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牧回到家之后,便从书桌的最下层抽屉里拿出了三个巴掌大小的木匣,装在怀里便去了汤山书院,进了办公室就把一个木匣递给了刘伯温,“刘先生,我这两天给您赶出件东西来,您试试。”
刘伯温放下手中的书本,接过刘牧手里的木匣,打开之后,发现里面有两块圆圆的玻璃被卡在已经做好的铁架里,拿在手中仔细端详了一下,笑道:“你小子给我说说这是什么东西啊。”
“人上了岁数眼睛就容易花,这是老花镜,能够纠正花眼。”说话间,刘牧已经将另一个木匣子给了戴远礼。
戴远礼有些好奇地掂量着,这里面数他岁数最大,也数他花眼最为严重,虽然是一名大夫,但对花眼也无能为力。
刘伯温率先带上了老花镜,低头看着书上的字,瞬间便觉得清晰了很多,赞不绝口地说道:“你可是真给我弄了一件好东西啊。”
听到他们满心地欢喜之后,刘牧心里感到很是满足,这几位老先生为了书院可谓是殚精竭虑,能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一点点的帮助让刘牧很有成就感。
刘牧出了书院之后便直接来到了宋濂的庭院门口,轻轻地敲门。没过多久,宋濂便杵着拐杖打开了门,一见到是刘牧之后,整张脸就拉得特长,一脸不屑地说道:“汤山伯找老夫可有什么事情吗?是不是已经准备好比试了。”
刘牧早已经习惯了宋濂对自己的态度,要是哪天他忽然对自己态度好转了,刘牧法案到会觉得可能有什么蹊跷了。
“这是老花镜,可以纠正一下花眼,宋师傅可以拿过去用一下。”刘牧打开了木匣,将老花镜展示在宋濂的面前。他心里明白,宋濂倘若没有见到木匣里装得什么东西,是自然不会收下的。
“纠正花眼,莫不是汤山伯又要施展什么障眼法了,还请汤山伯将心思多多放在学问上,我们好快点比试,老夫还要早点回金华老家。”宋濂只是低头看了一眼,就迅速做出了自己的判断,然后咣当一声关上了门。
靠,刘牧差点破口而出,自己的好心竟然被宋老头当成了驴肝肺。
……
作坊最近又产出了一批玻璃,马武的手艺已经越来越高了,玻璃的成品率也随着与日俱增,刘牧将让刘三将这一批玻璃送到了地里,装在了前几日已经垒好的土墙上,一座温室大棚就这样问世了。按照现在的技术,刘牧还无法生产出塑料和薄膜,最后只能选择用玻璃作为替代品。
随后在京城里买了些蔬菜的种子,便让庄户们在温室大棚里种好,而刘牧则等待着到冬天的时候,可以吃上新鲜的蔬菜。
等生产完这一批玻璃后,刘牧和马武便被太子召到了京城,在西安门旁边早已经搭好了一件作坊,等到他们两个人到了之后便开始搭建烧制玻璃的窑,朱元璋亲自题名“大明玻璃厂”悬挂于作坊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