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穿越架空 > 永乐架空传 > 第七章 茶法(上)

第七章 茶法(上)(2 / 2)

“大户诡寄田产于奴仆名下虽然能够节省些许人头税,却极有可能失去田产并且被官府处罚。如此一来,诡寄的行为自然会消失。”

夏元吉与杨士奇对视一眼,然后齐声赞道:“圣上英明。”

对于“圣上英明”这句话,朱棣听得太多已经免疫了,因此自动过滤。

“至于说民间藏匿人口的问题也好解决。民间藏匿人口无非是两种类型,一种是逃往深山老林荒泽峻岭等人迹罕至的地方。前面已经说过,朕会下令地方官员在农村中广泛宣传移民的优惠政策。生物均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去荒无人烟之处苟且生存还是移民并拥有至少一百亩属于自己的土地,想必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答案。第二种类型则是由地方豪强参与。地方豪强与里甲以及地方官吏勾结,将增殖人口不记载在赋役黄册上,甚至通过各种方法将赋役黄册中完粮纳赋的良民报为逃亡人口,实际上却迫使那些良民成为豪强的奴仆或是佃仆。此举会造成本该由政府获得的赋税被地方豪强吞没。这两种类型的隐匿人口问题都很好解决,那就是让民间百姓举报。”

“想要让民间百姓积极举报隐匿人口,自然得给予一定的好处。朕规定:赋役黄册中不曾登记的丁户均属逃奴,举报者将获得官府的奖励。”

听到这里,夏元吉皱起了眉。

“陛下,若对举报者奖励太少,则民间不会有举报的热情;若给予举报者重奖,这样又必然会增加国库的负担……”

“爱卿可曾听说过‘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句话。”看到一旁杨士奇显出若有所悟的表情,朱棣赞许地笑了笑。“这种事自然是有奖有罚的。”

“对于第一种类型,任何良民将之抓获后均可成为其主人,而且官府免该奴仆三年人头税附税——也就是说,任何良民抓获一个流民,也就等于拥有了一个三年免费的奴仆。至于说第二种类型,良民除了可以抓获赋役黄册上不曾登记的丁户,还可以举报包庇藏匿者。若举报被证实,包庇者将被处以巨额罚款,官府可将一半罚款给予举报者作为奖励。”

听到夏元吉和杨士奇齐声颂扬“圣上英明”,朱棣再一次无视。

朱棣一伸手,随堂太监黄俨立即将茶杯递了过去。朱棣端碗,用碗盖拨着浮茶,喝了一口。之所以说喝而不说品,是因为朱棣前世并不懂品茶,多好的茶也品不出滋味来。但是现在条件不允许,碳酸饮料是没指望了,冰红茶朱棣也不懂怎么弄,只得将就喝起了茶——好歹是皇帝,喝白开水怎么也说不过去。

“至于你的第三个疑问,却是你自己想错了。”朱棣将茶杯还给黄俨,目光神采流焕,侃侃说道:“将解运事宜由民间自理改为官府办理并非指钱粮运送全由官府包揽,而是指由官府出面,雇佣民间劳动力负责运输。朕且先不说将采用什么方法,你们参考一下开中盐法,看有什么好的建议。”

夏元吉和杨士奇对开中盐法自然是熟悉的。所谓的开中盐法是指:当商人运送粮食到指定的卫所后,发给相同价值的盐引,这盐引就是可以到产盐地领取盐的手续。因为国家严禁贩卖私盐,所以当商人运的粮食越多,他可以调度的盐就越多,也就能获得更大的利润。开中盐法的实施使精明的商人发现:从内地调运粮食成本太高,于是他们直接在边塞地区雇佣农民开垦土地,直接在当地生产粮食送卫所换盐引,这样一来节省了运费,其赚取的银两更多,渐渐的,这种商屯也延续开来。

听到朱棣的提示,夏元吉和杨士奇不约而同陷入了沉思。

半晌,夏元吉不太肯定地说道:“不若以开中盐法为例,实施开中茶法?”

朱棣不禁一愣。

朱棣让他们参考开中盐法,其实是暗指只要对商人诱之利便可解决运输的难题。朱棣的设想是派专员前往产粮区进行公开招标,只要中央政府把招标权牢牢抓在手中,地方政府自然也就玩不了什么猫腻。

在朱棣的设想中,茶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甚至将之上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也不为过。

蒙古人退居塞外后,比成吉思汗时期以前处于更孤立的状态,蒙古与明朝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几乎完全停顿了。由于游牧生活,从前工匠和农民的住地都成了草地。但是,他们对于粮食、纺织品和铁器等金属制品的需要是不可一日或缺的。尽管他们的生活方式大大倒退,但由于蒙古入主中原达百年之久,中原地区的影响并不能马上消失,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也不能马上改变。比如他们吃的是“食兼黍谷”,并非全是肉乳;他们穿的是“衣杂缣布”,“富者至被缇绣”,“食最喜甘,衣最善锦”,其首酋愈以“衣锦服绣”为荣。但这些物品皆非草原所产,为了生活,不得不向中原或其他地区求得。

不仅贵族热衷于中原的产品,普通的蒙古牧民对中原的商品同样需求强烈——蒙古族、藏族和色目人因其所居位置的自然环境,只能以畜牧业为主,日常食物多为奶制品和肉类,这些食物内含的酸性物质过多,如果没有茶叶内含的茶碱来加以中和,则会引起许多病症。因此,上述地区的诸民族对茶的依赖性极大。

问题的关键在于:茶叶在这个年代不是普通的商品。从表面上说,茶叶是明初政府的垄断商品,往深层次讲,茶叶甚至起着比战略物资更大的作用——毕竟,游牧民族的饮食绝对不能缺少茶叶,简直可以说是“得之则生,不得则死”。借助茶叶对游牧民族的特殊作用,明朝政府只要将茶叶买卖完全控制住,那么不说是扼住了游牧民族的咽喉,至少也是掌握了他们的软肋。

在朱棣的眼中,只要茶叶贸易控制得当,其作用至少相当于精兵十万。比如说,某个地区或部落对中央政府特别恭顺,那好,对此地(部落)的茶叶贸易量提高一成;某个地区或部落对中央阳奉阴违,无所谓,对此地(部落)的茶叶贸易量缩减一半;某部落响应中央号召起兵攻打敌对部落,获首级及牛羊若干,非常好,贸易量提高一倍……

原本打算专门召开一个会议讨论茶政的,现在听到夏元吉已经谈到了茶政的问题,朱棣稍稍犹豫了一会儿,决定透露一些茶政改革的计划。

如果按夏元吉的建议实施开中茶法,那就意味着要把茶叶买卖由国家垄断变为民间自由交易。这显然是弊大于利的。所以说,完全照按开中盐法来实施茶法肯定不行。

想到这里,朱棣微微摇了摇头,然后对夏元吉说道:“茶叶是国家垄断商品,不适宜让民间自由买卖。”

夏元吉壮着胆子说道:“皇上,茶叶由国家垄断有三弊。”

“其一,政府对茶叶生产和流通的干预,虽垄断了茶叶贸易,但却束缚了茶叶生产的发展,抑止了茶户的生产积极性,甚至破坏了茶户的家庭经济。如陕西汉中府茶户,由于茶课负担沉重,‘昼夜治茶不休,男废耕,女废织,而莫之能办也’。如今,不少茶户已经濒临破产。”

“其二,政府垄断茶马贸易后,渐渐扩大茶马比价。最初,茶马司定茶马比价:马一匹,茶千八百斤。洪武二十二年六月,明政府压低马价,抬高茶价,定其价:上马一匹,茶一百二十斤;中,七十斤;驹,五十斤。后来曹国公李景隆用茶五十余万斤,得马5181匹,每匹马价折合茶叶三十七斤左右。如此高额的利润,诱使汉族商人纷纷违禁走私。”

“其三,由于茶叶利润实在太高,在某些地方,商人只要携茶与之,对方即以金赠,虽一手掌茶,可博金一握!不仅是商人敢于犯禁走私,连官吏也无法抵御这种诱惑。结果,原本是行施政治力量的官吏,现在不仅不去执行政策法令,反而加入了冲破政策法令。”

朱棣默然叹了口气,夏元吉所说的道理他又何尝不知?

古今中外,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或多或少总会有人认为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即便不知《资本论》为何物,很多人也会本能地根据利润的多少而决定是否做某件事——只要利益足够大,别说是杀头了,凌迟也无所谓!

如果只是走私布帛丝绸金银珠宝什么的,朱棣不仅不在乎,甚至还会暗中鼓励。但可恨的是,商人、边疆军民以及官吏为了私利,甚至连属于战略物资的铁器、粮食也要走私。朱棣对这种卖国行为简直是恨之入骨,但气愤也没用,虽说朱棣如今贵为皇帝,但仍然没办法违背经济规律。

意识到自己并非无所不能,朱棣颇为沮丧,脸色自然颇为不善。

朱棣表情的变化令夏元吉产生了误会。朱棣说茶叶交易不宜让民间自由买卖,他却鼓起勇气向朱棣陈述政府垄断茶叶交易的三弊。接着,朱棣的脸色就变得很差。于是夏元吉得出了错误的结论:皇上被自己惹怒了。

夏元吉心里直发毛。朱棣登基后表现得很温和,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却是知道的。

虽然有点紧张,但夏元吉并不是软骨头。他一咬牙,决定豁出去慷慨陈辞。夏元吉离开座位跪在地上,一抬头说道:“皇上,国家垄断茶叶交易确实不妥……”话没说完,他的眼一黑,然后一头栽了下去……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最新小说: 杀破唐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射雕之杨康列传 赤血令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胭脂戏游龙 潇潇雨歇 清朝求生记 永乐架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