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平衡(1 / 2)

 踢掉了竞争者,赵佶很高兴。虽然他知道他们是不敢与自己争的,但是这种凭着本身实力淘汰掉他们,他也是极为高兴的。

不是说运气与缘也是实力的一种吗?

神清气爽地出了一线天,入目便是水潭吊桥,一片翠绿,他的心情豁然开朗,也就更好了。

过了吊桥,便是一片桃林,桃林处是水榭宅院,好一幅天然山水“好,好,好一个桃花坞里桃花庵。映景映景得很。本以为是诗美,却没想到景更美!”宋徵宗不是没走过诗词名景,但是他觉得从来没有一处是这么真的。

迈步跨过了吊桥,急急赶往桃花庵而去。

到了庵堂,赵佶依足规矩拜下。

宁采臣不得不开口说:“陛下且莫拜,艋下乃是天子命,拜不得。”

这娈帝竟然会引动龙气,这也是常理,不过这么个皇帝也能引动,实在让人不甘心得很。

赵佶谩′:“此处没有帝王,只有一心向道的赵佶。”

这样的话,从英主们口中说出,是那么得让人感动,但是从他口中说出,却会让人觉得难受,真是白瞎了这皇位。可是却是万万不能让他拜下去的,压制龙气实在不是那么舒服的事。就像是胃中翻开了花,不住向外顶。龙气的翻腾是这的十倍有余。

“陛下十七岁那年,开封大相国寺有位叫韩彦的穷相士,他断陛下为天子命,那时陛下便是陛下了。”

这是宋元符二年的事。赵佶记得很清楚,那可是他人生的转点。

元符三年正月,年仅25岁的哲宗驾崩,没留下子嗣。显然,皇帝只能从哲宗的兄弟中选择。神宗共有14子,当时在世的有包括端王赵佶在内的五人。赵佶虽为神宗之子,却非嫡出…按照宗法制度,他并无资格继承皇位。

哲宗去世当天,向太后垂帘,哭着对执政大臣们说:“国家不幸…哲宗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宰相章当即提出,按照嫡庶礼法,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不料向太后不同意。章只好改口说,若论长幼,那么当立年长的申王赵(bi)为帝。这两个建议都排除了端王赵佶。

可是最后偏偏却是这赵佶当了皇帝。大概也是从那时起,赵佶才会十二万分的笃信道士的吧!

你看…你们说他们都是神棍骗子,那么谁来告诉我,为什么当年这道士批得那么准。

要知道元符皇帝叫赵煦,是赵佶的第八个哥哥。此人十岁登大统,享国十三年才二十三岁。前三年,他封赵佶为端王,前一年,又加授司空…改授昭德、彰信军节度使。

亲王们往往不过问政事。赵佶也乐得清闲,与当时的一些文人sāo客们一起吟诗作画,挥毫操琴…成了一名道地的风流王子。那时米芾、米友仁、李公麟、李唐、苏轼、苏撤、扬无咎、周邦彦、黄庭坚、秦观、程颐、程颢等名士还都在。

就是赵佶自己本人也不相信自己这个非嫡非长非贤的端王可以成为皇帝。

当时赵佶的人品可不怎么样,素有轻佻之称,章直接反对端王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就是这样,他还是做了皇帝。可以说宁采臣算是搔到了他的痒赵佶听了不仅回忆起了他的秘密。

如果说非嫡非长非贤,都不足以成为他登基障碍,那么当年和尚的话,差一点便成了致他死命的依据。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十月十日,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dàng的性格。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

当时便有僧人说,赵佶是李后主托世,是为了报复宋庭而来。当时神宗是不信的。

认为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这一下,便是神宗也不得不怀疑了。从而疏远了他,更是从根子上断了他与皇位的缘份。

不要忘了,古人是极信鬼神的。

赵佶不是傻子,这一切他自然都是知道的,所以他开始放纵,也不认为自己有坐皇位的一天。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mí恋声sè犬马,游戏踢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赵佶身边有一名叫春兰的shì女,花容月貌,又精通文墨,是向太后特意送给他的,后来逐渐变成了他的玩物。但赵佶并不满足,他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

做到了这一步,别说是神宗,就是他自己也不会相信会做皇帝了。谁告诉他会做皇帝,他也只以为对方是来自己这儿骗些财物的骗子。

当年的韩彦,他没有接回府上,当他做了皇帝,再想找这个人,却是再也找不到了。

最新小说: 飨食人间香火,我这竟是阴间 全世界都在等我破碎虚空 皇天无极经 霹雳之从佛愆开始 神洲侠峰 侠行水浒 穿成侯门继母,她日夜想抛夫弃子 战王他身娇体软 偷听小奶包心声后,全家炮灰赢麻了 早夭的边缘路人成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