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投机在民国 > 第3章 与爱因斯坦讨论相对论

第3章 与爱因斯坦讨论相对论(1 / 2)

 这个学期,魏华又多了一些中国同学。23Us.com与魏华比较熟悉的是俞大维及其表哥陈寅恪。二人都已经在美国哈佛获得了博士学位。俞大维,浙江人,1897年出生,在湖南长大,母亲是曾国藩的孙女。陈寅恪的母亲,是俞大维的姑母。在柏林大学,俞大维继续攻读哲学及数学(数理逻辑),而陈寅恪则攻读东方古文字学。

在1922年至1924年,在柏林的中国学子可谓人材荟萃。毕业于北大文科的五四运动学生领袖傅斯年,先入英国伦敦大学就读,后仰慕陈寅恪的声名与德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由英转德,入柏林大学就读。这个时候云集柏林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除陈寅恪和他的表弟俞大维等较有名气者外,傅斯年北大的同学罗家伦、毛子水、何思源等也先后从欧美各地转到柏林求学,同时还有金岳霖、姚从吾、段锡朋、周炳琳、宗白华、曾慕韩等青年学子,另外还有一位为了爱情与自由婚姻,在欧美大洋中来回游移,兴风作浪的徐志摩也赶到柏林就读,形成了一股颇为壮观的中国留学生部落。后来这个群体回国后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耀眼的人物,所释放的能量,对中国近现代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周恩L曾于1922年2月由法国迁居德国柏林并在柏林大学勤工俭学。

这时的魏华自然而然认识了其中的一些人,但在前世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他只是知道寥寥可数的几个,即使是穿越而来,也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当然,魏华也成为了最有影响的留德中国学生之一,甚至影响中国乃至影响世界的人物,这是后话。

一天,魏华与俞大维一同听爱因斯坦讲相对论。课间,爱因斯坦开始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魏华举手发问:“爱因斯坦教授,您说宇宙宇不会涨缩,所以您便在场方程式中加入了一个宇宙常数来使场方程式可以解出一个稳定宇宙的解出来,对此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宇宙应该是膨胀的,这只要把场方程式中所加入得宇宙常数去掉即可。”

“那你认为如何才能证明宇宙是膨胀的呢?”

“根据多普勒效应,如果物体背离我们,应该观察到红移现象,否则为蓝移。对您的不加宇宙常数的场方程式计算,应该得出宇宙膨胀的结果。我想对宇宙星系发出光谱进行观察的结果一定存在红移现象。”

我们现在都知道宇宙是膨胀的,最初是由哈勃发现的。魏华在这里只是适当的提出这个结论,就是为了引起爱因斯坦对他的关注。当然以爱因斯坦质能公式为基础的核反应、核弹等应用,魏华在此可不想提出来。

“那你能否谈谈什么是相对论?”爱因斯坦继续问。

这个问题让魏华很为难,魏华灵机一动回到道:“中国古代有两个僧人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一个僧人问另一个僧人:‘天上的云在动,还是风在动?’另一个僧人回答:‘既不是云动,也不是风动,而是心在动。’”

“你的这个回答很有哲理,同时也让我感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下课后,浪漫的俞大维继续去找他那美丽的钢琴女老师去了,而魏华则带着他的三部曲来到了普朗克的办公室。魏华把他的论文递给普朗克说:“尊敬的普朗克教授,这些是我关于量子物理的文章,请您指教。作为您的学生,我希望以此作为博士论文,并申请进行答辩。”

普朗克,柏林大学理论物理教授,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德国科学界的中心人物。普朗克在作为柏林大学的校长期间,将爱因斯坦请到了柏林,并在1914年为爱因斯坦设立了一个新的教授职位。

魏华的目的非常明确,如果得到普朗克的承认,这样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普朗克接过魏华的手稿,开始翻阅起来,平静的表情逐渐变得诧异。普朗克抬起头说道:“我会考虑你的请求,并尽快让评委会的成员审阅你的论文,过几天会给你答复。”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