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海宁县(1 / 2)

 考中三甲进士对顾镜而言甚至比二甲还好,因为按照惯例,一甲进士初授翰林修撰、编修,然后在翰林院熬资历,侍讲、侍讲学士一直到翰林学士,再转太常少卿、太常卿、礼部侍郎,最终入阁。</p>

从这一条来看,大明的官员培养体系是不如大宋的,大宋再烂也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惯例,非常强调宰执的地方工作经验。</p>

不管到底有没有在地方上好好干,起码大宋的宰执都在多个地方任过职,到了朝堂上也不至于对基层情况一无所知。</p>

大明就没这个惯例了,除非是遇到张居正、三杨这种天纵之才,不然的话,选出来的阁老很难对基层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容易被地方官员忽悠。</p>

二甲进士要是没选上庶吉士的话,则要先观政半年再任官,最常见的初授官是六部主事,然后沿着主事、郎中的路子往上爬。</p>

三甲进士很难留在京城,基本都是去地方上当官,最常见的初授官是知县,再沿着知县、州同知、知州、府同知、知府的路子往上爬。</p>

顾镜要是考上一甲那就啥也不用说了,安安心心在翰林院熬资历就是,阁老的诱惑可比发财大多了。</p>

可惜没有,那除非是选上庶吉士,不然他宁愿当三甲进士,因为在六部慢慢往上爬既要时间也要运气,与其如此,还不如到地方上当主官发大财。</p>

顾父这次也跟着进京,收到喜报后大喜过望,“好好好,现在就赶紧走动走动,务必要把你分配到浙江靠海的县去当知县!”</p>

大明有回避之制,官员不能在本省任职,顾镜户籍在扬州府,归南直隶管辖,上海县也在南直隶,所以他想回上海老家当知县是不可能了。</p>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