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 > 第三百六十四章 红楼九十九 皆大欢喜 三

第三百六十四章 红楼九十九 皆大欢喜 三(1 / 2)

 ““却说宝玉虽然病好,宝钗有时高兴,翻书观看,谈论起来,宝玉所有常见的尚可记忆,若论灵机儿大不似先,连他自己也不解。”这个“连他自己也不解”显然有些莫名其妙,即自己知道自己的“灵机儿大不似先”,那还是够“机灵”的,

““宝钗明知是“通灵”失去,所以如此。”这个“明知”的“所以”也实在不怎么“明”,因为,黛玉之逝去恐怕更才是真正的更大的原因,

““倒是袭人时常说他:“你为什么把从前的灵机儿都没有了?倒是忘了旧毛病也好,怎么脾气还照旧,独道理上更糊涂了呢?””袭人会“时常”说这些?而且袭人会这么在乎宝玉的什么“灵机儿”?可见是“硬写”,

““宝玉听了,并不生气,反是嘻嘻的笑。”生什么气,宝玉就是以前也不会生气啊,还什么“嘻嘻的笑”,又在丑化和弱智化宝玉,

““有时宝玉顺性胡闹,亏宝钗劝着,略觉收敛些。”好个“胡闹”!不知是如何“胡闹”法?!难道象前面的宝玉由于身体虚弱,脚一软,倒在宝钗怀里?这叫“胡闹”吗?若论真的“胡闹”,那前八十回宝玉的那些才算是真的胡闹吧!所以这里不但再次贬低宝玉,而且要求宝玉“收敛”些,显然是对八十回之前宝玉的否定甚至是一个很大的否定,自然也同时是对宝钗“功劳”的很大的肯定,似乎在说:宝钗如果红楼梦一开始就和宝玉结亲,哪里会有这样“胡闹”的宝玉!(xx注:那还有红楼梦吗?红楼梦原来是供蠢才们否定的,好伟大的蠢才!)

““袭人倒可少费些唇舌,惟知悉心伏侍。”好嘛,宝钗加袭人,果然辅佐“明君”的“贤相忠臣”!可不过是一个宝玉一个宝钗一个袭人而已,真是滑天下之稽了!且不说袭人在之前在宝玉面前到底是不是费了“很多”口舌(xx注:恐怕在王夫人面前才费了很多的口舌吧),袭人之前费口舌的相当目的只是为了当上这姨娘只是为了“帮助”王夫人也同样是帮助自己让宝钗成为二奶奶,如今全部实现,她还会去加倍操心?那可真也是太“贤”了吧!

““别的丫头素仰宝钗贞静和平,各人心服,无不安静。”果然如此!(xx注:但以上这些是不是可能是曹雪芹的“反话”呢?(外人注:有这样“正”的反话吗?那所有话都可以是反话了!(xx注:…也是)))

““只有宝玉到底是爱动不爱静的,时常要到园里去逛。贾母等一则怕他招受寒暑,二则恐他睹景伤情,虽黛玉之柩已寄放城外庵中,然而潇湘馆依然人亡屋在,不免勾起旧病来,所以也不使他去。”这里的逻辑却是比较顺畅和严谨的,

““况且亲戚姊妹们,为宝琴已回到薛姨妈那边去了,史湘云因史侯回京,也接了家去了,又有了出嫁的日子,所以不大常来,——只有宝玉娶亲那一日与吃喜酒这天来过两次,也只在贾母那边住下,为着宝玉已经娶过亲的人,又想自己就要出嫁的,也不肯如从前的诙谐谈笑,就是有时过来,也只和宝钗说话,见了宝玉,不过问好而已。”这里更是细节到了相当细而且准确和必要的程度,即宝玉宝钗嫁娶之后,这些变化是必须要有和交待的,

““那邢岫烟却是因迎春出嫁之后,便随着邢夫人过去。李家姊妹也另住在外,即同着李婶娘过来,亦不过到太太们和姐妹们处请安问好,即回到李纨那里略住一两天就去了。所以园内的只有李纨、探春、惜春了。”这些交待也不是非曹雪芹之人能想得如此细致和周到和合理的,

““贾母还要将李纨等挪进来,为着元妃薨后家中事情接二连三,也无暇及此。现今天气一天热似一天,园里尚可住得,等到秋天再挪。此是后话,暂且不提。”这里的一笔虽然“尚可住得”,虽然“等到秋天再挪”,虽然“此是后话,暂且不提。”,但是这里特别说明“挪李纨”,而李纨如果出了大观园,也许要代凤姐做更多的事,所以,如果这里要说贾母此时内心已有让李纨“替”凤姐儿做些事甚至多做些事的心思,也是可以说得通的,也就是说,贾母自从黛玉这事以后,对凤姐儿作为“执行者”间接害死黛玉的事已经是深埋心中,就待日后另外的事一起并,便是贾母几乎是彻底舍弃凤姐之日,

““且说贾政带了几个在京请的幕友,晓行夜宿,一日到了本省,见过上司,即到任拜印受事,便查盘各属州县米粮仓库。贾政向来作京官,只晓得郎中事务都是一景儿的事情,就是外任,原是学差,也无关于吏治上。”这里一转转到贾政做官办案的事上,看起来有些唐突,因为前八十回几乎根本没有涉及,但八十回后涉及到贾府兴衰,贾赦之坏事八十回前就已经埋下伏笔,如派贾琏去平安州,如与贾雨村合伙为了抢扇子逼死人的事,而只有贾政还没有交待,而且官场的事,前八十回着墨仍然不多,而许多的事甚至如黛玉之死都已经交待完毕,所以如此看来,贾政做京官办案的事竟是原文中就应该有而且应该比较详写的了,

““所以外省州县折收粮米、勒索乡愚这些弊端,虽也听见别人讲究,却未尝身亲其事,只有一心做好官。”这里贾政似乎与“做好官”有些冲突,但注意前面的前提是贾政做京官的“经验”,即贾政做京官时周围的官员几乎都比他大,所以他除了迎合上司而且对一些事自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假一假正经外,恐怕“明哲保身”是他的为官原则,所以才有前文对甄家老爷的为人做事“太认真”的感慨,而也只要看看他得知宝玉竟然与忠顺王的宠戏有“勾搭”便吓得屁滚尿流,竟恨不得将宝玉乱棍打死,便知贾政的“好官”贾政的“正义”在京城是无论如何也“施展”不开来的,而到了“地方”之后,自己几乎算是某事的“专管”,于是,这“做好官”的冲动便如此产生了,当然,这仍然是一股难得的属于贾政之“正”很好的“冲动”,至少,贾政不是来捞钱的,而且还准备把这件事严格认真来办好,依据贾政八十回前的性格和受儒家教育影响的志向,他能如此做是完全符合他的本身和身份的,

““便与幕宾商议,出示严禁,并谕以一经查出,必定详参揭报。”如何?以贾政对宝玉的严厉态度,这不算过分,

““初到之时,果然胥吏畏惧,便百计钻营,”这是自然的,意思就是,本来,这应该是个肥差,即贾政的财路来了,

““偏遇贾政这般古执。”贾政虽然许多方面“假正经”,但做事一旦“正”起来,便知贾政绝非圆滑之人,而这里也似乎有曹雪芹对自己祖上派这样类似肥差外任的记忆影子,即曹雪芹的祖上碰到这些肥差时,恐怕也有点象这里的贾政,本来可以大捞一笔,结果却因为性格和本身受的教育使然,却适得其反,这恐怕也是曹家后来经济每况愈下导致入不敷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贾政之“政”还是有其深意的,虽然“贾政”合起来是“假正经”,贾政在京城为官、在自己府内在所谓幕僚们面前、在家里在宝玉面前,几乎是完全戴着“假正经”的面具,但贾政仍然是有其“政治理想”的,而且这“政治理想”仍然是“正”而非“假正”的,但这“正”却恰好在当时的官场中成了“假正”,即如果贾政如此“固执”,必为当时的官场所嘲笑:“你假正经个什么呢?做官不就是为多捞些钱吗?你反倒还要来断人家财路!”(外人注:好个“正”和“假正”!)

““那些家人跟了这位老爷在都中一无出息,”如何,贾政在京城根本“施展”不开,处处是真正的“假正经”,自然“一无出息”,

““好容易盼到主人放了外任,便在京指着在外财的名儿向人借贷做衣裳,装体面,心里想着到了任,银钱是容易的了。”更如何?!别说当时的官场了,连这些“家人”都深知这一点,此时,贾政虽然已经不是“假正经”了,但恐怕不但当时的官场,连他的家人在心中也要大骂其“假正经”了!(外人注:…似乎此时才真正了解曹公说的“假正经”的真正全面的含义!)

““不想这位老爷呆性作,认真要查办起来,州县馈送一概不受。”此“呆性”与宝玉之“呆性”如何?正所谓相映成趣,可见父子就是父子,在某些根子上还是类似甚至相同的!但很显然,贾政的此“呆性”与宝玉的“呆性”,推其本质看去,却同样是可叹可爱甚至在当时是可叹可爱之极的!

““门房、签押等人心里盘算道:“我们再挨半个月,衣裳也要当完了,帐又逼起来,那可怎么样好呢?”这里却又如何?又是当时的一个现实,这些做官的或不少做官的,包括这些做官的下人家人们,如果不通过这些弄些银子恐怕也是没多少银子可得的,两袖清风自然廉洁,但两手空空恐怕也不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想法,而当然这不能成为不廉洁的理由,因为更多的情况是贪得无厌乃至到了伤天害理的程度!如果是这样,国之将倾也是指日可待了!

““眼见得白花花的银子,只是不能到手。””这里又说明了另一个重要现实,只要当官,只要有权,更好的是只要是肥差,“白花花的银子”是就摆在眼前的,伸手即可得的!试问当时有几人能抗拒?所以,几乎可见当时如果要改此弊病,除非对许多根本性的东西要进行伤筋动骨甚至动其根本的改革甚至手术,而在当时的封建王朝,这直接指向了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所以这里短短的几段话,便知当时情形以及要更改改变这些的不可能!

““那些长随也道:“你们爷们到底还没花什么本钱来的。我们才冤,花了若干的银子,打了个门子,来了一个多月,连半个钱也没见过。”如何?这里更是道出另一滑稽但现实的问题,不但知道跟了贾政来是来捞银子的,而且为了达到能跟着贾政来的目的,还花银子才有机会跟着贾政来!没想到这个贾政,丝毫也不“体谅”这些人的“难处”,果然“假正经”啊!(外人注:哈哈)

““想来跟这个主儿是不能捞本儿的了。”哈哈,如何,原来还想不但本儿,而且应该是翻着倍的捞,这下连“本儿”也捞不回了!这个郁闷,显然是远非一般郁闷可比的!

““明儿我们齐打伙儿告假去。””干脆!目的非常明确,本来就是冲着银子来的,竟然还赔本,谁愿干?

““次日果然聚齐都来告假。”好个“聚齐”,恐怕以为人多势众,贾政被“吓”,还有一“挽回”的余地,

““贾政不知就里,便说:“要来也是你们,要去也是你们。既嫌这里不好,就都请便。””这里“妙”不是“妙”在贾政说的话,如果单看贾政所言,还以为贾政是“义正辞严”地“惩拒”众人,但其实竟是贾政的“不知就里”,可见虽然贾政之“正”,但“不明就里”的正不但这些人会说其“假正经”,而且其本质恐怕也有些“假正经”之嫌了,但无论如何,贾政的这个“正”在红楼梦中的官场中仍然属于极其难得,可叹和可爱的,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