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想当官吗(1 / 2)

 大汉宛城,陶商军营。

陶商琢磨了好几天,稳如老狗的张济也没什么像样的动作。

著名战争学家卢锡安曾经说过,人终有一死,有些人则需要一点小小的帮助。

陶商感觉自己应该帮助张济一下。

张济不死,他在宛城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张绣见到陶商时,陶大公子正一副苦大仇深的对着天边的太阳长吁短叹。

自从打赌陶商赢了后,张绣二人的关系也亲近了不少。

见陶商这副样子,张绣连忙问道:“公子何事忧心,可是叔父怠慢了公子?”

陶商摆了摆手,叹了口气:“大丈夫身处乱世,就当提三尺剑,建不世之功。”

“可将军看看我,每天游手好闲、不思进取,长此以往,如何是好?”

张绣感觉脸上有些挂不住。

陶商明面上说的是自己,其实则是在讽刺张济偏安一隅,不思进取。

张绣也是个不安分的人,他对自己叔父的不作为一直也颇有微词:“我欲劝叔父兵发南阳,公子可愿随我一同劝谏?”

陶商不能更愿意了,甚至比张绣还愿意。

上了战场,张济就有可能被杀,张济一死,宛城不就到了“任他差遣”的张绣手里?

那以后的事,就好办了。

陶商和张绣见到张济时,后者正对着一卷竹简默默揣摩。

张绣的话很直接:“叔父欲偏安一隅,困守宛城,还是欲效仿群雄逐鹿,一争天下?”

没有谁不想当皇帝,张济也一样。

他看了看眼前的陶商,又看了看张绣:“我也想出兵略地,却苦于没有目标。”

他没有目标,陶商和张绣有啊。

于是张绣继续规劝道:“南阳距宛城不远,正宜发兵。”

“眼下袁术屯兵寿春,南阳只有乔蕤一人镇守,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陶商虽急迫想要张济出征,但作为客人,他没有轻易开口。ъiqugetv.net

他准备在最紧要的关头,给张济下一记蒙药。

张济捋了捋不太长的胡子:“袁公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恐怕不太好惹。”

陶商知道张济动了发兵南阳的念头,于是赶忙又加了一把火:“袁公路私藏传国玉玺,世人皆知,将军此举正是为国讨贼,况且……”

话说到一半,他却突然闭上了嘴。

张济赶忙问道:“况且什么,请公子言明?”

陶商摩挲了一下光洁的下巴:“况且一旦击败袁术,传国玉玺就可能落在将军手中。”

“自先秦始皇帝始,得玉玺者得天下,高祖、光武都是如此,若将军得了玉玺……”

他的话又说了一半,但张绣二人都听明白了其中的意味。

张济眼中放出了精光,似乎看见了明晃晃的皇位。

他双手背后在书房中逛了好一阵才开口道:“公子劝我进兵南阳,却是为何?”

短暂的思量后,他也渐渐看出了陶商劝自己出兵的意思。

陶商早有准备:“陶某不过是报将军收留之恩。”

“况且此事本就是张绣将军先提起的,陶某不过是顺着他的话往下说而已。”

他的意思很明显,这事张绣先提出来的,就算你死了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接着陶大公子又说道:“在下也并非没有私心,只盼将军登位那天,能助我讨回徐州。”

“驱逐大耳贼,还先父陶谦基业。”

“若能如此,陶商愿立血誓奉将军为君,万世不移。”

见陶商这么说,张济终于相信了前者的话。

谁都有私心,他就不信陶商完全是在为他张济着想。

于是张济哈哈一笑:“借公子吉言,本将登位之际,就是徐州归还公子之时。”

“至于我侄张绣,当统帅天下兵马,我百年之后,天下亦为我侄所有。”

没有儿子的张济昏了头,已经开始封官许愿了。

张济的话更加坚定了张绣出兵南阳的决心:“不知叔父何日发兵,侄儿愿为前部。”

陶商连忙上前一步:“将军且慢,陶商深受将军大恩未曾还报,陶某愿为将军开路。”

做戏就要做全套,就算为了徐州,他也要争到先锋的位置。

陶商如此执着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他要亲眼看着张济去死。

只有这样,他才能放心通过张绣掌控宛城。

不然哪天失踪人口突然回归,他就又一次白忙活了。

张绣自然不愿意将功劳让给陶商,但陶公子一句话就让张绣闭了嘴:“将军可还记得当日之约?”

张绣记得,一切听凭陶商差遣。

最终的结果是,张绣守卫宛城,张济起兵三万攻南阳,陶商为前部先锋。

最新小说: 此界即汝界 灵魂诀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大时代从1980开始 我在港综,开启土匪人生 武侠:我以女儿身斩妖除魔 修真从经营大湾村开始 诸天穿梭:开局荒野断腿 带着仓库混三国 翻个身继续躺着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