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建议,在下等房处另设一柜台,专卖盖饭,凡有只买盖饭不吃酒的客人,都叫她们到后面排队去。</p>
此计甚好,解决了贫富两拨人不愿共坐一店的矛盾,又没有增加成本。林依抚掌大赞,讲与另几人听,另几人也是齐声称妙。</p>
青苗的建议还是太简单,林依仔细思考过后,将之完善,下等房并不设柜台,仅把窗户稍作修改,使其成为递送盖饭的窗口,要买的人在此排队;单卖的盖饭,不再现炒现卖,而是事先大锅炒好,盛在食盆里,以供客人随意搭配;酒店内卖的盖饭,还是现炒现卖,但卖的价钱贵上三成。</p>
酒店内,允许女经纪人自由出入,但为了贵人们的安全考虑,仅限于从业三年以上的熟面孔——这项辨认工作,就交由祝婆婆把关。</p>
林依对人员分派,也另作了调整,下等房内空间相对封闭,面对的又是容易做手脚的食物,因此须得一个可靠人,就让青苗坐镇;酒店内是杨婶负责,要求祝婆婆不用温酒时,也要帮忙招呼;厨下则由林依亲自操勺。</p>
如此安排过后,客人们买盖饭,无须再等待,随买随走,虽不能坐下吃,但难得快捷,生意反而好了许多,每日里到下等房前排队的客人,排起长队,其中不仅有州桥巷的近邻,还有闻名而来的远客。</p>
林依瞧着这情景,喜在心头,炒起菜来格外起劲。然而生意虽更好了,她却日益清闲下来,因为盖饭窗口的饭菜,都是一大锅一大锅事先炒好,往往忙碌半个时辰,能管上很久;前面酒店卖的盖饭,倒是现炒现卖,但客人还是不多,因此让她没了活儿干。</p>
杨婶与祝婆婆每每感叹,虽然单设了盖饭窗口,酒店生意还是不大如意,林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一时之间也想不出甚么好办法,真真是愁人。</p>
青苗那里生意好,却也有抱怨,称一次性做的饭菜太多,往往还没卖完,就冷掉了,因此向林依提议:“二少夫人,咱们一次少炒些?”</p>
林依忖度,就油盐柴火等成本考虑,肯定是炒的回数越少越赚钱,不如做个保温食台,又方便,又节省。她寻来个工匠,将自己的想法细细讲与他听,大宋的工匠,领悟力和手艺都是极好的,隔日就送了个薄铁皮食台来,上面八个食槽,打开下面的柜门,乃是加火的炉子,里头丢上几块木炭,让它慢慢燃着,能管大半天。</p>
青苗见了这样物事,爱不释手,立时将饭菜移了过去,朝窗前一摆,再也不用担心饭菜会凉掉。</p>
盖饭生意日益走上正轨,前面酒店的生意也渐渐好转,隔三岔五就有翰林院的夫人来照顾生意,带得那些爱体验官宦夫人生活的娘子们,也频频光顾。</p>
这日,林依暂时无事,在店内闲坐,忽见牛夫人到访,连忙迎了上去,亲自引她入座,笑道:“多谢外祖母来照顾我生意,想吃甚么酒?”</p>
牛夫人却先示意她坐下,再才唤来杨婶,点了一壶白羊酒,一个四色果子拼盘,又寻一个经纪人将软羊和鲊脯各买了一碟子。酒菜齐全,牛夫人招呼林依道:“今日外祖母请你。”</p>
林依也不推辞,笑着先敬了她一杯。</p>
牛夫人朝店内环顾,见店内六张桌子,已坐满四张,这样好的生意,实在出乎她意料之外,不禁问道:“生意还好?”</p>
林依谦虚道:“勉强度日。”</p>
牛夫人替她布了一筷子菜,又问:“府尹夫人这些日子没来?”</p>
林依笑道:“府尹乃是一城长官,府尹夫人想必也是忙的,哪有空总来。”</p>
牛夫人细细问她府尹夫人的喜好等,又压低了声音求她道:“我想结交府尹夫人,苦于没有门路,仲微媳妇,你帮帮我。”</p>
林依奇道:“上回我脚店开张,不是已把你引荐给府尹夫人了?”</p>
牛夫人叹道:“那日你也瞧见了,府尹夫人瞧不上商籍的人呢。”</p>
府尹夫人的态度,林依没法改变,但她感念牛夫人恩情,便替她想出个主意来:“不如我再把府尹夫人请到店中来,叫外祖母作陪?”</p>
牛夫人是想把府尹夫人请回杨家酒楼,到张家脚店来有甚么用,于是与林依商量道:“能否把招待府尹夫人的地方,设在我家酒楼?”</p>
林依吃惊道:“外祖母,你家酒楼,可是有男客的,府尹夫人怎会前去?”</p>
牛夫人自己做生意,抛头露面惯了,并不觉得女人家偶尔去酒店坐坐,有甚么要紧,便道:“又不是没有济楚阁儿,朝阁里一坐,门一关,谁人看得见,好过你这里大门朝路边开。”</p>
林依十分为难,又不好推却,只好道:“那我帮外祖母去问问,成与不成的,不敢打包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