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舍本(2 / 2)

喝了一口茶水后,接着说道:“冯大侠,你这咏颂雪花,坚定祸乱天下的决心,跟黄巢咏颂菊花,树立改天换日的志向,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祸害的都是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不过,有才归有才,不管是祸乱天下,还是改天换日,都不过是一人之壮举,如若不能代表天下劳苦大众的心意,实不可取。”</p>

冯万里轻轻哼笑一声,喝了口茶水,道:“白少侠太看得起我冯某了。我冯某一介草莽武夫,那有这等雄才大志,不过是无病呻吟,唱和了一下他人的诗作罢了。”</p>

白玉天一惊,快语道:“何人如此心志高远,敢跟黄巢一争高下?”</p>

冯万里轻声答道:“华州华阴县一书生,姓张,名元,参加科举,累试不第,自视才能难以施展,遂决心叛宋投夏,现任李元昊的军师兼中书令,位极人臣,名声煊赫西北,大为边患。”</p>

“哎!”白玉天轻轻惋惜一声,道:“如此大气、豪气,还充满侠气的诗作,却配上了一个时运不济、怀才不遇、恃才傲物的张元,真是大宋朝廷之福,大宋百姓之祸。”</p>

冯万里也跟着叹息道:“谁说不是。要想有个抱负伸展,上层人,除了科举及第,还有祖辈恩荫;下层人,除了科举,就是军功,否则就只能占山为王,聚众造反。可又有几人能像汉高祖那般好命。”</p>

白玉天道:“可就是再怀才不遇,再恃才傲物,再愤懑不平,再牢骚满腹,也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通敌叛国,做这民族的罪人。这千千万万的大宋百姓又没有得罪他,何至于这么狠心将千万同胞架到火上烤,漠视家国情怀。”</p>

冯万里见白玉天有些孩子气,不免好笑,道:“白少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世间又有几人狠不下心。皇帝的三宫六院靠谁?当官的三妻四妾靠谁?为商者的山珍海味靠谁?就连左邻右舍见到别人家的瓜长的好,都想去咬上一口,就别说张元那种怨天尤人的可怜之人了。”</p>

张燕儿提着茶壶走来给两人加茶水,听到“可怜之人”四个字,好奇地问道:“冯大侠,什么可怜之人?”</p>

冯万里答道:“我是说张元没通敌叛国之前,也是个可怜之人。”</p>

“都通敌叛国了,以前就是再可怜,也可怜不起来了,留给他人的,只有可恨,相当的可恨。”张燕儿给两人加满茶水,轻轻一笑,走了开去。</p>

白玉天端起茶杯敬向冯万里:“冯大侠,那张元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不妨详细说说。”</p>

冯万里喝过茶水,随声说道:“我也只是道听途说了一些,做不得准的。”</p>

白玉天笑道:“我现在不就是道听途说吗!”</p>

冯万里呵呵一笑过后,将自己所听说的慢慢道来:</p>

“张元自幼聪颖好学,精文通武,少时以侠自任、负气倜傥,自认文能安邦平天下,武可鞍马定乾坤,身怀经邦济世之才。参加科举,顺利通过了解试、省试,可在殿试时,却时运不济,名落深山,后来也是屡战屡败。</p>

景佑元年,举办甲戌科,张元再次参加科考,结果还是落榜。虽对科举之路心灰意冷,但壮志豪情仍在,觉得自己才华满腹,不能老死村落。见西北党项人崛起,李元昊扰乱西北边境,成了大宋西北的边境之患,张元决定走行伍之路,通过给边关将领出谋献策,勘定西北叛乱,报效朝廷,伸展抱负。</p>

可事与愿违,当他跟两个朋友兴致勃勃来到边关投军,没成想边关将领打心眼就瞧不上三个落魄书生,认为他们是痴心妄想之辈,毫不客气地将三人赶出了关城。</p>

科举屡试不第,边关建功立业无望,张元等人心中难免有着怨言。回到家中,为了宣泄心中愤懑,做了些有违礼法之事,却被华阴县令抓去狠狠地打骂了一顿。</p>

大宋从开国以来,重文轻武,将读书人捧在掌心。张元身为读书人,志向远大,恃才傲物,受到地方县令如此羞辱,可说是丢尽了读书人的尊严,对大宋朝廷开始彻底失望。</p>

横行西北的李元昊为了立国,跟宋、辽平起平坐,求贤若渴。张元看出李元昊将来必成气候,于是投奔而去,只为实现自我抱负。”</p>

最新小说: 妹妹死后,我与全世界为敌! 孢子:进化 从庆余年开始天道酬勤 魔尊:从真传弟子开始 让你当法师,没让你培育九尾神狐 寒门国舅 苦境:谁还不是个二代 猫猫道长 斗罗:转生水龙王,老婆芙卡洛斯 龙王传说:开局抽取唐舞麟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