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将吴敦从城阳郡调到琅琊郡驻守,代替张猛的位置。
至此,房良完成对外防御布局,南部沿淮河布防,西部针对颍川郡和河南尹。
不仅如此,房良更是要求把徐州和兖州原来骑兵战马全部淘汰掉,改为民用,要么拉车,促进民间运输业的发展,要么作为农业用,尽快复耕汝南众多已抛荒的土地。
这几年,鲜卑人逃逸,乌桓人被灭除,从异族引进的耕牛数量锐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房良只好用驽马和下等马拉代替耕牛,促进豫州的农业发展,尽快恢复民生。
不过此举却令那些世家大族极为震撼,要知道,中原地区不仅缺牛,马匹更是稀缺,很多土豪都是坐牛车,连匹驽马都不可得,更不要说他们家族的部曲了,更是缺乏战马。
现在机会难得,且数量有限,于是他们争相高价购买;房良也不阻止,只要有钱,便销售给他们;他一是感觉高顺手里不缺战马,其次,这些土豪士族购买了马匹,能替换下牛车,那些牛也会被利用到农业上去,照样促进农业发展。
稳定了军队和百姓民生,房良接下来的行动却令人目瞪口呆,没收袁家的全部家产,解散他们家的奴仆和部曲,并把从袁家没收的耕地分发给他们,让他们成为普通百姓。
仅此一项,便为豫州增加近万人口。
这让高顺下定决心,继续执行打压士族和土豪的政策;历史上曾记载,三国末期,人口不足千万,高顺经过袁家之事后估计,人口大部分都被大家族给隐藏起来了,他必须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存在上百年的袁家便从此烟消云散了,至于袁谭等人,此后只能靠个人能力拼搏了。
高干家是兖州的,当初家族成员在豫州,逃过一劫,不过家财却被董卓洗劫一空,宅子和土地等被郡县没收,高干申请返还,被州郡拒绝。
这也是做给其他势力的军政官员看的;当初返还刘表和刘璋的祖宅,让很多家在高顺势力范围内,却在其他势力为官的人看到了希望,即便在其他地方失败了,可以返回故里;高顺借高干之事,希望让他们引以为鉴。
相对比公孙瓒、公孙度以及陶谦的徐州,袁绍自杀,势力投降,所被接纳的人员也是最少的,就连郡县官员都没有一人留任,全部被解职回籍。
高顺势力战死的或者受伤的士兵,皆得到很好的安置,抚恤丰厚,保证他们无后顾之忧,相反,袁绍势力战死、受伤的官兵却无人问津,无任何特殊照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么明显的对比,是做给其他势力的官兵看的,战前投降和战败投降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公孙康当初在淮阳郡的时候与土豪们处的不错,为了避免公孙度继续实行相似的措施,房良为汝阴郡安排的郡县官员皆为系统人员,加强对公孙度的监视和制衡;令中郎将太史慈驻守汝阴郡也有看住公孙度的意图。
豫州刺史虽是辛评,高顺主要是利用他在豫州的威望,便于稳定地方。
高顺势力实行军政分离,且下边郡县官员等皆为高顺的人,不会出现辛评坐大坐强的可能。
由于高顺没有对管制改革,还是实行汉朝政策,州刺史是很小的官职,薪俸只有六百石,与县令相似,比郡太守差远了,所以,对辛评的任命并不是重用。
彻底铲除袁绍势力,以及他对豫州的影响,最高兴的当属皇亲宗室人员,这算是为刘宠报了仇,以此类推,若是他们有难,房良绝不会坐视不管,毕竟他是帝婿。
对此看不懂的则是士族和土豪,高顺势力对士族和土豪有打有拉,灭除一部分,扶持一部分,冷落一部分,重用一部分,很多原来不看好高顺的家族,见高顺基本统一北方,大事可期,开始动心思了。<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