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郑和停笔问道:“殖民教化司?太祖他老人家可有明示?”

“回钦差大人,明示不明示小的不知道,小的只是如实的将太祖他老人家给我说的话再说与钦差大人听。”王文乐憨厚的答道。

“嗯,你稍待片刻。”郑和说完大声说道:“来人。”待随侍推门进来之后,郑和对随侍说道:“换大茶壶,上茶点,从现在起本钦差谁都不见。”待随侍离去后郑和又对王文乐说道:“不要着急着说,你先喝茶,慢慢想太祖他老人家是怎么说的不要有所遗漏,待随侍们一切准备妥当,你就慢慢说,本钦差会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呈送给吾皇。”说完郑和一边喝茶一边开始磨墨。

少顷,一切准备妥当,郑和提笔说道:“王文乐,时辰还早,仔细回忆,咱们开始吧……”

太祖他老人家说:“这殖民有个先决条件就是首先自身必须强大,至于为什么?听我老头子说完自然就明白了。殖民有几种方式,这第一种类似于开疆扩土,比如这安南,自古以来纳入我华夏版图已有千年之久,然每逢我华夏民族内忧外患之时便自立为王复反多次矣。究其原因就是天高皇帝远和其土地价值,这土地价值很好理解,你看那帮酸儒只要提起南疆无不是众口一词的蛮夷之地、烟障之地,老四挥师南下平叛安南,众口一词的劳师远征,军民疲惫,徒费钱粮,还搬出我老头子的祖训来压老四,这帮酸儒也不想想人家都不害怕我大明的威势敢篡逆,敢在我明军护送安南国王孙的归途上设伏,并将其剐了,这是何等地藐视我大明,如纵容之,从此以后南洋诸国眼中将只有安南而没有我大明,如果我老头子还活着,必征安南。那么打下来以后呢?这才知道所谓的蛮荒之地竟有开化之民三百余万,野人也有二百余万,储粮竟有一千三百余万石,船八千余艘,象、马、牛二十余万只,武器、军械二百五十余万件,不可谓不富啊。”

说到这太祖他老人家叹了一口气道:“老头子我也是被书本本给骗了,当年考虑到夺取那南蛮贫瘠之地毫无益处,纳入我大明的疆土就是我大明的属地和子民,如此贫穷每年还要补贴大笔钱粮出去,还不如与民休息减轻我大明的负担,即便当时安南归附我大明,也是成立交趾宣慰司,让他们自治去吧。所以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称臣纳贡不与征伐,实则是不想背这个包袱。只是这安南脱离我华夏已有百年之久,要使其归化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老四也是心急了,这将安南纳入我大明的版图,设置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政令和军令皆出自于中央,出政令的皆不知安南的实际情况,也不知这化外之民与我大明子民完全不同,更不知因为语言不通会产生多大的误解从而生出本不该有的怨恨,这比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危害更大。再说这到交趾任职的官员,哪一个不是认为自己是被贬到了这偏远的蛮夷之地,天高皇帝远,这官做的好不好皇帝都看不到了。都说是那个宦官马骐不是个东西,刮地三尺数次逼反了百姓,只是这帮父母官通过懒政、惰政、苛政、庸政、怠政的不作为和偶尔也刮一刮不是同样也加剧了百姓与官府的矛盾,他们不是也在做逼反百姓的事情。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刮三遍,不反待如何。百姓反了就要有人倒霉,所以这帮父母官还要感谢这个的确不是个东西的马骐帮他们背锅。百姓造反了就要平叛,要平叛就要调兵遣将,没有军令调兵者视为谋逆,要抄家灭族的。于是就等吧,消息送到京城,兵部行文五军府,五军府开始调兵遣将,户部开始准备钱粮,一来一去平叛的最佳时机错过了。本来一地千余人的反叛,等平叛大军到了变成数地万余人的反叛。胜了也就罢了,这败了还要重复之前的过程。本来是个把月的事情,结果没个一年半载这叛乱就平不了。这后果就是不但贻误了战机而且还令敌轻视了我大明的战力,壮了敌胆。”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