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08章 特赐元士出身

第108章 特赐元士出身(1 / 2)

 把特赐同进士拆成两件事情,朱由检询问之后,眼见群臣态度不一,再次祭出举手之法,让群臣举手表决。</p>

第一件事,特赐同进士,不出意料地被绝大部分进士出身的文官反对——</p>

他们都认为进士是考取而来,不能被皇帝特赐。</p>

就算有大臣想支持,也要顾忌舆论。</p>

第二件事,特赐出身,争议开始出现,没那么多官员反对——</p>

毕竟他们的子弟能够荫官,怎么能不给出路呢?</p>

之前反对特赐同进士,是站在进士立场。这次赞同特赐出身,是站在家族立场。</p>

大明能世代考取进士的家族是少数,文官传承很不稳定。所以在察觉到军籍进士的优势后,文官从最初的对武荫不屑一顾,到现在得意地称为“延世金吾”,对锦衣卫世职趋之若鹜。</p>

所以他们对特赐出身并不反对,觉得如果能立下功劳让自家子弟被特赐出身,更有利于家族传承。</p>

最终,特赐出身这件事,在朝堂勉强获得通过。群臣需要商议的,是这个出身的名字。</p>

有些文臣不想起个好名字,就像之前不想特赐同进士一样。这些人表示干脆直接用“特赐出身”算了,或者是更符合规范的“赐特用出身”。</p>

这件事历史上还真发生过,就是崇祯十三年庚辰科,崇祯皇帝有感人才匮乏,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属官、推官、知县。这二百六十三人,号为庚辰特用。</p>

这些人任官是进士待遇,却没有进士身份。很多地方志把“赐特用”列入本地进士名录,其实是种误解。这些人其实不是进士,没有被特赐进士身份,和宋朝的特奏名并不相同。</p>

如今特赐出身的事情提前,朝堂上就有官员提出这个意见,认为称他们“赐特用出身”就行,不用另取名字。</p>

朱由检当然不愿接受这么随意的称呼,理都没理提出这个说法的官员,让群臣继续商议。</p>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