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1 / 2)

 朱祁钰和于谦从深夜入宫,跟孙太后商议到现在,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时辰。

鸡鸣几声过后,预示着黑夜即将过去,光明就要到来。

又过了一会,几缕光线透过镂空花雕,从窗外照了进来,洒在地砖之上。

“启禀太后,吏部尚书王直和礼部尚书胡濙,正在宫门外联名求见。”

沐浴着金色晨光,大太监金英进到了太后居所的慈宁宫。

“这两把老骨头,消息倒是挺灵通!”

孙太后微微一皱头,就猜到了王直和胡濙前来皇城的意图。

吏部尚书王直,永乐二年进士,任职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论编纂纪注事,为当世大儒。

礼部尚书胡濙,建文二年进士,先有受朱棣之命寻访建文下落,后为朱瞻基托孤五大臣之一。

门生故吏遍天下,说得就是王直和书胡濙这样的中枢重臣。

王直和胡濙,还都是实权派。

王直掌握的吏部,负责文官的考核、选拔、升迁。

吏部尚书又被称为天官,是能和内阁扳手腕的存在。

胡濙掌握的礼部,虽然表面看上去是个清水衙门,负责的只是祭祀、礼仪、教学。

可是礼部还有一个让人忽略的职能,那就是负责科举。

明朝文人进入仕途,大多只有科举一条路可以走,通过科举的士子,都要尊称胡濙一句“老先生”!

更重要的是,只有科举出身的文官,才能进入内阁,执掌国家权柄。

有句话,非翰林不得入阁。

礼部尚书,文坛领袖,文官座师。

面对这样两个重臣,而且还是执掌六部事务十多年的老臣,就连皇帝都不能轻视,孙太后自然也不敢怠慢。

“他们说了些什么?”

孙太后的眼神有些忽远忽近,显得心事重重。

“他们说是来给太后请安,顺便也看看陛下昨日有没有圣旨传回京师,他们也好把陛下交代的事情给办好。”

金英老实的回答。

“这两个老油条!”

孙太后听出了王直和胡濙的弦外音。

之前虽然朱祁镇御驾亲征在外,不过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对朝廷大事的过问。

每日京师收到各地官员的上奏的折子,都是快马加鞭呈送到朱祁镇的御案之前。

奏章经过朱祁镇御笔亲批后再送回京师,然后才是交由内阁和六部去执行。

孙太后知道,王直和胡濙是听到了一些风声,所以才来皇城探听消息。

明军要是安然无恙,那么朱祁镇御批奏章就会源源不断送回京师。

若是大军折戟沉沙的传闻是真的,则朱祁镇就不可能有圣旨传达。

王直和胡濙,表面是来给孙太后请安,是来聆听朱祁镇的圣谕,实际却是来确认朱祁镇有没有出事。

他们的说法冠冕堂皇。

他们的目的简单明确。

他们的理由无懈可击,还用词得当。

“你去告诉他们,就说本宫昨夜收到了一封家书。”

孙太后的处置,也是暗藏玄机。

朱祁镇是孙太后的儿子,朱祁镇给孙太后写信就是修一封家书。

既然孙太后收到了家书,就是说明军未败,朱祁镇也没有成为瓦剌人的阶下囚。

而且孙太后收到的是家书,就不方便给外人看,外人也就不知道家书到底有没有。

家书不是圣旨,也就不用通告群臣,王直和胡濙也就孙太后说的是不是真的。

“奴才谨遵太后懿旨!”

金英弯腰弓身,就要退下。

“太后,两位尚书公说了,他们今天一天都会待在内阁,和户部侍郎陈循一起处理国事。”

就在出门的最后一刻,金英又一次转身,并且把王直和胡濙的话,原封不动的转给了孙太后。

“放肆!”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