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血火明末 > 第一百四十一章 献镜孙元化

第一百四十一章 献镜孙元化(1 / 2)

 潘晓随着何斌南下,起码要个把月的时间才能回得来,因此对于和郑芝龙的合作问题,现在也可以先放在一边,只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就行了,其余的还是得解决下自身的问题了。</p>

周世龙最后想到。</p>

现在,福山屯产出精盐的事情既然很大的可能性已经被附近一些消息灵通之辈知道了,那对于孙元化来说,想必也是知道了。而对于孙元化,这是周世龙他迈不过去的一道坎。</p>

不过既然迈不过了,那就加紧点联系,加深点关系,便宜伯侄的关系还是非常又用的。至于未来会发生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那就不再周世龙现在的考虑范围之内了。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紧抱孙元化的大腿,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p>

而且争取,这个时候他也很有底气,也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关键时刻。</p>

底气,一来福山千户所的治理初见成效,不说富裕、人人安分守己,但那股澎湃的劳作激情,以及对于未来的憧憬之情,却是显而易见的,比之登州卫的其余几个千户所那是不可同日而言。这是他牧民的功绩。</p>

二来强军渐渐形成,千余颇为现代化的军队,训练严谨,作战亦是勇猛。另外,横行登莱地区的悍匪、暗地里的盐枭头子雷世鑫,以及其余三群为祸日久的土匪寨子,就是被这支军队给剿灭了,杀敌千余,缴获无算。虽然其中有天狐寨的寨主姬玉翠逃脱了,但也是他的赫赫军功。</p>

三来精盐生意赚得暴利,虽然是被周世龙他一人独占了,但若是匀出去一些,还是可以为巡抚登莱的孙元化减轻大半交税的负担的,也可以腾出更多的银两来训练士兵,以备与后金鞑子兵得再次交战。</p>

如此三者,相信对于周世龙来说,无疑是会大大的加重他在孙元化心理面的位置。</p>

至于说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关键时刻,却是陆地之上的根基已经打好,以后只要不犯什么昏招,那根基只会越来越深厚,绝没有变弱的道理。而根基已稳,那就自然要往上升,再一个要想在这个时代大展拳脚,不升不行了。</p>

要升,这个时代又是论资排辈的时代,他刚刚升任千户,这才几个月又想升,还让不让别人混了?朝廷不乱套了么?</p>

所以,不得不想办法。而周世龙想到的办法,那就是发展海上力量。</p>

自古至今,中国的封建王朝只注重地面上的力量,至于海军、水军,如果没有必要的话,那是直接的废弃,没有半点道理可讲。以前的朝代还能出海,有海军,但自从明代已降,直到清朝,那是直接出动了禁海的强制性策略,海上力量从此淹没无形。</p>

即便现在横行海上的郑芝龙如何的令崇祯头痛,但海上力量依然没有被崇祯还有一干大臣们所重视。这无关见识和聪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历史的局限性以及国人自古以来的土地观念作祟。就是现下的大明百姓乃至于依靠海上力量发家的郑芝龙,那也是没有重视,还是认为陆地重要于海上。</p>

要不然郑芝龙也不会后来傻到明明有巨大到可以攻陷东南亚诸多小国的海上力量,却居然还去投降了清朝。这就跟明明进一步就可以稳当皇上,反而自己要跑去当阶下囚,去送死一样,彻底的白痴了。</p>

以至于现在,出现在海面上的,除了偷偷出去的渔民、海商之外,那就只有游弋的海盗了。</p>

发展海上力量,无疑大大增加力量的一种最佳手段。因为朝廷即便知道了,那也不会在意的,并不会像陆地一样,稍有谋反自立的念头,什么防止性的策略便实行了下来,或是阴谋诡计对付或是直接调兵遣将正面进攻。</p>

恰逢这个时候郑芝龙派人来寻求合作,正是发展海上力量的好机会。又兼精盐的事情要同孙元化禀报,因此周世龙随即便决定了要去拜谒孙元化。</p>

潘晓护送何斌走后的第二天,周世龙便带了一些物事以及领了两百余长枪兵赶往登州。</p>

当然,在这期间,他也没忘了叮嘱张天波、赵阳、胡平等人小心戒备,特别是逃脱了的匪首姬玉翠,以及还游弋在海面之上的刘豹等人。吩咐了他们只要有异动,立马布置人手进行抓捕,必要时先斩后奏。</p>

这趟去拜谒孙元化,银子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周世龙为此,整整准备了三千两之巨!</p>

而除了银子之外,周世龙还备了一些礼物要送与孙元化。其他的不值一提,都是些福山屯的特产,但有一物这个时代却是非常的难得,那就是镜子。</p>

这个时代的镜子,是用齐汞法制造,不仅不够明亮,而且耗时长,一块巴掌大的小镜子要弄上一个月。不像后世,制作镜子用的是镀银法,不仅很方便,无毒,最重要的还是明亮无比,光纤照人。</p>

想想看也知道,在这个时代其实造镜子也是一种赚钱的行当。</p>

除了精盐的生意和还没有拿出来的水泥,周世龙也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想到了这个镜子的问题。不是他后知后觉,而是身边没个女人,穿越到现在一直都是呆在军中,哪里有什么镜子啊,一时之间忘记了也属正常。</p>

镜子不像精盐生意那么暴利,也不像水泥行业那么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但是它也是很赚钱的。这个时代的镜子,如今还被意大利人垄断制造,大概再过个七八年,十几年后才被法国人窃取了制造工艺,又过了一段时间,玻璃镜子的工艺才世人皆知。</p>

只要制作出了镜子,尤其是和后世的镜子相差不多的情况下,相信还是能够媲美甚至压倒欧洲的镜子的,而且镜子的买卖不论是大明内部消化,还是从海路之上运输到别处去贩卖,那也会是畅销货,不愁卖不出去。</p>

一面镜子,其实就是一面玻璃,只是一面镀上了一层银衣,所以才能够当镜子用。</p>

想到镜子的问题之后,周世龙随即便搜略了一些人手前来试做。在后世有几个人会造玻璃啊?周世龙他自然是不会的。不过他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那也知道些制作玻璃的大概材料和一些耳熟能详的步骤。</p>

石英砂、长石、纯碱、这三样就是周世龙记得的制作玻璃的必备材料。</p>

石英砂应该不愁,在山东储量很多,长石也不愁,全国到处都是。把材料找来,然后周世龙命人建了几个建个窑子,又搜略了一些铜匠,再招了几个福山屯的军户,造玻璃的程序也就开始了。至于这些军户,则算作是学徒,一边帮手一边学,这样造玻璃的规模也就很快能发展起来。</p>

长石很容易找,甚至在中药店都能找到,没费什么功夫就从登州城内买了一大堆回来。</p>

至于石英砂,在张各庄附近的那块石场就有,这里的片石成堆,随便挖随便采。而这也证明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说得太对了,这片石场,周世龙已经派了人手在这边劳作,开采,炼钢铁,现在又加上一个玻璃制造业,实在是一块宝地啊。</p>

一切工序准备就绪之后,周世龙随即指挥起搜掠来的工匠制造起玻璃来。前翻没有知识,不懂,因此试验的功夫整整花了四五天都没个反应。不过实践出真知,试验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会出来了。而且说实话,制造玻璃还挺简单的。</p>

一直到了第六天上,周世龙终于制造出来了第一面玻璃,不无感慨的道:“真他娘的简单啊!”</p>

铜匠们先是石英砂,纯碱,长石,石灰石这些东西铲进窑子煅烧,等材料融在一起,那就赶紧用根木棍伸进窑子里,用力的来回翻搅。最终会卷出一团亮白色的液态物体,而这团亮白色的液态物体,其实就是玻璃纤维。</p>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