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开盘卖地(1 / 2)

 徐州城,刺史府。

陶商坐在宽广的大厅里,脸难看的像个风干、又被人踩了一脚的猪腰子。

系统之前给出的答案很明确,不行,为此陶大公子又一次在意识中大骂系统无良。

挨了骂的系统则还是油盐不进的老样子,它给出的回复依旧是没有回复。

赵云还没回到徐州就动了把铜钱找回来的心思,但钱都变成了陶商脑袋里的积分,上哪找去?

好不容易找借口将赵云哄回了徐州,陶大公子又开始了永无止境的犯愁。

仗打完了,接下来就是抚恤金的发放以及南城的重建,这些都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就他手里的那点家当,恐怕全扔进南城,连个水漂都看不见。

最要命的是,仗打完了,士兵手里的兵器也需要更新,陶大公子虽然手里有份精钢冶炼配方,却苦于买不起铁矿石。

这跟抱着金饭碗要饭根本没有区别,想到自己手里不知换了多少次的长剑,陶大公子又是一阵心烦。

漫无目的陶商准备试试手气,九千多积分换都换了,不抽奖留着干啥?

叹了口气后,陶商耷拉着脑袋按下了系统抽奖的按钮:“老天啊,别再折磨我了,求你给我个像样的英雄吧。”

陶商对着轰鸣的战鼓又是一阵虔诚的祈祷。

很快,刚闭上嘴不久的系统终于又说话了:“叮咚,恭喜宿主获得造纸配方一份,运气爆棚。”

陶商的脸又黑了。

他知道纸张在三国时代属于稀缺品种,富裕如曹操,看书用的都是携带极不方便的竹简。

至于更加珍贵的丝帛,更是普通士人和寻常百姓想都不敢想的。

这东西虽然珍贵,但对陶商眼下的窘境根本没有一点帮助。

远了不说,他现在连造纸的基本原料都快买不起了。

这可怎么办,陶商感觉脑袋要炸了。

他现在最不想见的人就是福伯,可福伯满是褶皱的老脸此时却正望着他。

福伯的表情跟苦涩的陶商差不了多少:“大公子,为了徐州的税收和咱家的产业,南城必须马上重建。”

没人比他更清楚陶商的困顿,可这都是没办法的事。

没有南城的商铺作为依托,商贾们就没法赚钱,陶大公子就不能收税。

更何况被大火烧的一塌糊涂的南城不重建,陶家的产业和陶大公子这个徐州刺史的脸面都不会好看。

说着,福伯就把写着重建南城所需要东西的竹简,摆在陶商面前。

砖石、木材、水泥、沙土,每看一样东西,陶商的眉头就皱紧一分,到了最后,陶大公子两只眼睛都快挤到了一起。

脑袋发胀的陶商狠命揉了揉太阳穴,一个不经意他突然看见了两个能让他双眼放光的字眼。

木材,是三国时代或者说古时候建筑的主要原材料,整个南城的重建需要大量的木材。

陶大公子心中一喜,这可能是个赚钱的机会。

在硕大而空旷的厅里转了几圈后,一个大致的计划渐渐浮现在陶商的脑海中。

他看着仍杵在原地犯愁的福伯,笑了笑:“有办法了。”

“什么办法?”为了南城重建的事,精于商道的福伯已经愁了好几天,眼见陶商有了办法,他赶紧开口问道。

陶商深吸了一口气,目光炯炯:“本公子准备把南城的地皮,大部分都直接卖给在那边有商铺的商人。”

福伯不解:“地皮?”

陶商娓娓道来:“只要他们拿钱,就发给他们地契,只要我陶商一天还在徐州,那块地皮永远都是他们的。”

“现在的南城虽破烂,但谁都知道它的商业价值,用不了多久买地的商贾就能把钱收回来。”

“这等好事,他们必然疯抢。”

无论东西商贾南下北上,徐州都是绕不开的交通要道,到了徐州,没有哪个商贾不会到徐州南城转转。

正是因为这个巨大的商机,陶商当初才将陶家商号的大本营,摆在了南城。

福伯瞪圆了眼睛,这种办法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时代,实在太大胆了。

敢分皇帝的地,这跟造反有什么区别?

况且就算陶商将地皮卖给了那些商贾,赚来的钱跟要花的相比,也就是九牛一毛。

汉末徐州的地皮价格,跟陶商上辈子的房地产价格,差点绝不是一点半点。

福伯微微摇了摇花白的脑袋:“大公子,这能行吗?”

陶商甩了甩袖子:“只要买了南城的地皮,盖房子和买砖石木材的钱就要他们自己出。”

“这样里外一算,咱们不止能赚,还能省下不少。”

此时的他又从征战沙场的将军,变成了个精打细算的精明商人。

精通算经的福伯粗略估计了一下:“这么算下来确实能赚上点,可还是不够抚恤金、兵器旗甲和来年春荒买粮的钱。”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