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 > 第612章 梦回十七 亲亲 一

第612章 梦回十七 亲亲 一(1 / 2)

 第612章梦回十七亲亲一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这也是很普通的回目名,可见曹雪芹的回目名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越简洁而且越能概括本回内容即达到最大效果,而无需如虚华,

“【庚辰:此回宜分二回方妥。】按:己卯本与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尚未分回,回目为"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此处所谓“分二回”的说法恐怕也是这位批者的一家之言,而且这个其实也根本不太重要,

““【宝玉系诸艳之冠,故大观园对额必得玉兄题跋,且暂题灯匾联上,再请赐题,此千妥万当之章法。】”好家伙!“宝玉系诸艳之冠”都出来了!以为是古时一风流贵公子,领妻妾成群之“冠”?不知曹雪芹看了会作何想?

““诗曰: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庚辰侧批:好诗,全是讽刺。近之谚云:"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真骂尽无厌贪痴之辈。】”对评再批,而这“诗”却是让人提不起更多兴趣,实在一般,

而批“好诗”者,又来一首“更好”的诗:“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很“好”!不过,这与红楼梦有何干?(外人注:哈哈,有趣有趣,把红楼梦当涂鸦处了!)

““话说秦钟既死,宝玉痛哭不已,李贵等好容易劝解半日方住,归时犹是凄恻哀痛。”象这样宝玉极其伤心的时候,曹雪芹是不会吝啬“痛哭不已”、“凄恻哀痛”这样的词的,

““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备奠仪,宝玉去吊纸。七日后便送殡掩埋了,别无记述。只有宝玉日日思慕感悼,然亦无可如何了。【庚辰双行夹批:每于此等文后使用此语作结,是板定大章法,亦是此书大旨。】”这句话其实更显凄凉,即看起来竟然只是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和又备奠仪!那其余人呢?

秦钟的那帮亲戚看来果然是来抢秦家剩余的几千两银子的!

而贾珍等虽然此时忙于建大观园之事,但秦钟好歹也是秦可卿的兄弟,虽然不是亲的,但这样的大事,几乎一毛不拔!

这里其实已经暗含深含贾珍对秦可卿的“深情”到底是什么!几乎全是对秦可卿的!

这便是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残酷!而且似乎在当时非常有“理”,

““又不知历过几日何时,【庚辰侧批:惯用此等章法。庚辰双行夹批:年表如此写,亦妙!】”这里又充分证明曹雪芹写红楼梦只“记”一些特殊的时间和日子,而对整个时间和日期的逻辑性是有意采取了模糊写法的,

““这日贾珍等来回贾政:"园内工程俱已告竣,大老爷已瞧过了,只等老爷瞧了,或有不妥之处,再行改造,好题匾额对联的。"”很好,“题匾额对联”是贾政的“强项”或说唯一的强项,

““贾政听了,沉思一回,说道:"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哈哈,这里却暗含曹雪芹的较深调侃,即“匾额对联是一件难事”不假,而且要做得更好,那更是一件难事,

但“务实”对于贾政来说,是不是就是一件容易事呢?(外人注:关键正在这)

““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这都是废话,也是贾政“务虚”的特征之一,所以请一定要注意曹雪芹行文时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废话接着废话,

““众清客在旁笑答道:"老世翁所见极是。”众清客是贾政务虚的绝对帮凶!对废话道“所见极是”,只会让贾政更加务虚!

这里也足见曹雪芹给贾政的名字中取“政”的更深层的含义!即当时清朝的“政”此类“务虚”恐怕真是可以用多如牛马来形容的!

““如今我们有个愚见:各处匾额对联断不可少,亦断不可定名。如今且按其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虚合其意,拟了出来,暂且做出灯匾联悬了。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众清客虽然有贾政养着不做任何实事,但比贾政“强”的人还是很有人在,

象这个意见,明显比贾政“务实”多了,一下就得出了“题匾额对联”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贾政等听了,都道:"所见不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庚辰双行夹批:点雨村,照应前文。】”哈哈,好嘛!贾雨村恐怕是贾政最“看重”的所谓“同类人”!几乎都有些象宝玉和秦钟的关系!

但非常让贾政失望或说之后真应该很好反省的是,贾雨村这个贾政应该是认为无论任何方面都是人中翘楚的人,恰恰之后出卖了整个贾家!

即如果要给贾政的结局下一个最好的“期望”,贾政的后半生,反省当成为他真正的最大的财富!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