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 > 第569章 梦回九 天性 四

第569章 梦回九 天性 四(1 / 2)

 ““原来这贾家义学离此也不甚远,不过一里之遥,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这里便可见贾家这“始祖”想得周到和有远见!不愧是实打实拼实干实悟出来的!

““特共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掌,专为训课子弟。【蒙侧批:创立者之用心,可谓至矣。】”这句批倒批到要点上了!但漏掉了最重要的“下一句话”,即之后就成了这回要讲的“学堂模样”了!

但请注意,不是学堂变了,也不是教的内容变了,而是当时的整个环境全变了,而且是质的变化,这便是封建社会慢慢甚至快速开始发展到不可救药的特征或者就是转折点!

““如今宝秦二人来了,一一的都互相拜见过,读起书来。自此以后,他二人同来同往,同起同坐,愈加亲密。”这个“愈加亲密”四字自然不必多赘述,即曹雪芹对哪些该详写细写重点写着力写甚至极力写,哪些就象这里不必赘述的,曹雪芹心中是极其极其清楚的,

““又兼贾母爱惜,也时常的留下秦钟,住上三天五日,与自己的重孙一般疼爱。因见秦钟不甚宽裕,更又助他些衣履等物。不上一月之工,秦钟在荣府便熟了。【蒙双行夹批:交待得清。】”这里几句便可写“熟”,也是曹雪芹功力的小小展示,

““宝玉终是不安分之人,【蒙双行夹批:写宝玉总作如此笔。靖眉批:安分守己,也不是宝玉了。】竟一味的随心所欲,因此又发了癖性,”这里宝玉对秦钟要有超过一般友谊的情意,其实正是宝玉对情的“重视”,

只是宝玉当时的年纪,一个天性使然,二个也是年小尚有许多不是非常明了的事,因此,曹雪芹这里才写到是“不安分”和“癖性”,

但总的来说,曹雪芹这里对宝玉这个“癖性”是没有贬义的,

当然也没有更多的褒义,即虽然恐怕仍是宝玉内心对等级贫富没有概念的体现,但宝玉确实内心有对秦钟超出一般友谊的情感的,但也只是限于当时年纪不大各方面还不太成熟的原因,

““又特向秦钟悄说道:"咱们俩个人一样的年纪,况又是同窗,以后不必论叔侄,只论弟兄朋友就是了。"【蒙侧批:悄说之时何时?舍尊就卑何心?随心所欲何癖?相亲爱密何情?】”这个批都批到了点上,但没有做出他的判断,恐怕此批者也觉得这事难以判断,既没有达到要贬的程度,也似乎当然不能来褒(XX注:哈哈,好尴尬的批语!(外人注:呵呵,如果换成一男一女,就足见怜爱了(大白纸注:嘻嘻,是滴是滴,小可怜,来来来,老公疼疼(外人注:啊?什么时候的事?(大白纸注:提前想象一下不行啊(XX注:嘿嘿,那能想象的可多了…))))))

““先是秦钟不肯,当不得宝玉不依,只叫他"兄弟",或叫他的表字"鲸卿",秦钟也只得混着乱叫起来。”这里足见秦钟虽然情意也丰富,但对这种辈份以及等级观念是比宝玉要强得多的,或者说,红楼梦中除宝玉和黛玉还湘云外,其他几乎所有人对等级观念甚至是极强的!

连似乎比宝玉都要更甚风流至此的秦钟内心也不敢越此雷池,

““原来这学中虽都是本族人丁与些亲戚家的子弟,俗语说的好,"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蒙双行夹批:伏一笔。】”这个恐怕都仍是曹雪芹的“客气话”,以之后所写的“氛围”来看,恐怕至少有一半以上是来此“醉儿之意不在酒”的!

““自宝、秦二人来了,都生的花朵儿一般的模样,又见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这里又描写秦钟是“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其实仍是实录,即秦钟初到学堂,不熟环境不熟人,年龄又小,又其实是内向的性格,只对熟悉的人如宝玉才放得开,于是,这“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绝不是秦钟一贯之“风格”,而是众学生初见秦钟的印象而已,

““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绵缠,【蒙双行夹批:凡四语十六字,上用"天生成"三字,真正写尽古今情种人也。】”哈哈,这几句相当精致和精彩!几句话几乎写尽宝玉的表面的脾气和性格!(外人注:哈哈,正是,但请注意“表面”二字,即宝玉内心之丰富和本质之善良是绝非这几句表面描写能写出的),

因此,此批中的“古今情种人”才有“误批”之嫌,即宝玉和秦钟确实是外貌、气质、性格、内心都非常相似的人,因此两人如此互相“吸引”,恐怕不能用“情种”二字,至少不能对宝玉用“情种”二字,

因为“情种”二字更多的是指秦钟,即秦钟这样的人是很容易让无论男人也好女子也好而“自然生情”的,因此,才道是“情种”(外人注:哈哈,这个解释堪称极其精辟了!)

““因此二人更加亲厚,也怨不得那起同窗人起了疑,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内外。【蒙双行夹批:伏下文"阿呆争风"一回。】”这“你言我语,诟谇谣诼”自然看官们都能知道其内容是什么,因此,曹雪芹这里也没有明写,而在之后的实际的事情中表明即可,

““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这里也直接道薛蟠之“龙阳之兴”,而且“偶然”两字巧妙!

即第一,薛蟠绝非“真正”“龙阳之人”,

第二,非常巧妙地将薛蟠与宝玉“严重区分”开来!即这里几乎明说宝玉绝非“龙阳之人”,而宝玉对秦钟的“情”也绝非“龙阳之情”了!

这一点是必须要清楚的,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到宝玉在这方面是个怎样的人,而不是听风就是雨,看雾就是云,

““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哈哈,薛蟠也来读书,更是将所谓“学堂”推向“极致”了!

““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却不曾有一些儿进益,只图结交些契弟。”这是自然的,

““谁想这学内就有好几个小学生,图了薛蟠的银钱吃穿,被他哄上手的,也不消多记。【蒙双行夹批:先虚写几个淫浪蠢物,以陪下文,方不孤不板。[伏下金荣。]】”曹雪芹这文字够直接,

““更有两个多情的小学生,【蒙双行夹批:此处用"多情"二字方妙。】亦不知是那一房的亲眷,亦未考真名姓,【蒙双行夹批:一并隐其姓名,所谓"具菩提之心,秉刀斧之笔"。】只因生得妩媚风流,满学中都送了他两个外号,一号"香怜",一号"玉爱"。谁都有窃慕之意,将不利于孺子之心,【蒙双行夹批:诙谐得妙,又似李笠翁书中之趣语。】”哈哈,好个“怜香惜玉”,而且直道是“谁都有”,足见这两人之龙阳之“标准”!

而此批也批得算妙,至少看出了曹雪芹此处确实是“诙谐”,虽然这一点实在不难知道,但能在批中直接道出,至少算是合格,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