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魏雄风 > 第五章 名门望族

第五章 名门望族(1 / 2)

 魏氏从魏万开始,传至桓子始由智氏,与赵、韩共分晋地而自立,迄魏文侯斯(或曰都),经历10世,230余年,皆以忠正传家,以大夫衔效忠任劳于晋王室。收藏*顶点~小说~网其代表人物有魏武子犨(随护晋文公重耳19年之久)、魏昭子绛(8年中9合诸侯)、魏献子舒(为晋昭公之相,治晋政颇佳)、魏文侯斯(其身教德化之典型楷模,可谓承先启后之大成者)。魏斯于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自立魏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魏氏王国,在烽火连天,斗拼炽烈的时代,占据中原,独树一帜,与群雄之间,长达179年,确是魏氏先祖们凭其胆略、气质、智慧、气度、精神和心血,

从在周武王伐纣时任太傅(即后世的宰相)的毕公高(周文王之十五子)开始至明清,先后有魏舒(献子)、魏曼多、魏奇在晋国,魏齐在魏国,魏冉在秦国,魏相、魏愉在汉朝为相,魏晋南北朝有魏兰根和魏收,唐代更有魏征、魏元忠、魏玄同、魏知古、魏扶、魏謩等人为相,宋代有魏仁浦、魏杞、魏良臣,金有魏子平,明有魏藻德,清有魏裔介等,历代为相者,在中华姓氏中实属罕见。

在中国现存的《二十四史》中,有6部(《魏书》和《五代史》)是由魏收、魏澹和魏征编纂的,占了古代正史总量的四分之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人类的富强文明,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举世公认的贡献。

魏姓才华杰出功名显赫光彩.读过《史记》的人,一定会对书中那些姓魏的杰出人物,印象深刻。姓魏的人,在漫长的春秋和魏国时代,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出色人物,而他们,正是后来魏姓人的祖先。魏,岂不是一个显赫而光采,足以傲视群伦的姓氏?

魏姓光彩的起源,根据《姓纂》的记载,是这样的:“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后裔万仕晋,封于魏,至双绛舒,代为晋卿,后分晋为诸候,称王,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钜鹿,任城。”

战国时魏国的位置,大致是在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南部一带,魏姓的最初发源地就在这儿,后来才逐渐繁衍到其他各地。现在,在河北省和山西省,魏家仍然是当地的望族。

提起“魏”早期的光荣历史,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的,举几个比较著名的例子,简单来说明魏姓祖先的杰出才华与显赫事功。

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魏姓先人,可能要算是春秋时代的魏武子,也叫魏犫,当时,魏家仍然是晋国的大夫,还没有独当一面。而这位魏犫,却被“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倚为股肱之臣,为魏家以后的飞黄腾达,铺设了平坦的大道。魏犫有两个儿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结束春秋时代,揭开战国之幕的魏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魏文侯。魏国是在他的手里,一跃而列为诸侯,并且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对于当时的天下大势,举足轻重。据《史记》的记载,他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结果四方的贤士都向他投归,他的声名也因而大噪,他并且曾派乐羊攻陷中山,派西门豹守邺,从此河内称治,为魏国奠定了强盛的基础.战国时代,魏国在群雄争立的混乱局面中,仍然巍然屹立,傲视群伦,几千年来人人都知名的信陵君,就是当时魏家的杰出子弟。

魏征,是人们所熟悉的唐代名臣,唐太宗的谏议大夫,唐太宗在位的那些年,是汉族声威最为远播的时期,不过,被四夷尊为“天可汗”的唐太宗,对于这位敢犯颜直谏的大臣,却显得有点敬惮。魏征的文才出众,曾撰写《隋书本纪列传》,还撰有《类礼》二十卷,受到唐太宗十分的重视,曾命藏之秘府,奉为国宝。

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县)人。南宋理学大师。南宋庆元5年己未科进士,嘉熙元年以校书郎出知嘉定府,累官工部侍郎、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等职。曾於两淮力主抗金,献边防十策。明洪武元年,朝廷为表彰魏氏一门忠烈,追谥为“九龙三公”。魏了翁是南宋后期著名的理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

魏源,原名远达,号良图,字默深、墨生、汉士,法名菩萨戒弟子魏承贯,清乾隆湖南邵阳县人(今隆回)。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1845年,中进士,先后任江苏东台、兴化知县,两淮盐运司海州分司运判,高邮州知州等职。1853年,因迟误驿报而被革职。鸦片战争时,坚决支持禁烟,并在浙江亲自参加抗英战斗。作为地理学家,最突出贡献是撰写了《海国图志》巨著。有《元史新编》95卷,《圣武记》14卷等。

魏姓在台湾诸姓中居第44位,主要集中于台北、台中、新竹、高雄等地,大多是从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移居而去.魏姓移居海外始于19世纪中叶。魏应诰、魏特敬从大陆迁台后,他们的后裔又从台湾徙居世界各地。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47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三。

魏姓在台湾诸姓中居第44位,主要集中于台北、台中、新竹、高雄等地,大多是从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移居而去。

据《台湾省通志》和《漳州府志》记载:唐高宗总章2年(669年),泉(州)潮(州)间“蛮獠”(一说即山越人,汉末至隋唐时对分布在今苏、浙、皖、赣、闽、粤等省部分山间越人的通称)骚乱,高宗诏令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领府兵3600人,将士132名,前往七闽百粤之交界绥安县,相视山源,开屯建堡,“以靖寇患”。随陈政入闽的将士都是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其中魏有人任军谋祭酒(参谋),魏仁浦任府兵队正(军队小头目),他们将魏姓活动区域推进到今福建(这也是史籍中魏姓入闽的最早记载)。

陈政率部入闽后,由于北方将士不服水土,生病乃至病亡者较多,难以战胜“蛮獠”,便退保九龙山(今闽南九龙江上游),奏请朝廷增兵。朝廷命陈政兄陈敷、陈敏率固始“58姓”军校5000余众(据福建省云霄县志办公室统计,随陈政入闽将士眷属姓氏共84姓,其中有魏姓)增援,陈政母魏敬及子陈元光随行。

队伍行至浙江、福建交界,陈敷、陈敏染病而死,足智多谋的老夫人魏敬,强忍悲痛,与孙儿陈元光一起率军南下与陈政会合。仪凤2年(677年),陈政染病而死,陈元光以膺扬将军代父领兵,魏敬参与军机,制定方略,经过百余次战斗,终于平定了骚乱。

魏敬又协助陈元光驻兵屯垦,教育当地人种桑,举办学校,发展农桑和文化教育事业。魏敬在福建寿终,享年80,漳州人怀念她,为她建造庙宇,尊称为魏妈庙。

有关资料记载,魏征的17世孙魏弥于唐末入闽,魏弥长子魏进富,徙居福建永定苦竹堡,次子魏进兴居南靖梅林乡。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