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二日,李岩下了早朝,就召集陈皇后、红贵妃在一起。
李岩说:“人人都说长安是一座历史名城。可是朕从九月到了西安,现在又被朕改为长安,成天就在为国事繁忙。现在轻松了一点,就想去参观一些名胜古迹。”
李岩问:“皇后,你骑马没有问题吧?”
皇后说:“圣上,臣妾还要感谢圣上在唐村给我留了两匹马,要我学骑马,一旦遇到兵祸,也好出外躲避。我与秋香在圣上走后,就天天学骑马。我们害怕清军打来,因为夫君已经上前线去打清军去了。如果清军打来,作为打击清军的主帅,他的家室就危险了。还有大顺朝廷有人毒杀夫君和李牟兄弟,也有可能大顺朝廷打来,迫害忠臣。三十六计走为上。我一个尖尖脚,步履艰难。有马代步今后就可以随圣上一起东西南北去跟随。就不会成为夫君的累赘。”
李岩说:“皇后你缠过脚,为什么也要求禁止缠脚?”
陈皇后说:“圣上,你们男人不知道缠脚的痛苦,一连十几年,肌腐肉烂。就是臣妾现在,也难忘记这些痛苦。成了年嫁了人,尖尖脚什么事也难做,哪里也去不了。前朝有花木兰,宋朝有杨家将。女人也可以上战场去杀敌。明朝的马皇后,我们现在的红贵妃,高太后都上战场去杀敌人。她们因为都有一双大脚,说明大脚太好了。圣上要禁止缠脚,那些姑娘家一定要把圣上当菩萨供起来。”
李岩又问:“红贵妃,你的看法呢?”
红娘子说:“臣妾有一双大脚,常常被世上的人指责嘲笑。不过如果要我去缠一个尖尖脚,臣妾还是不愿意的。臣妾原来四下卖艺,后来南北征战,如果没有这一双大脚,能够吗?如果是一双小脚,能够遇到圣上吗?”
李岩说:“朕是问你赞成还是反对禁止缠脚呢?”
红娘子说:“赞成,臣妾举双手赞成。”
李岩说:“虽然朕要禁止缠脚,但是禁止缠脚,要在天下统一后才能够执行。我们要尽量减少统一天下的阻力!”
皇后说:“圣上刚才说要带我们去参观名胜古迹,说话就忘记了。”
李岩说:“是是是,朕就担心皇后不能骑马!”
陈皇后说:“只要给臣妾选一匹温顺的马,肯定没有问题。”
李岩说:“吴江,你去选一匹温顺的马。”
吴江说:“是。”说完马上就去选马去了。
李岩又说:“贵妃,你去安排一百个侍卫,我们一起去。”红娘子就去准备了。
“秋香,你去准备。给朕一套将军服,给皇后贵妃一套宫外妇女的服装。”
“是!”秋香就去给皇上找将军服,给皇后找外面妇女的服装。又叫红娘子寝宫的宫女去准备。还好,李岩原来的将军服还在。皇后来也带来一些衣服,红娘子原来也有一些妇女的服装。
“贺成,你去找两套下人衣服,跟着一起去,”
“是!”贺成去找衣服去了。
一会,红娘子集合好侍卫。李岩皇帝穿上了他原来的将军服,陈皇后和红娘子都去换好自己原来的衣服。
在侍卫面前,李岩先发了话:“各位兄弟,今天,我们去参观长安出名的大雁塔小雁塔。出去,不能叫皇上皇后贵妃,皇上就叫‘将军’,皇后贵妃就叫‘大夫人二夫人’。不能惊动老百姓和地方官府。大家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侍卫们齐声答道。
李岩又叫贺成带路。贺成问:“圣上,小雁塔比大雁塔近。我们先去看大雁塔呢,还是先看小雁塔?”
李岩说:“那就由近到远,先看小雁塔,再看大雁塔!”
出了皇宫,一百侍卫前面走五十个,后面走五十个。十月的长安,气温已经有一些凉爽了。太阳大概在十点左右。由于天气凉爽起来,太阳晒在身上暖阳阳的,使人感到舒服极了。明朝建立的新城,是唐朝的内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里的街道比较宽阔。中间是马路,两边是人行道。马路两边有行道树,马路两边有人行道。在当时,虽然没有强迫的交通规则。行人都不敢在马路上行走。骑马的士兵,坐马车的富人和官老爷,都是不好惹的。自然形成了交通规则,人马分道。
自从西安被大顺确立为京城,西安就更热闹了。现在,李岩登基后,清军被消灭了,北京丧失了京城的地位。蒙古满洲签订了和平统一协议书,在法律地位上统一了。现在虽然时间还不长,一些商人还在谋划到长安来做生意。特别长安的军队也多起来,往来的官员也多起来。长安也拥挤起来。李岩皇帝要规划新城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京城,长安城已经需要扩大了。
过了几条街,出了南门,走不了多久,就看见了小雁塔。李岩一行,一百多人,全部骑着战马,也算是浩浩荡荡。来到荐福寺门口的广场,李岩一行下了马。他们将马栓在拴马桩上,留几个人在那里看着。李岩与皇后贵妃就跨进寺院。下了马,皇后就步履艰难了。李岩见状,就叫吴江去把大夫人的马前牵来,还是让大夫人骑马。皇后知道这是皇上关怀自己,没有办法,一个小脚女人只得骑上马。
一个小和尚看见这么一大堆人来参观小雁塔,虽然这里是京城,经常有官员来参观,只见领头的将军器宇不凡。就连忙去报告庙里的主持。主持接到报告,就来看。他看见李岩吃了一惊。以前,李岩曾经到荐福寺小雁塔来参观过,原来的李岩将军,现在已经成了皇帝。不过,李岩原来蓄有胡须,现在面前的将军没有了胡须。是不是皇上,不敢肯定。
主持走上前来,一声“阿弥陀佛”后,说:“将军光临本寺,有失远迎,本主持,愿意为将军带路解说。请问将军怎样称呼?”
李岩说:“本将军姓李,带着家眷来参观名胜古迹。荐福寺久负盛名,所以先就到贵寺来了。我看就不必麻烦主持了。”
主持一听姓李,城外姓李的将军很多,最近就接待过几次,都是带家眷来的。姓李的将军都是皇帝兄弟侄子,是不敢怠慢的了。主持说:“不麻烦!不麻烦!能够与李将军效劳,是本主持的荣幸。”
李岩皇帝说:“那就麻烦主持讲一讲荐福寺和小雁塔的来历吧。”
主持说:“荐福寺原来叫献福寺,是唐文明元年(684)睿宗李旦为其父高宗死后献福而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小雁塔建立于唐景龙年间(707—709),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
主持边走边讲解:“这是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十三丈,共十五级,其底部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三丈五尺,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是青石门。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每层叠涩出檐,南北各开一门,塔身从下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往上愈小。小雁塔为密檐式中空砖构建筑,塔形秀丽,别具风格,塔身结构坚固。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经过一些庙宇房屋,主持说:“我们荐福寺之所以出名,还因为我们寺在唐代,也是一个著名佛经的翻译场所。在唐代有个高僧义净法师。义净也曾游学印度多年,不过,他是由海路自广州离开中国。义净只身搭乘波斯商船出国,先到南洋,后转抵天竺,也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十一年,又游学天竺各地,经历三十余国,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回到祖国,带回梵文经典四百余部。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共译经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就最大者。他还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天竺求法的经历,撰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由此我们的荐福寺也算佛教的圣地。”
李岩说:“这种为了自己的信仰,不畏艰险前往西天取经的精神,是值得后世学习的。”
来到小雁塔前面,主持说:“这就是小雁塔。小雁塔因为塔形似大雁塔,塔身小,故称‘小雁塔’。它比大雁塔小五十五岁。”
“小雁塔出名的地方,奇特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呢?小雁塔不仅历史长,年岁高,它的奇就奇在小雁塔曾经经过三次离合。就是在大地震的作用下,整个塔身分开三次,合拢三次。”
红娘子说:“主持,这个塔不是好好地吗?那里像分开过?”
主持说:“将军夫人,你看,这里还有刻石记载呢!”
李岩说:“对对对!塔门楣刻石上刻有记载。‘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