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 > 心惊胆战 第四百十六章 红楼一百零七 物质躯壳 九

心惊胆战 第四百十六章 红楼一百零七 物质躯壳 九(1 / 2)

 ““宝玉是从来没有经过这大风浪的,心下只知安乐、不知忧患的人,”这句话却真是实话,曹雪芹没有“有意”要“拨高”宝玉的意思,宝玉这个年纪,处于这样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环境,如果就能“知忧患”,显然太过了,所以这里也完全符合曹雪芹的“实录”本质,但请注意曹雪芹要借此说明的更重要的隐含在其中的另一层意思,即“暗讽”:什么叫“大风浪”呢?所谓“无风不起浪”,但这风是来自内部的风,说白了,是自己人对自己人“兴风作浪”,这就叫“经过大风浪”?也就是说,要经过残酷甚至可归为无聊的内部斗争,才叫经过大风浪?那这“大风浪”可实在够贬的!正常的“风浪”是做大小实事碰到的真正的困难而解决或未解决这样的困难,而这里却是要遭受同僚遭受上级遭受朝廷遭受皇帝遭受所谓“另一派”的政治斗争甚至迫害才叫大风浪,这才叫“知忧患”,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竟然是要防备身边人,防备自己朝代自己国家的人对自己造成的“忧患”,而不是防备国家衰败防备外敌入侵的真正的忧患,到此,曹雪芹心中的嗤之以鼻已经很明显了!(外人注:若想成为曹雪芹知己者,此已足矣)

““如今碰来碰去,都是哭泣的事,”一句“碰来碰去”,又足见曹雪芹对这种“大风浪”的残酷兼无聊的反感甚至当然应该是极其反感,

““所以他竟比傻子尤甚,见人哭他就哭。23Us.com”这里除了说明宝玉年纪小而且失去了黛玉心神失散,才会“见人哭他就哭”外,这里又有“外意”,即宝玉这样内心聪敏的人,也根本看不懂这“政治斗争”到底是怎么回事,足见这些政治斗争的发起者、的折腾者才是真正的无人性和实际上“比傻子尤甚”!

““凤姐看见众人忧闷,反倒勉强说几句宽慰贾母的话,求着:“请老太太、太太回去,我略好些过来磕头。”说着,将头仰起。”凤姐儿经此,心病几乎已除,这“仰起”二字便是凤姐儿的病至少比现在要好转的标志,

““贾母叫平儿:“好生服侍。短什么,到我那里要去。”说着,带了王夫人将要回到自己房中,只听见两三处哭声。”两三处哭声,一个当然是说明“悲”,二个也说明贾府现在人已少多了,

““贾母听着,实在不忍便叫王夫人散去,叫宝玉:“去见你大爷大哥,送一送就回来。”自己躺在榻上下泪。幸喜鸳鸯等能用百样言语劝解,贾母暂且安歇。”这里说明贾母的心情从此不会再好,当然贾母的身体接下来自然也好不到哪去了,即曹雪芹写红楼梦,几乎所有因果都会在“无意”中交待得清晰细致明了的!

““不言贾赦等分离悲痛。那些跟去的人,谁是愿意的?不免心中抱怨,叫苦连天。”连跟去的人尚且知道其苦,一直养尊处优的贾赦和贾珍几乎可见九死一生!

““正是生离果胜死别,看者比受者更加伤心。”主要是众人知道这一去难得有一回,也再可见之前的“降低”处罚实在是太有意,

““好好的一个荣国府,闹到人嚎鬼哭。”“人嚎鬼哭”,曹雪芹用词狠的地方绝不会留情的,因此这是证明其是曹雪芹的文字重要特征,而“人嚎鬼哭”,按照红楼梦一贯的逻辑,定是很不详的预兆,而且当然是针对贾珍和贾赦的不详的预兆,

““贾政最循规矩,在伦常上也讲究的,执手分别后,自己先骑马赶至城外,举酒送行,又叮咛了好些“国家轸恤勋臣,力图报称”的话。”这里越看越觉得是曹雪芹“不放过”贾政的实录,即贾政这样的人,从这件事便可知,他一生都是难以有所“改变”的,这里的“规矩”和“讲究”不能说贾政就怎样怎样迂腐,但这些规矩和讲究在当时到底有何用有何益呢,甚至会让人产生滑稽之感甚至是强烈的滑稽之感!即都到这个程度了,还弄些虚招儿,

““贾赦等挥泪分头而别。”贾赦和贾珍是最有体会的,自己如此遭遇如此境地,见贾政还为了“规矩”和“讲究”如此“用心”和“用力”,恐怕在心中也哭笑不得!

““贾政带了宝玉回家,未及进门,只见门上有好些人在那里乱嚷,说,“今日旨意:将荣国公世职着贾政承袭。””这个却更是滑稽了!这明显是“喜剧”,而且单独针对贾政,显然是对贾政之“忠”的“奖赏”,那曹雪芹会如此对贾政“奖赏”吗?显然不会!因此,这里的贾政“升官”与宝玉之前学八股讲烈女传等一样,是八十回后致命的删改处!很显然,曹雪芹绝不会对贾政手软的!甚至尤其是对贾政,是绝不会“手软”的,而这里不只是“手软”的问题,而是要将贾政写成“喜剧”了,那请问,贾政有何德何能,能让曹雪芹在整部红楼梦里对他网开一面?!说句不好听的话,贾政恐怕是曹雪芹尤为厌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因此,很明显了,只有哪些人会将贾政写成“这副模样”,只有那些颂皇上恩德美封建思想和制度的人才会要在此“力挺”贾政!因此,贾政的结局只能是在贾母散银后,由于贾府的坐吃山空,自己的无能而越来越捉襟见肘,目睹了整个贾府彻底散架彻底分崩离析的几乎整个过程!而且,请注意,这里也本质上也非曹雪芹要对贾政手软不手软的问题,而是皇上会不会对贾政手软的问题,贾赦和贾珍都已经流放了,贾政留得不被抄而且还有职务,已经是不但是“大赦”而且几乎是“大赏”了!虽然是在北静王等的大力保举下,而竟然这里还来个承袭荣国公世职!谁吃饱了撑的吗?!画蛇添足都不能形容此举的弱智,简直就是画狗封后(注:怎么,母狗啊?(外人注:…))!显然,这是为了显示皇帝“宽宏大量”、“仁慈为怀”而要“有意”这样写的了!

““那些人在那里要喜钱,门上人和他们分争,说:“是本来的世职,我们本家袭了,有什么喜报?””这句话明显有“大假”,什么“门上人”会和这些人“争”这个,恐怕门上人也会吃惊而喜吧,而且要喜钱也滑稽得很,难道这些人不知贾府刚被抄?来这找晦气吗?况且这样的文字几乎基本属于比较“废”的文字,此处写出来顿时有“轻如鸿毛”的感觉,

““那些人说道:“那世职的荣耀,比任什么还难得,你们大老爷闹掉了,想要这个,再不能的了。”这些“闲杂人等”吃了豹子胆了,敢这样和门上人强行理论?还大胆敢说什么“大老爷闹掉了”,找打啊!而且,恢复荣国公世职这样的大事,难道是小道消息就能传来的?这“那些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从皇帝的龙椅下钻出来的?这里的严谨性之差将红楼梦又在猛地朝当时的滥俗章回小说靠拢!

““如今圣人的恩典比天还大,又赏给二老爷了,这是千载难逢的,怎么不给喜钱?””于是乎,这里狐狸尾巴终于冒了出来!而且还不是狡猾的狐狸那种,实在是烂尾的狐狸!很明显,贾政世职恢复是虚,“圣人的恩典比天还大”才是实!(外人注:果然丑陋!)

““正闹着,贾政回家,门上回了。虽则喜欢,究竟是哥哥犯事所致,反觉感极涕零,”这里的理由也极其小儿科,还道出是什么“贾赦犯事自己才捞上这世职”的意思,幼稚到极点!也足见删改者和曹雪芹的巨大差距,除非用光年才可以形容!

““赶着进内告诉贾母。”“赶着进内”,小学生得了奖状了?滑稽可笑!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