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兵动三国 > 第166章:南北调度 大军将行

第166章:南北调度 大军将行(1 / 2)

 第166章:南北调度 大军将行

“主公,左军师之谋固然可行。然如今袁术在兖州穷兵黩武。拥兵十五万。又凭着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人望,麾下投诚极多。与其兄长袁绍,一南一北呼应。

主公若大军北上,攻打袁术,兖州的刘岱、曹操等未必不会乘机与二袁联盟,以图自保,共抗主公。一旦大军困在中原,刘表击败孙坚,或孙坚击败刘表,我荆南也势必遭受大军威胁。

以忠之见,主公需通盘做完备准备,方可用兵。大军出战,未胜而先屡败。

我征南大将军府经过半个多月准备,从五郡征募新兵八万,三万训练为骑兵,三万训练为步卒,两万训练为水军,至少半年后才能形成战力。

如此将军府可用之兵,便只有十万大军。三万骑兵,四万步卒。三万水军。这其中主公昔日的六万精锐大军损失两万,只剩下四万,其余补充进来的都是郡兵,虽是老兵,但与其他四万精锐士卒战力却是相差十分悬殊!

大军战力和数量有限,此是其一!

其二,南阳、汝南等五郡,设五郡都尉,每任都尉各征募一万郡兵,有五万地方军,我征南大将军府,就共计有兵马二十三万!

南阳、汝南、巴郡、南郡、颍川五郡虽都是人口大郡,有人口六百八十四万。但将军大军要求太高,士卒装备、武器、粮草供应等,全要求最高标准。

一个士卒装备、武器等花费,相当于其他诸侯两三个士卒的花费。如此将军供养一个士卒的人口,就比其他诸侯要多两到三倍。这就相当于主公五郡之地,养了四五十万大军。百姓负担起来,必十分沉重。

主公既然走精兵路线,那么士卒未形成战力前,便当稳守等待战力形成。不然匆忙出战,折损士卒,就是消耗战力和地方实力,对日后发展十分不利!”

“先生老成持重,所虑两点已经是我军如今最大弊端所在。确实需要慎重应对!”

周琛听阎忠如此一说,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如今他控制的五个郡,都是天下有名的大郡。五个郡比之天下荆州、益州、冀州这些大州,也是不遑多让。

经过黄巾之乱和讨董驱胡之战,如今整个天下人口大约在四千三百多万左右。

周琛在洛阳抢到的全国户籍和赋税等账册中,看到去年,也就是中平元年,天下共有人口四千五百多万。

汉和帝时人口有五千四百多万,到恒帝、灵帝时,天下盗贼四起,,人口数量减少到五千一百多万。但是加上流窜各地,并没有录入户籍的大量流民,实际人口应该还是大概有五千三百多万。

最近一次人口数量大量减少,就是中平元年的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组成*人员,有许多流窜在各地,并未录入户口的流民,动辄以百万计。等剿灭黄巾,人口一下就锐减到了四千五百多万,即便算上流窜各地的几百万流民,也远远不足五千万。

周琛所辖境内六百八十多万人口,是实实在在的在籍人口,流民基本没有。如果有流民进入。也会立刻被郡县接收,录入户籍,给以相对妥善的安置。

这几年周琛在汝南和南阳的治理,使得南阳和汝南人口大量增加,都在二百万以上。所以只五个郡,才会有将近七百万的人口。

但如果他想要再征兵扩军,那在整个辖地内,除非施行全军事化管理,像其他诸侯那样穷兵黩武,竭泽而渔,不顾日后发展。

这一点正是周琛最不愿以做的。如今周琛已经实行战时军政方略管理地方。若再施行全军事化管理,那地方内的人民生活压力大增。

非但不能吸引其他各地的流民,以及人口迁入。反而会引起境内百姓的逃亡,使他图谋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夭折泡汤。

如今是战乱时期,荆州、益州、扬州这些偏离中原的地方,之所以如今人口这么多,还再不断增加,就是许多有先见之明的人,预料到中原战乱在即,才携带家族,来到荆州、益州、益州这些相对地方偏僻的地方,避免战祸。

人口是最宝贵的战争资源之一,冷兵器时代尤其如此。

如果没有大量的人口,那不但会丧失直接的兵员补充,还会影响到整个辖地内的粮食收获,赋税收成,战争补充资源。

周琛本身就对士卒的装备、武器、粮草供应要求高,当然不能像其他诸侯那样,再大规模征兵扩军。以便保持领地内。有个相对安全和宽松的生活条件。使人口增长呈能自然增长,同时,宽松安全的环境,还可以吸引其他各州郡的人口。

人口多了,地方开发更完全,综合实力越强,那自然综合战力就越强。军队自然可以随之相应扩充。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有利于在日后数年、十数年的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如果将辖地内搞得像史上诸侯征伐大战,曹操诗中写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那样的情景,周琛岂不是白白拥有更多的见识。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