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道理,聋子也不能上战场。
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战斗沙场上,一般的操作都是鸣金收兵,闻鼓而进。
一个聋子,当然他是没有瞎么。
他是听不到,但他看的到,因此他是可以跟从别人一起投入战斗,但是!
假使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敌军后阵开始射出箭雨来,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的同伴当然会撑起盾牌啊,或者朝着没有箭矢落下的地面跑去,而他这个聋子呢,你叫他,他听不到,他比手势,呀呀啊啊的,一会的时间之后,两人就可能因为这点解说时间,来不及避开就扑倒在这战场上了!
总的来说,上战场,参军成为一员将卒士兵,这军人呢,也是准入门槛非常高的一个职业,不是随便来个人就能上的。
气势是很玄乎的东西。
气势上来了,就是打打顺风仗的事情。
一般的战斗,一般的战争,其实在开战之前,双方的将领元帅都已经做到了心底有数。
这场战事是我方会胜呢,还是会败。
这是预测,不是必然的结果。
但就是这样的预测,影响着双方参战将卒的士气。
就拿淝水之战来说吧,在这场战斗中,非一次战斗,而是数次战斗组合成了一次战役。
前期的时候,苻坚有个好大喜功的特点,自以为拥有“有众百万,资杖如山”的兵力,以及“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军威,认为征服东晋“若商风之陨秋箨”便开始远征了。
不过东晋给了他一记当头棒喝,在洛涧,前锋军梁成所率五万人被东晋大将刘牢之给全歼了。
这就比较残念了…
开始兴冲冲地的讨伐,士气高昂,认为谁也干不过他,但输了就是输了。
正常的人呢,会吸取教训,卷土再来,而他这一位呢,没有吸取教训,老子有大军百万,谁也打不过我,东晋算什么东西?
于是就兵发三路了…
兵发三路,又被推了回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一位老大他派出去的前秦尚书朱序,本来应该是去劝降谢石的,但朱序此人却在私下里提示谢石宜先发制人,击溃前秦的先锋部队。
谁没点倒霉事?
遇上了也就这么一回事。
内奸年年有,那一年当然也会有。
不过,这其实就是一个人心向背的问题啊,假如你这一位贤王真的贤的话,会用上这等两面三刀的人吗?
这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其他人,此时前秦军内已经开始弥漫畏晋的气氛。
最后,在阵斩了梁成之后,晋军开始西行,而秦军此时则已陷入被动,连忙也移师过来,与东晋对峙于淝水。
十二月有人向苻坚建议后退决战。
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
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
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
看到了没有,这是带路党的胜利啊,东晋是躺赢啊!
最终,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