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二章 一次宣示正统的北伐

第二章 一次宣示正统的北伐(2 / 2)

第二步,兵分两路,一路出徐州,北平中原,一路出义阳,收取关中。

第三步,两路并进,会兵洛阳,天下一统。

打的一手好算盘。

数十万大军,打开军械库,一切最好的装备全部配给北伐部队,其器械之精、军容之盛,世所罕见。

一切准备就绪,大军开拔离开建康,抵达洛口,即安徽怀远洛涧与淮河交汇处,兵锋直指寿阳。

欲夺寿阳,先夺其边镇梁城(今安徽寿县东)。北徐州刺史昌义之领命出马,攻击梁城。

北魏梁城守将是平南将军陈伯之,二之交锋,昌义之惨败。

初战受挫,总是令人沮丧。萧宏闻听战报,闷闷不乐,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时,突然灵机一动,琢磨出了对付这个陈伯之的办法。

硬取不行,可以剑走个偏锋--劝降。萧宏之所以想到这一招,是因为这个陈伯之,二五仔履历太丰富。

陈伯之,原是南朝人,生于济阴睢陵(今江苏睢宁),军事能力突出,但叛变履历丰富,先是叛齐归梁,又叛梁投魏。

501年,萧衍为兄报仇起兵反齐,率义军攻郢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昌)。齐废帝萧宝卷任命陈伯之为豫州刺史,占据寻阳(今江西九江)抵御义军。萧衍攻下郢州,为招降陈伯之,采用了利诱威逼双管齐下的手段:

一是找到陈伯之的老上级苏隆之,派他劝说陈伯之投降,告诉他如能归附,就封为安东将军、江州刺史。

二是趁其犹豫时,率大军抵达寻阳城下,逼他投降。

双管齐下之下,陈伯之叛齐归梁。

萧衍任命陈伯之为镇南将军,令其率军追随自己一道攻击建康。当大军围困建康城时,萧衍却发现,陈伯之这小子立场不坚定。

因为,每当有投降的人从城中出来,陈伯之就把人叫到一边,小声地探问城中的情况。

对付这种人,必须连哄加吓,胡萝卜加大棒。萧衍怕陈伯之再有反复,召他来煞有介事的一阵忽悠:听说城中人对你投奔我一事非常恼火,要派刺客来杀你,兄台务必要小心。

陈伯之将信将疑。正犹豫间,刚从建康城里出来投降萧衍的原南齐将领郑伯伦找上门来:城里人对你很恼火,想写信引诱你去投降。一旦投降,就要剁下你的手脚;若不投降,也要派刺客杀你,兄台务必要做好防备。

回头草看样是吃不成了,陈伯之由是完全放弃了临阵倒戈的念头,竭力协助新主子萧衍平定建康,成为南梁的征南将军,仍回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镇守。

当然,这个郑伯伦也是萧衍派来的。萧衍对付陈伯之,完全跟哄骗小孩子一样,为何?

因为,陈伯之虽然军事能力突出,但却是个半文盲。这位老兄大字不识几个,公文书信只能看个大概,需要身边的秘书班子帮忙处理公文、决断政事。秘书班子成员主要有:邓缮、戴永忠、褚緭、朱龙符等。

权力一旦因能力不足而下放,下面的人就容易借机胡来。秘书(长流参军)朱龙符仗着与陈伯之同乡,陈伯之又不明下情,就借机干了些见不得人的贪腐妄为等勾当。

放任管理肯定不行,萧衍得知后,写了封亲笔信,特意由陈伯之儿子陈虎牙送来,陈述朱龙符罪状,让陈伯之予以处罚。为加强管理,萧衍又派人取代邓缮江州别驾的位子。

这是砸我们饭碗啊!朱龙符、邓缮等人遂撺掇陈伯之叛梁。朱龙符是陈伯之同乡,邓缮救过陈伯之的命,加之南梁当时国库空虚闹饥荒,大老粗陈伯之经不住手下人撺掇,率众叛梁投魏。

立场反复的人,能做一次吕奉先,就能做第二次、第三次。萧宏决定再次策反陈伯之。用什么策反?

用笔。

人缺什么,就崇拜什么。陈伯之半文盲,自然崇拜文人和好文章。恰好,萧宏本次出征,带了个大笔杆子在身边。

丘迟,参谋、秘书(谘议参军、记室)。八岁能文,诗文辞采逸丽,钟嵘的诗歌评论专著《诗品》曾专门收录其文并予以评论:丘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故当浅于江淹,而秀于任昉。

《诗品》评价了丘迟的诗,丘迟最擅长的,却不是诗,而是另一种文体。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一种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的文体。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本次进攻寿阳,在萧宏的授意下,南朝骈文之不朽名篇、历史上著名的劝降书《与陈伯之书》诞生了。劝降从晓之以大义、动之以真情两个方面入手,文辞委婉,情理兼备,切中要害。

陈伯之半文盲,秘书读给他听,越听越受触动:

“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这种危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家乡江南的风物,历历在目,故国之思,情景交融,我跑到寒凉的北方来干啥?

一篇骈文,胜过八千铁甲雄兵。情感的暖流,消融了心底的坚冰,陈伯之又投降了,不惜儿子陈虎牙为魏人所杀。

梁城拿下。

梁城失守,北魏宣武帝元恪根据形势判断,南梁这次绝不是仅仅夺取边境几个城池这么简单,急令中山王元英为统帅,率十万大军来拒南梁北伐部队。后来,发现南梁兵力实在是比想象还恐怖,又拨给元英十万精兵。

忽悠陈伯之可以,一听说北魏二十万大军杀到,萧宏不淡定了,立即召开高级军事会议研讨对策。

萧宏:攻克梁城也算有收获了,咱们见好就收,撤军吧?

南梁开国功臣吕僧珍,本次受命率羽林军协助作战,赞成撤退,还找到了撤退的理论依据:知难而退,不亦善乎?

副帅柳恢一听,立即表示大加反对:咱们刚进攻,对方就望风而降,不乘胜追击反而撤退?

单位的一把手符号象征意义更大,而副职一般都是业务能力最强的干部,柳恢的意见得到大部分人的赞同:皇帝给了我们最精锐的部队和装备,刚开战就开溜,小心被皇帝双开。

萧宏无奈,硬着头皮表示不再撤军。

这可是北伐,需要挥戈北上主动进攻,不撤军就够了?萧宏就是这么想的--不撤军,也不进攻。数十万大军就这么在洛口挺着,吃饭、睡觉、拉屎。

北魏统帅中山王元英有些懵圈,这是什么打法?莫非有什么诡计?

北魏本次出兵的副帅,也是最强的军事业务干部,南北朝历史上著名的猛将—杨大眼。

杨大眼,氐族人,武都(今甘肃武都东南)的仇池首领杨难当之孙。骁勇,擅骑射,雄伟挺拔,穿上盔甲,腾挪跳跃,灵活自如,南北朝时期第二跑酷高手。第一跑酷高手是能在兖州尧庙墙壁上行走,直上四丈高、左右横行七步的南梁名将羊侃。

身为将帅,杨大眼却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英勇无畏,南朝督军将帅闻之丧胆。甚至传闻,淮泗、荆沔一带民间有孩子啼哭的,父母一说“杨大眼来了”,全都立即止泣,比巧克力还好使。后来,这种用婴儿止啼形容一个人可怕的手法逐渐被用烂了,但杨大眼却是实实在在的第一个。

若要给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的名将单兵作战能力排个序,在老王心目中的前十名,是这样的:

一、武悼天王冉闵;

二、马槊无双、号称项羽在世的东魏大将高敖曹;

三、南陈擎天一柱萧摩诃(后文有涉及);

四、力击石人的南梁名将羊侃(后文有涉及);

五、北魏跑酷达人杨大眼;

六、北齐落雕都督斛律光(后文有涉及);

七、裸衣神枪、刘宋北伐名将薛安都(薛仁贵先祖,前文已有涉及);

八、东魏“小养由基”、第一神箭手段韶(后文有涉及);

九、弓马迅捷、膂力过人的西晋乱世“飞豹”王弥(前文已有涉及);

十、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的匈奴刘汉政权二代国主刘聪(前文已有涉及)。

杨大眼跑酷跑的好,人猛,心也不粗,一眼看穿了萧宏的心肝脾肺肾:还能有什么诡计?萧娘这是想撤又不敢撤而已,我们进一步,这小子铁定跑路。

元英将信将疑,而杨大眼不仅眼大,胆更大,主动要求率军出击。恰逢梁军驻地洛口突降大雨,北魏军一出击,萧宏居然丢下数十万精锐部队,连夜冒雨跑路了。

元英这才相信杨大眼的判断,号令魏军全线出击,猛攻梁军大营。

南梁军群龙无首,大乱,被阵斩五万多人,其他也作鸟兽散。梁城守将一看北伐军溃散,也弃城而逃,将无数粮草留给了北魏军。

北魏军队信心爆棚,流传: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虎。

萧娘,自然指萧宏,吕姥是指吕僧珍,二者均是讥称。“韦虎”,又是指谁呢?<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最新小说: 光宗耀明 民国:王牌飞行员 大明江湖我可死亡回档 重生之我在剧组加点拍戏 从雇佣兵到战争之王 知否:我是皇太子 天上掉下个牛魔王 我的姑父是朱棣 洪荒:吾冥河,以杀证道! 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