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穿越架空 > 永乐大帝 > 第十七章 造反不能轻赦(上)

第十七章 造反不能轻赦(上)(1 / 2)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事实上,若所犯之罪属于十恶不赦,则不在赦免之例。$-$

在朱棣看来,造反属于广义的十恶不赦。但明太祖大约是因为自身经历与其他开国皇帝不同的缘故吧,他特别同情农民,因此农民起义的领若是接受招安通常都会从轻处理。据说,明太祖在逝世之前交待朱允炆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善待子民”;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煤山自缢时留下的也是类似的话。事实上,整个明朝,对待愿意投降的农民起义军有很多都是从轻落的。

导致朱高炽挨批的那道奏折恰恰与农民起义军有关。

靖难之役虽说只是内战,但对平民的日常生活同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那伙农民起义军的前身只是一股普通的遭受天灾的流民,由于当时朝廷的重心在皇位争夺战上,因此在赈灾方面反应迟钝。朝廷赈灾迟一天,灾民的肚子就得相应地多饿一天——当流民之中已经有人饿死后,他们便攻占了官府的粮仓。当时知县试图镇压流民的暴乱,谁知道却引火烧身,导致连县衙也被暴民占领。

到了这种地步,朝廷自然是派兵前去镇压。

按时间顺序叙述便是:

建文朝派遣军队前往该县;

流民闻风而逃,躲入了山区;

因为朝廷当时的重心在于皇位争夺战的缘故,待流民退入山区并且等了一段时间却没任何消息后,建文皇帝又将封山的军队调往了与北军作战的前线;

建文朝崩溃,燕王登上皇位;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股流民又从山区走了出来;

当地知县急报;

朱棣派军队前去剿匪;

这伙农民起义军再次闻风而逃躲入山区,并且派人与领军将领联络,表达了投降的意图;

因为不敢擅自答应农民起义军提出的投降条件,领军将领便写了奏折请示。

应该说朱高炽处理这道奏折时思路也算正确。看到这道奏折后,朱高炽想了太祖皇帝对这类事一贯的处理方式;又想了父皇从前虽然严厉,但自从登基后却变得温和了许多;还想了今年是父皇登基的第一年,若是接受农民起义军的投降可以消除戾气,增加一些祥和气象……综合这些情况,朱高炽草拟了如下处理意见:

“若贼诚意投降,则赦其无罪。凡投诚并确系为生活所迫的平民百姓,赏盐一斛、酒一坛,粮菜茶肉若干。”

当天晚上,朱高炽被召进了御书房。

朱高炽忐忑不安地进入御书房时,皇上正在宵夜。见太子来了,朱棣三两口将鱼头豆腐汤喝光,然后开始说正事。

“召你来,是为了关于那份山贼请求招安的奏折。”朱棣接过黄俨递过来的水漱了漱口,漫不经心地说道:“你的处理意见太过妇人之仁。”

朱高炽小心翼翼地看了看朱棣,现他的脸色很平静,于是壮着胆子说道:“儿臣以为,那伙贼人老弱妇孺加起来也不过五百……再,儿臣想着今年是父皇登基的第一年,若是接受那伙贼人的投降可以消除戾气,增加一些太平熙和盛世景观的气象。”

朱棣沉思片刻,说道:“你能够从消除戾气,增加祥和气象的角度考虑倒也不错。不过,若贼人未曾攻击县衙,赦其无罪倒也无妨。然而贼人曾经攻占县衙,其性质已经属于造反。这种造反贼人的领,理当遇赦不赦。”

朱棣平静的态度大大鼓舞了朱高炽的信心。

“父皇,贼王水平自辩说,攻击粮仓以及县衙都是流民自所为,他只是事后被众人推举成为领的。按大明律,造反领应处以剐刑且株连九族,若不减免王水平所犯罪行,他又怎么肯投降呢?朝廷的大军多花点时间固然能够将之围剿干净,但所费钱粮却是不菲,何不给他留条生路?”

朱棣对朝廷轻易赦免造反的领非常反感。崇祯年间,张献忠、李自成之流多次投降(张献忠反复次数较多,李自成也至少投降过一次),若当时朝廷不赦免已陷入绝境的贼,那么张献忠后来就不可能屠杀那么多平民,而李自成也不会最终逼死崇祯。

对于具体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朱棣的看法是这样的:少了任何一个人,地球会照样转动;但少了某些人,历史却会生很大的变化。

比如说,若刘邦很早就死了,将来会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吗?或许分封制度不如中央集权制度更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对于这种观点,朱棣持怀疑态度),但即便有其他人挑战项羽(说不定没了刘邦,项羽根本遇不到挑战),而且还能成功战胜项羽(在楚汉相争的初期项羽占据绝对优势,刘邦数次落荒而逃时都与死神擦肩而过,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多少也有些运气的成分),但新成立的王朝还会确定国名为“汉”吗?新王朝的各项制度也一定与汉朝一模一样吗?

最新小说: 杀破唐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射雕之杨康列传 赤血令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胭脂戏游龙 潇潇雨歇 清朝求生记 永乐架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