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措手不及(2 / 2)

盛京城中,大清的高层也正在商议着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在座的除了御座上的皇太极之外,还有多尔衮、范文程、洪承畴、代善、阿敏、济尔哈朗等皇太极的肱股之臣。

唯独缺少了多铎。

其实多铎并不是像大清官方回复朱常渊说的那样:在盛京不在宁远。

恰恰相反,多铎就在宁远城,积极备战,防止朱常渊来攻击。

所谓多铎在盛京未回来云云,不过是推脱的话而已。

“都安排妥当了么?”

皇太极朝坐在最尾端的孔缺德问道。

孔友德点了点头,拱手俯身,说道:“回陛下,东江处水师尽数上岸,便是朱常渊现在派兵前往,也只能得到一个光秃秃的石岛而已。”

“那就好!”

皇太极的心里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不是他妄自菲薄,而是上次亲眼见识了朱常渊海战的利器之后,被那种侵略式的打仗方法给吓到了,再也不想和朱常渊的水师刚正面。

“臣令人在岸边设置诸多纵沟,沿途山上存放大石,万一朱常渊来袭,也可以阻断其运送物资的道路。”

孔友德的想法,是怕朱常渊故技重施,从东江登陆,然后越过崇山峻岭直袭沈阳卫,所以,在沿途中设立了不少障碍。

皇太极点点头,看向多尔衮,又道:“从明天开始,增派军队驻守锦州,分兵宁远,要给朕死守住这两座城池。”

“若是万一守不住的情况下,再和他朱常渊议和!”

说道这里,突然看了看洪承畴,问道:“洪先生,朕是怕到时候朱常渊万一不与咱们议和,该如何是好?”

洪承畴道:“陛下请放心。”

“朱常渊手中不过两万人,即便其英勇善战,兵线过长也吃不消,现在他督师蓟辽,并非当初如其在荆襄之时,要顾忌的事情很多。”

皇太极点了点头,连他都知道攻打下来一个城池要稳固的道理,他没理由相信朱常渊不懂,所以,对于洪承畴的话深以为然。

以目前朱常渊的兵力,最多攻下三个城池,就会造成攻下来的城无人防守的局面,所以,就此判断朱常渊不会将兵线拉长,也是有道理的。

不得不说,洪承畴和皇太极的猜测是对的,朱常渊现在有能力收复城池,可是唯一的短板就是兵少,没办法守城。

这也是他纵然和皇太极和谈收复宁远、锦州,也不愿意攻打的原因了。

因为,一旦自己兵少,朝廷定然会“好心”的派兵过来填充,到时候自己累得屁股朝上,打下来的城池瞬间变成了别人的。

这种活,朱常渊无疑是不想干的,他要的是牢牢的将辽东控制在自己手中,然后实施带领全民族进入现代化雏形的大业。

朱常渊已经决定,将辽东当成一个试点来搞。

“好,如此,朕就放心了!”

皇太极刚刚说完这句话,立即就有士兵从外面跑过来,传讯说道:“禀报陛下,朱常渊发水师千人,攻击皮岛不成,转而向东。”

“嗯?”

听说朱常渊发兵,皇太极还是有一丝丝紧张的。

转而向东?

那就是去攻打宁远了!这种猜测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仅仅一个时辰之后,他就收到了第一个让他措手不及的消息:明军小股部队突然出现在了盖州城,随时有攻击的可能,盖州守军求援。

“盖州?”

皇太极一听,顿时找不到北了,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明军怎么可能出现在盖州?”

突然想到之前属下禀报说朱常渊攻伐东江的部队向东而去,似乎明白了。

明军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陆地上到达盖州的,那答案只有一个,从海上过去的。

“坏了!”皇太极说道:“盖州已经十数年未经历过战争,城防极差,守军又少,怕是不好守了。”

“陛下莫慌!”代善站起来说道:“盖州虽然城防不甚好,可敌军仅有数千人,应该造不成大患,待臣调兵前去,定然一举而灭。”

代善手下有正红旗、镶白旗两旗之兵,在大清国虽然不是位高权重,可是也是那种跺跺脚就能让沈阳震动的人物。

皇太极看了看代善,没有回答。

又半个时辰过去,不好的消息终于传来:盖州失手。(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