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 > 第三百八十 红楼一百三 “粉墨登场” 二

第三百八十 红楼一百三 “粉墨登场” 二(1 / 2)

 ““便道:“不为别的事,为的是媳妇不是好死的。””这话的另一层意思几乎就是如果是“好死”的,那就“谢天谢地”了!

““贾琏道:“想是为兄弟犯事,怨命死的?”薛姨妈道:“若这样倒好了。”如何?“倒好了”,

““前几个月头里,他天天赤脚蓬头的疯闹。后来听见你兄弟问了死罪,他虽哭了一场,以后倒擦胭抹粉的起来。”可见夏金桂之疯,

““我要说他,又要吵个了不得,我总不理他。”几乎无人能拿她有任何办法,有人说贾府怎么不出面来管一管,一个这是薛家大少奶奶,哪里管得着,二个只要想想连贾珍这样的都能被尤三姐和凤姐儿吓个屁滚尿流,便知夏金桂的“厉害”了,

““有一天,不知为什么来要香菱去作伴儿。”如何?香菱碰到夏金桂,犹如碰到一生的死敌,

““我说:‘你放着宝蟾,要香菱做什么?况且香菱是你不爱的,何苦惹气呢?’他必不依。”“必不依”,几乎是在说夏金桂必要要了香菱的命!

““我没法儿,只得叫香菱到他屋里去。”这就是薛姨妈的“没法儿”,害了黛玉,这里却有一个更厉害的来害她了,可见欺软怕硬到了如何极端的程度!

““可怜香菱不敢违我的话,带着病就去了。”这里还道“可怜”,几乎是“可怜”着将带病的香菱去送命,

““谁知道他待香菱很好。我倒喜欢,你大妹妹知道了说:‘只怕不是好心罢?’我也不理会。”这个“不理会”恐怕是懒得理会吧,表面上好象是“可怜”香菱,但香菱如果真被夏金桂害死,薛姨妈等就算表面哭一哭,恐怕内心也是不怎么放在心上的,否则如何会将带病的香菱送去夏金桂处,难道就只是为了夏金桂一句“必不依”?

““头几天香菱病着,他倒亲手去做汤给他喝。”这动作极其反常,聪明一点的都猜出这汤里有问题甚至有大问题,

““谁知香菱没福,刚端到跟前,他自己烫了手,连碗都砸了。”为什么会砸?可以解释的是夏金桂也是第一次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所以一个是思想有斗争也好,当时慌乱也好,让汤烫了手,所以砸了碗,

““我只说必要迁怒在香菱身上,他倒没生气,自己还拿笤帚扫了,拿水泼净了地,仍旧两个人很好。”这个“好”当然是以要害香菱的命为“基础”的,

““昨儿晚上,又叫宝蟾去做了两碗汤来,自己说和香菱一块儿喝。”为什么要如此,一个是金桂不想再烫了手,毕竟自己也是没服侍过别人的人,也许真是连碗汤都拿不稳,第二个她自然是想亲眼看金桂喝了下去,第三个恐怕更深的意思是要将此事最终嫁祸于宝蟾,因为她会说她也喝了汤啊,

““隔了一会子,听见他屋里闹起来,宝蟾急的乱嚷,”这个“急的乱嚷”显然是出岔子了,否则宝蟾不会“急的”乱嚷,

““以后香菱也嚷着,扶着墙出来叫人。”这个“扶着墙”出来叫人也是打上深深的曹雪芹行文的标记的!蠢才们是绝对不会细致到如此程度的,

““我忙着看去,只见媳妇鼻子眼睛里都流出血来,在地下乱滚,两只手在心口里乱抓,两只脚乱蹬,把我就吓死了。”曹雪芹对夏金桂自然不会客气,虽然这里仍然只是“实录”而已,

““问他也说不出来,闹了一会子就死了。”“说不出来”也是细致一笔,即最终揭晓还要看后面的内容展,

““我瞧那个光景儿是服了毒的。”到此恐怕不少看官已经猜出是怎么回事了,不过也许“有的”看官可能会一些“奇想”,如是不是宝蟾良心现啊,或者宝蟾是不是故意反而将错就错毒死夏金桂,从而自己来取代夏金桂的奶奶地位啊,而显然,这种“奇想”是颠倒或说歪曲逻辑的,

““宝蟾就哭着来揪香菱,说他拿药药死奶奶了。”这才是宝蟾的正常反应,

““我看香菱也不是这么样的人,再者他病的起还起不来,怎么能药人呢?”这一点估计谁都能看得出来,

““无奈宝蟾一口咬定,我的二爷,这叫我怎么办?只得硬着心肠叫老婆子们把香菱捆了,交给宝蟾,便把房门反扣了。”如何,这就是薛姨妈的“仁慈”,她的仁慈是有相当“余地”的,这里被“强权强势”所“迫”,而之前对黛玉却是被“亲情利益”所“逼”,

““我和你二妹妹守了一夜,等府里的门开了才告诉去的。”这里却不是薛姨妈要给香菱伸冤,而是薛姨妈的怕事而已,

““二爷你是明白人,这件事怎么好?”贾琏道:“夏家知道了没有?””贾琏果然明白,第一句话就说到了现在的最要点上,因为如果夏家知道了,这事在这个节骨眼上就不太好办了,

““薛姨妈道:“也得撕掳明白了,才好报啊。”贾琏道:“据我看起来,必要经官才了的下来。”贾琏这话也非常明白,而且在“官”上贾府还有优势啊,

““我们自然疑在宝蟾身上,”这话却是大明白话了,贾琏虽然本性有恶劣之处,但在这些事理上当然也不是吃素的,

““别人却说宝蟾为什么药死他们姑娘呢?”这话也尽显贾琏不愧为常办衙门事的,

““若说在香菱身上,倒还装得上。”这话却露出相当大的狐狸尾巴,即这事如果要“官”来解决的话,比较容易的“解决方法”竟然就是将罪栽给香菱,也就是说,“牺牲”香菱竟然可能竟然是“最好”的解决之道,这话不但是贾琏的方法之一,恐怕当时也给薛姨妈很大的一个心理暗示,所以且看薛姨妈在后面是不是会有如此“态度”便知端的,

““正说着,只见荣府的女人们进来说:“我们二奶奶来了。”贾琏虽是大伯子,因从小儿见的,也不回避。”这种细节交待也非曹雪芹不能写出的,

““宝钗进来见了母亲,又见了贾琏,便往里间屋里和宝琴坐下。薛姨妈进来也将前事告诉了一遍。宝钗便说:“若把香菱捆了,可不是我们也说是香菱药死的了么?妈妈说这汤是宝蟾做的,就该捆起宝蟾来问他呀。一面就该打人报夏家去,一面报官才是。””如何?这里宝钗儿自然要让人赞的,也许有人要说了,宝钗儿果然明事理明大理,但请注意一个也是很大的前提,即香菱的事并没有妨碍甚至危害到宝钗本身和利益,而且宝钗儿当然也明白绝非香菱下的毒,只可能与金桂和宝蟾有关,说捆宝蟾,自然是要将“金桂余孽”一网打尽,

““薛姨妈听见有理,”当然“有理”,宝钗儿点醒众人的不但是做事的方法更是做事的“效果”,

““便问贾琏。贾琏道:“二妹子说的很是。报官还得我去托了刑部里的人,相验问口供的时候,方有照应。只是要捆宝蟾放香菱,倒怕难些。””贾琏从“官”的角度出,对于“罪宝蟾”和“罪香菱”仍然各“占”着百分之五十的可能,

““薛姨妈道:“并不是我要捆香菱,我恐怕香菱病中受冤着急,一时寻死,又添了一条人命,才捆了交给宝蟾,也是个主意。””薛姨妈显然没听出贾琏是什么意思,而且后面说的这个原因只是为自己捆香菱找的一个“明谎谎”甚至莫名其妙的借口而已,

““贾琏道:“虽是这么说,我们倒帮了宝蟾了。若要放都放,要捆都捆,他们三个人是一处的。只要叫人安慰香菱就是了。””贾琏也很会“平衡”这些人包括薛姨妈和宝钗之间的关系,所以,以贾琏之前的劣迹为借口而骂贾琏草包或酒囊饭袋的人也不妨问问看自己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是不是会比贾琏强到哪里去(xx注:什么意思?(外人注:不要自以为聪明,便可以对红楼梦中的所有人物说三道四,有一个好方法,不妨拿自己去和里面的任何人比一比,看自己够不够这个“份量”)),

““薛姨妈便叫人开门进去。宝钗就派了带来的几个女人帮着捆宝蟾。只见香菱已哭的死去活来。”这“死去活来”自然是哭了一晚了,足见香菱的“应怜”,香菱之绝对无辜,而最终被周围几乎各种人几乎可能是合力害死,便足显当时“牺牲”的最多的是哪些人哪种人哪类人,

““宝蟾反得意洋洋,”这个得意洋洋自然说明不但她可置身事外,如果夏金桂和香菱都可去除,她倒真可以取代薛大***身份!

““以后见人要捆他,便乱嚷起来,那禁得荣府的人吆喝着,也就捆了,竟开着门,好叫人看着。”说到这,不由道,夏金桂虽然该死,但她本身是不是一个悲剧?而宝蟾这里如此这样,她本身是不是也是一个悲剧?

““这里报夏家的人已经去了。那夏家先前不住在京里,因近年消索,又惦记女孩儿,新近搬进京来。”“消索”二字,可见其的“为利驱动”,

““父亲已没,只有母亲,又过继了一个混账儿子,把家业都花完了,不时的常到薛家。”倒和薛蟠凑一好对,不过能教出夏金桂这样的人来,就算是过继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不会长成怎样的好人,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