了这一件,再办咱们家的那些妖精。"”不愧为王夫人!明明此事与晴雯等无关,但晴雯仍然相当于同罪甚至更大罪!(xx注:姓王的这个老妖精!(外人注:))

““周瑞家的听说,会齐了那几个媳妇,先到迎春房里,回迎春道:"太太们说了,司棋大了,连日他娘求了太太,太太已赏了他娘配人,今日叫他出去,另挑好的与姑娘使。"说着,便命司棋打点走路。”周瑞家的话儿干脆,既给迎春留了面子,又坚决要打司棋,

““迎春听了,含泪似有不舍之意,因前夜已闻得别的丫鬟悄悄的说了原故,虽数年之情难舍,但事关风化,亦无可如何了。”迎春儿性格,

““那司棋也曾求了迎春,实指望迎春能死保赦下的,”司棋此实乃妄想,一是不该犯下如此几乎肆无忌惮之错,当然与其平日类似“黑社会”行径有关,二个她早该知道迎春是何等性格的人,迎春如何会“死保”她?所以,这里,曹雪芹想要说明的就是一句话:司棋实际上是个傻子,

““只是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作主的。”迎春儿顶多稍微难过一下罢了,别说迎春儿不该保这司棋,而且还能指望迎春能做出其他什么事来!再说句残酷的话,迎春儿是被孙家打死的命!(外人注:残酷)

““司棋见了这般,知不能免,因哭道:"姑娘好狠心!哄了我这两日,如今怎么连一句话也没有?"”这就是司棋,说句狠话,即不见棺材不落泪,临事还要说如此废话,早干嘛去了呢!

““周瑞家的等说道:"你还要姑娘留你不成?便留下,你也难见园里的人了。依我们的好话,快快收了这样子,倒是人不知鬼不觉的去罢,大家体面些。"”周瑞家的比司棋明白得多!

““迎春含泪道:"我知道你干了什么大不是,我还十分说情留下,岂不连我也完了。”迎春之软弱,迎春如果道“你自己犯了这样在事,我如何能保你?”道还罢了,便还要加上一句“岂不连我也完了”,足见迎春的懵懂和无主意,

““你瞧入画也是几年的人,怎么说去就去了。”原来惜春的入画也走了,迎春和惜春这两个,虽是性格迥异,但造成事情的结局却都相似,

““自然不止你两个,想这园里凡大的都要去呢。依我说,将来终有一散,不如你各人去罢。"”迎春儿软话儿说一大堆,足显其性格之软弱,但在遭姓孙的毒打时不知是否也说一大堆这样的软话,恐怕只会让姓孙的打得更毒罢了!

““周瑞家的道:"所以到底是姑娘明白。明儿还有打的人呢,你放心罢。"”这句“你放心罢”却是滑稽,

““司棋无法,只得含泪与迎春磕头,和众姊妹告别,又向迎春耳根说:"好歹打听我要受罪,替我说个情儿,就是主仆一场!"”唉,司棋啊,私心极重的一个人,却还抱着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曹雪芹能看透这类人真是鬼神莫测了!

““迎春亦含泪答应:"放心。"”迎春儿这样的话自然不能信,司棋将亿分之一的幻想作为希望,这样的人恐怕极易幻想破灭而脆弱到成一步“死棋”,

““于是周瑞家的人等带了司棋出了院门,又命两个婆子将司棋所有的东西都与他拿着。走了没几步,后头只见绣桔赶来,一面也擦着泪,一面递与司棋一个绢包说:"这是姑娘给你的。主仆一场,如今一旦分离,这个与你作个想念罢。"司棋接了,不觉更哭起来了,又和绣桔哭了一回。”这里看似迎春“重情”,但迎春啊,曹雪芹更多的意思恐怕是“如此没主意没主见的一个人”,否则,也不会临时才因为伤别来送东西给司棋,而且,送这东西所谓“作个想念”恐怕也意味着迎春将那句“放心”的彻底放弃告诉了司棋,意思是“日后我肯定是帮不到你了的,我送你一些东西罢”(外人注:罢了罢了!曹雪芹之笔)

““周瑞家的不耐烦,只管催促,二人只得散了。”周瑞家的自然早就一眼就明白:司棋绝再无可能回来,

““司棋因又哭告道:"婶子大娘们,好歹略徇个情儿,如今且歇一歇,让我到相好的姊妹跟前辞一辞,也是我们这几年好了一场。"”说句不好听的话,司棋恐怕还想再寻求“援军”,

““周瑞家的等人皆各有事务,作这些事便是不得已了,”正是,众人都看得明明白白,司棋却仍存侥幸心理,

““况且又深恨他们素日大样,”这话便知司棋如上次率众丫环狂砸柳家的之类的平时言行实在作的是孽,

““如今那里有工夫听他的话,”曹雪芹不是在宣扬“一报还一报”,但这种情况确实大量存在,

““因冷笑道:"我劝你走罢,别拉拉扯扯的了。我们还有正经事呢。谁是你一个衣包里爬出来的,辞他们作什么,他们看你的笑声还看不了呢。你不过是挨一会是一会罢了,难道就算了不成!依我说快走罢。"”这话句句看似毒,但却句句是实,

““一面说,一面总不住脚,直带着往后角门出去了。司棋无奈,又不敢再说,只得跟了出来。”如果说司棋可怜,司棋是可以去可怜,但又怎样呢?(外人注:好个但又怎样!(xx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外人注:请注意是可恨在先)))

““可巧正值宝玉从外而入,一见带了司棋出去,又见后面抱着些东西,料着此去再不能来了。”宝玉出场,看如何?

““因闻得上夜之事,又兼晴雯之病亦因那日加重,细问晴雯,又不说是为何。”正是要借宝玉“顺势”引出晴雯来!

““上日又见入画已去,今又见司棋亦走,不觉如丧魂魄一般,因忙拦住问道:"那里去?"”先“预演”晴雯被踢出贾府之宝玉心情,

““周瑞家的等皆知宝玉素日行为,又恐劳叨误事,”好个“劳叨”二字!正所谓,劳叨能顶个屁用!(外人注:)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