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翻阅试卷,现在还没到考试正式开始的时间,提前查看考题是违规的。”</p>
监考老师一边分发答题卡,一边重复宣读着考场规则。</p>
拿到红白色的答题卡,苏成意心中不禁有些感慨。</p>
真是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啊。</p>
工整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涂完考号,九点的铃声也准时响起。</p>
“好,开始答题。”</p>
监考老师搬了个凳子来,坐在讲台上。</p>
苏成意可算知道他为什么要戴墨镜了。</p>
往那一坐,根本没有人知道他是在认真监视还是在打盹儿。</p>
希望接下来几堂可以换个更严厉的老师,这样林桐被为难的几率就更小一点。</p>
把思绪放回考试,苏成意翻开试卷,第一件事就是翻到名句名篇默写。</p>
趁热打铁,尚有余温。</p>
古诗文有两种题型,一是直接给出上句或下句,补充完整即可。</p>
另一种则是理解性默写,需要结合情景,填出最合理的句子。</p>
苏成意的语文并不是强项,但往往也在一百三十分以上。</p>
但令王婷婷不解的是,他时常在第二种题型上丢分!</p>
苏成意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但他所理解出来的答案往往跟出题人的思路背道而驰。</p>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p>
第一题是《逍遥游》,这是苏成意这两天加急训练里最早背完的几篇之一,没什么问题。</p>
“哀吾生之须臾…”</p>
《赤壁赋》,苏成意的耳边响起了楚倾眠在语文课上背诵时的声音,如泉水叮咚。</p>
“羡长江之无穷。”</p>
下一题开始是理解性默写。</p>
“《荀子·劝学》篇中有提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的《师说》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