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一点没尊重严杉,直接给她做了决定。
“杉杉,抱歉,我莽撞了。我充分尊重你的决定,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不干涉了。”
严杉躺床上不发话,被子盖着脸。
冯微明跟着躺下,也是无话。
第二天,严杉还是下定决心辞职,辞职理由一般都是家里有事。不过还需要待一段时间,待部门招到接替人手。
她本就是人资部门的,也是积极看简历找人替自己。
就是这种半离职不离职的状态,她是有些难受的。
没办法,她就只好网上下单买业书看。
依着冯微明的规划,他趁着这段时间,严杉还上班,抓紧时间去徐若渝那边。
“红楼梦”热依然在持续,许多读者已经收到书阅读着,于是网络上各色声音都开始冒出来。
日渐壮大的红迷群体,各种论坛里唇枪舌剑,因《红楼梦》破绽不少,因此争议是很大。
有高手买了全套书,引用别的书佐证着看,也是有千篇百律的解读。
也有声音在质疑这本书,或这套书的来历。最大的质疑就是这本经典之作怎么可能会蒙尘这么多年?这本书的作者,或还有那些批注版的书,这么多人,不可能会有那么严的保密。又文中暴露的疑点太多,在历史上似乎找不到相关的记录。有学者据此断定,这套书是伪作,或为当世人仿做。
接着另外的学者开始针锋相对,这般惊世之作,如果是伪作,那原作者担心什么?从功利的角度就说不通。
徐若渝并不回应这种说法,她反而趁势推出了这套书的影印版,毕竟假的就是假的,经不起检验,不过只有一万册。并对外宣称:“此书原作脆弱,今后这原本将珍藏,自此秘不示人。”
此言一出,顿时引爆整个文学圈子,引爆的还有历史,民俗,文物圈子的人,基本上的专家都在表示不满。更有甚者更是申请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对此进行接管。
徐若渝对这些话嗤之以鼻。
近来,她的工作步入正轨,公司工作步入正轨,她总算没那么辛苦。
《红楼梦》汇校版已经销售出一百余万册,并且各地书商都在要货。收了预付款,又加印一百五十万册。
这次是把古典文学作品卖成畅销书了。
另外,有出版商提出购买这系列书的电子版权,还有的出版社要购买这本书在国外的出版版权。这些事她定下基调,自有法务和他们谈判。
又有影视公司想要这本书的影视版权,徐若渝亲自和对方谈过,明白对方不过是蹭热点捞好处的目的后,断然拒绝。
至于《红楼梦》十二首词曲,已经在各音乐网站上架,又与发行公司合作出cd,唱片。
半个月的时间,《红楼梦》相关产品带给徐若渝公司的收益就已经超过二亿,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徐若渝的心思得到满足,很是惬意。
而《见字如面》这个节目,第一期已经剪出来,剩余的依然在拍。
徐若渝带着人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抠出了其中的问题,检查内容是否有不合规定,再修改后就基本没什么问题,可以交给江南卫士审查。
一起看过这个节目的人,对这个节目评价相当高,至于收视率倒是不敢保证。
她看着屏幕上的画面,听着演员们或抑扬顿挫,或慷慨激昂,或悲愤万分的读信声。她觉得经过她小改后的节目效果比冯微明拿来的好!
她突然想把这个节目在冯微明面前炫耀一番:青出于蓝胜于蓝。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人是谁?
——曹操。
她这样想着,冯微明就到了。
她起身让开位置,给冯微明看节目成片。
冯微明有些疑惑的坐在座位上,看着电脑上播放着的视频。
片头没什么变化,后面的读信部分,相关片段,老演员表现相当好,声音也好,年轻演员表现差一些,但已经尽力,整体来说,这个节目制作得很好。
冯微明不得不承认,确实有超越原版的品质。主持人,点评嘉宾更好,演员是各有千秋。
冯微明竖起手指称道:“好,青出于蓝。”
徐若渝脸上也露了笑容,“那是必须,这可是踩着大桥过河了。”
“不过,酒香也怕巷子深,你们还是要做好宣传推广。另一边是评分高,但收视率不够高。”
“不够高?”
“就是,不是特别火。但节目收视率也不差。”冯微明解释道。
徐若渝有些疑问,“那,之前你力劝我邀请小鲜肉参加,效果提升不大吗?”
这是在研究节目策划的时候,冯微明力劝她邀请人气鲜肉加盟,这与徐若渝想要单纯做节目的意思相悖。冯微明给她讲了能吸引粉丝,扩大收视和流量的好处,她才勉强接受。这下,冯微明又说效果不好,这不是忽悠她吗?
“不是这意思,其实当初就说过,这节目的观众是定位在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上,要想引起年轻人的注意,就需要话题。所以宣传的时候,你们要好好用好话题。另一边,这点做的不够好。同时,要剪辑出一些节目小片段,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制造热点。”
“嗯,懂了。”
“这个节目的网络播放,与你们有关吗?”
“有一些分成。后来又联合了两家视频网站合作,赞助更多了。”
“嗯,出于你们的利益,可以帮着宣传这个节目。”
徐若渝脸色也认真了起来。
“别担心,这个节目的收视率很好,只是我觉得好节目应该有更好的收视。”
徐若渝很认真的对他说,“真是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拿来的东西,我今年就要过得困难了。”
冯微明摆手,“客气,我也承蒙你的照顾,……”
“小鱼姐,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