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汉室再兴 > 第206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206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1 / 2)

 陈宫似乎没想到刘和会亲自出迎,有些受宠若惊,来到城中坐定,感叹不已。

再看刘和麾下几员大将,点头叹道:“将军斩黄巾,平边塞,如今又首倡义军,敢为天下先,实乃英雄也,汉室有将军匡扶,定能再兴。”

刘和摇头苦笑道:“先生过奖了,我身为刘氏宗亲,岂能眼睁睁看着朝纲崩摧,被恶党所害?此乃职责所在,无可退却之事,只可惜响应者寥寥无几,孤掌难鸣啊!”

“将军此言差矣!”陈宫却摆摆手,笑道:“将军此举,已然搅动天下风云,响应者无多,实乃时机未到,太过仓促耳!”

“哦?”刘和心中稍感安慰,抱拳道:“请先生明示。”

陈宫捻须叹道:“董卓乱国,置江山于倒悬,天下之人,无不切齿,然如豫州孔伷、兖州刘岱、陈留张邈等,皆乃董卓所派,纵有除贼之心,也难免有人还在犹疑之中,故而檄文虽先到,却迟迟不见动静。”

刘和微微点头:“先生所言甚是,倒是远在山东的曹孟德、南阳的刘玄德已经起兵,足见人心背向。”

陈宫又道:“况近处诸位诸侯,初到任上,立足未稳,就算有意,也要从容部署,此时将军便发檄文,各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便如在下……”

陈宫指了指自己,言道:“下官自到中牟一年有余,此次招募五百义士,筹措数车粮草以助将军,也要半月有余,更何况他人乎?”

“原来如此!”刘和舒了一口气,抱拳道:“先生明大义,能来助我,着实感激不尽,当为朝廷谢过先生。”

经陈宫一番分析,刘和一扫心中的颓丧,看来并不是号召力不够,而是时机不到,也要给人家一个缓冲准备的时间。

陈宫忙起身还礼:“食王爵禄,当报王恩,在下已经弃官而去,若蒙将军不弃,愿效犬马之劳。”

刘和大喜,抓住陈宫的手臂,大笑道:“吾得先生,比那些诸侯前来相助还要高兴,今日当一醉方休。”

程昱已经命人摆好酒宴,此次出来带的最后一坛酒也拿出来,喝完这一坛,可就彻底没了。

席间众人畅谈,尤其程昱和陈宫,本是同乡,便愈发亲近,讨论当下形势,陈宫近在洛阳,许多见解十分独到,有一种拨云见日之感。

刘和却在感慨,果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才来中原两个多月,就见到了鲍信、于禁、陈宫、郑浑这样的名士,人才一抓一大把,比自己远在幽州,辛辛苦苦千方百计拉拢人才要方便太多了。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些人能够青史留名也是不无道理的,看到檄文号召,最先行动的还是如陈宫、曹操、刘备这些名人,他们的眼光、胆识和魄力就非其他人可比。

历史的浪潮之下,或许埋没了不少人,但更多的还是这些弄潮儿、甚至改变潮流的人脱颖而出,其他人随波逐流,自然也就默默无闻了。

许多人感叹自己时运不济,生不逢时,其实只是嗅觉不够敏锐,眼光不够长远,胆识不够果决罢了。

怨天尤人,给自己一个继续碌碌无为的借口,在一腔哀怨中日复一日地蹉跎一生。

陈宫的到来,让刘和重拾信心,大家继续整备兵力等待时机,终于盼来了第一位诸侯——南阳太守刘备。

刘备带领一万兵马自南阳出发,行至陇城,将人马驻扎之后,便来敖仓拜见刘和,二人相见,自然唏嘘不已。

刘备感念刘和父子的举荐之恩,当年若非刘和一纸书信,刘虞在朝中引荐面圣,他现在或许还在卖草鞋。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