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本来李自成和清军交战的时候,是南明小朝廷的绝佳喘息的机会,最后被“三大疑案”,“高杰北伐”折腾的上气不接下气。
就南明小朝廷这副德行,就是再有多少喘息的机会,估计也是白搭。
更何况,李自成被击溃了之后,接下来就轮到你了南明。
满清是不会再给什么喘息的机会你的,而且满清来的比想象中要快得多。
正月十八日,多铎攻陷西安。短暂休整之后,二月二十四日,多铎就已经率领部队到达了河南。准备重启南下的征程。
阿济格则率领另外一支队伍继续追击李自成的残兵游勇。
从多尔衮的命令可以看出是多尔衮是想多铎的率军平定江南,阿济格负责剿匪。
但结果。。。。阿济格为平定南明立下头功!
什么?难道清兵也有不听命令,擅自行动?
阿济格是完全听从多尔衮的指挥的,实际情况是这样子的:
阿济格赶大顺军,大顺军打又打不过,只能带着20万人马逃跑。逃跑等有路线啊,这时候有两个选择:四川和湖北。
张献忠虽然是大顺军战友,不过由于在凤阳挖朱元璋祖坟的时候闹了点矛盾,加上张献忠比较野蛮,于是大顺军只好往湖北武昌方向逃窜。
驻防武昌的是南明的名将左良玉,弘光皇帝给他封了个宁南候。
为什么称左良玉为名将呢,倒也不是吹牛皮吹出来的,论战功,在南明这帮人中,这哥们的确能排第一名。
左良玉,字昆山,文盲。因为没有学历,左良玉的地位完全是实打实挣出来的。
左良玉在天启年间就开始其当兵的生涯,本来按照他的资历,估计到死也能混个团长当当就不错。但是有一次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个人。
当时的左良玉,实在没啥特点,谁都瞧不上,但这个人算是例外,看见左良玉后,惊为天人,说他很好,将来很强大,就说了几句话,建议朝廷给他提了个游击。
提拔他的这位仁兄,叫做侯恂,可能大家对这个人完全没有概念,不过不要紧,他不是我们的主角,大家只要晓得他还曾经提拔过另一个名人袁崇焕。
左良玉果然不负侯恂所望,开始暂露头角,因战功当上了总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崇祯年间围剿农民军的战斗中,左总兵率领几千士兵,连续出击,在信阳、叶县等地先后击溃大量民军,肃清了所有十几万民军,从头至尾,二十天。可谓一战成名。
根据史料记载,左良玉身材很高,作战很猛,且足智多谋,虽说没文化,但很懂兵法。基本属于对打仗无师自通的人,这样的人不是名将,谁是名将?
但是这哥们有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军阀作风,军纪很差。做人也比较自我,自从崇祯死了之后,因为兵马比较强大,基本不服人管。
因此弘光登极的时候,因为左良玉坐镇武昌,占据了战略要地,部队又比较多,弘光也讨好地封他为宁南侯。弘光登极诏书颁发到武昌时,左良玉开始还不愿意承认,后来在在湖广巡抚何腾蛟等人的劝说下,才同意表示拥戴。
左良玉作为有战功的“老革命”,对于马士英和江北四镇投机拥立弘光皇帝是很不满意的:这帮人啥事都不用干,就凭所谓的定策当了这么大的官,一群后辈还来管我?而且是当年被我打得满地找牙的降将。
他离朝廷比较远,四镇离朝廷比较近,要知道,离心脏最近的地方,得到的血液也就越多。他想,同样是镇守边疆,四镇凭啥捞的好处就比我多?心里也老大的不服气。
因此虽然后来在劝说之下,勉强拥护,也是面和心不和。
加上左良玉的伯乐侯恂也是东林党,东林党又一直和马士英等人不太对付。他就更加不服气南明小朝廷了。
大顺军20万人马充武昌来的时候,大顺军人马比较多,左良玉寻思不一定能打得过。而且这个时候也没必要拼命,保存实力最重要。
正好这个时候南明小朝廷发生了“假太子”案,不管是真是假,反正就要个借口而已。
于是左良玉坚决认为,太子是真的,是马士英阮大铖指鹿为马,因此他要“清君侧”,江南本来也比较有钱,左良玉估计也想跑到江南来捞一把,于是左良玉就以讨伐马士英为名,率领军队直奔南京。
马士英吓了一跳,这家伙冲着自己来,那还得了,还不把自己剁了。兵就这么多,又要抵抗清军,又要抵抗左良玉的部队,史可法弘光皇帝认为多铎更为麻烦,但是大权主要还是集中在马士英手上,弘光皇帝也就是个精神领袖,决策没有用。。。只能去做拜拜死人之类的形式性工作。马士英可不傻,尼玛,合着没冲着你们来。明显是想情势危急的时候把老子拉出去垫背,没门!
于是马士英振聋发聩发出“宁死敌勿死逆”的谬论,把江北四镇的大部分军队都调过去对付左良玉,扬州一带的防线基本上就是个空壳。
左良玉到了九江的时候,约了他的老同事江西总督袁继咸过来谈一谈,约他一起清君侧,袁继咸这个人应该说还是比较厚道的,在这个时期搞内讧,这是要不得的。于是袁继咸苦口婆心地劝左良玉,这种情况就是左良玉不干,他的那帮下属也不答应:总不能白跑一趟。双方就僵持了。
袁总督觉悟高,他的下属不干了,左良玉名声太坏了,打肯定也打不过,赶紧把这尊“瘟神”送走。没办法,袁总督只能让个道,袁继咸也很了解左良玉的兵就是一群流氓,事先还和左良玉打了个预防针,坚决要求左良玉不得骚扰百姓。
左良玉这个时候已经属于病入膏肓,估计下属也不太听他的话,想管也不大管的了,结果部下纵火烧了九江城,大抢了一通,气的袁总督差点要自杀。左良玉一看,才答应了老同事不要骚扰老百姓的,结果一进城,九江就被烧了。感觉很对不起老同事,一气之下,这哥们吐血而亡。
如果你以为左良玉死了,这事情便结束了,那就太天真了。
左良玉的部下拥立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左梦庚当场表态:继承遗志,杀向南京(估计还有一句没好意思说的太明白:抢劫发财)。
左梦庚攻破安庆之后,被黄得功打败,后来又退到九江。阿济格追大顺军追到九江,左梦庚就投降了阿济格。
我可以骂人吗??操蛋的爹死了,儿子继续操蛋。。。。真t操蛋的一家人。
由于马士英的“力排众议”,江淮防线高家军,黄得功,刘良佐三支部队,就只剩下高家军在徐州。高家军还是个失去主帅“高杰”的部队,基本就是一盘散沙。基本上不需要怎么打,自己就自动解散了。
多铎这个仗打得相当的舒服,一路欢歌笑语,日行百里。估计多铎睡觉笑都能笑醒。四月十三还在泗州,四月十七就兵临扬州城下,甚至因为骑兵和步兵跑到实在太快,结果到了扬州的时候,红衣大炮被远远落在后头。
驻守扬州的史可法在多铎进军的时候很着急,扬州城总共就1万兵马,多铎有十万的铁骑,一对一都不一定能打得过,不用说是1对10,这个仗不用打也知道结果。扬州城里只有屡次向各地发出求救信号,却没人回应(檄各镇仆援,无一至者)。
客观上来讲,南明对满清的确是毫无胜算的,也难怪史可法灰心。清军的骑兵基本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部队。
清军本来就是以打仗为乐趣,属于个个都很能征惯战。骑马射箭对他们来说就是谋生的工具(不论是打猎还是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