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都市言情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四百一十六章 打算

第四百一十六章 打算(2 / 2)

关嘉泽摆摆手:“大家都不用看我,我反正只能去京城。”

“我打算留在府城。”杜锦宁隐约猜到齐伯昆问这话的意思,便把话说得仔细一些,“先打听一下府学如何;不如人意的话,再打听一下南麓书院。”

这个架空的大宋在学制上虽然没有小学、中学、大学的明确划分,但各书院的教学对象也是有侧重的。比如一般的私塾收的都是蒙童;启蒙三五年识得字,并把四书通读一遍过后,有条件、有意向的人家就会送孩子到各书院去读书,目标就是童生或秀才。

考上了秀才,说明你四书五经都读透理解透了,三观已经按要求塑造完成,文化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者们便认为,这时候学子目光不应该再放在,而应该转到了民生、社会上,否则就是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也因此,乡试时写的文章就要求有对民生、社会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即使涉及到四书五经,也不再考查背诵和理解,而应该是更深层次的独特见解,最好能跟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这也要求考上了秀才的学子们不能一味的死读书,而是多走走看看,深入生活,关注社会。这个时候并不一定需要进书院去读书,自己读书或游学也是可以的。关乐和先前收的那个弟子,这些年就一直在外面游学,杜锦宁拜师两年都没有见过这位大师兄。

虽说自己读书或游学也可以,但漫无目的地走走看看,没人引导你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收获也并不大。所以府学、县学,高层次的书院就成了秀才们最理想的去处。

这些书院,也不要求学子必须得坐在那里听先生讲课。他们会定期开办一些讲座,引导大家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展开争论,得出自己的见解;有时候也会几个书院间互相交流,举办学术辩论赛,拓展大家的视野。如果有先生对你另眼相看,也会专门对你进行指导。

“灯不拔不亮,理不辨不明”。有这些名师做引导,经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看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已跟以前大不一样,视野更加开阔,想问题也更深入。

所以,名书院、名师的引导,在这个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杜锦宁作为一个学霸,对这时代的各级书院都很感兴趣,有机会自然要进去念书看看,了解一番。

“我跟杜锦宁一样。”梁先宽道。<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最新小说: 灵气复苏:我觉醒了神级武魂 九爷别装了,温小姐她要去领证了 你一个流氓,怎么混到警队里来了 海岛求生:我有逆天锦鲤运 官场:从副科走上权力巅峰 重生85:不一样的人生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山村桃运战龙 村哥里妇 校花女神有点多,我真的不想再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