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明贼 > 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师报捷

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师报捷(2 / 2)

这二人中,朱由检尤其对陈新甲颇为中意,几次奏对都深得其心。尤其是关于眼下局势的一番评判,说的有理有据,很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这河南川陕肆虐的流贼和满清同时发难,面对如此窘境,陈新甲便直言此时不宜与满清死战,而是可以做有限让步,然后聚集精兵强将全力将流贼镇压下去,等中原局势稳定,就算鞑子再次发难也好从容应对。

这是阁臣之中,头一次有人如此清晰的提出了先后方略,建议之中的细节中也不乏亮点之处,使得朱由检对其欣赏之至。

眼下重位阁臣们讨论的便是山海关之局势的应对之法,诏告天下兵马勤王的诏书已经发了下去,陈新甲对此持反对态度。他认为,鞑子势必不会深入关内过甚,仅凭京师之兵自保足以,且辽东到山海关路途遥远,粮食转运不易,随着时间渐长清兵粮草必然会难以为继,届时他们必会无奈撤兵。

但话虽如此,可这个责任谁都担不起,朱由检也不敢如此。于是明发上谕,所谓诏告天下兵马勤王,其中的主力无非是杨嗣昌在河南掌握的剿贼大军。本来剿贼已经卓有成效,可这勤王的诏令一下,不管有天大的事都得放在一边,由此河南的局势便又乱了起来。

几位阁臣此时争执的便是杨嗣昌起兵北上后,河南局势进一步糜烂的八百里急递。

陈新甲责怪张四知不该一力主张调杨嗣昌入京,而是应该将其留在河南,否则河南局势何至于如此。

张四知却吹胡子瞪眼,丝毫不想让。

“杨嗣昌走了不过是河南一地糜烂,他若不来糜烂的就是京师,别忘了京师里住着皇上,惊着皇上你们谁负得起这个责任?”

说到责任二字时,张四知的嗓音尖利至极,让人有种歇斯底里的错觉。

此言一出,谁还敢接茬?难道说让皇上冒险吗?陈新甲悻悻的闭口不言。其实,张四知的心思他如何不明白,无非是打算着不想让杨嗣昌在河南将功补过,如今好了,杨兵北上河南局势糜烂,有功自然是谈不上,可辽西的过却还背在身上,等将来战事结束,必然是要受处罚的,如此张四知升任内阁首辅最大的障碍便会就此扫除。

可这些诛心之言,又岂能在这文华殿上当着皇帝的面道出来,只能独自生闷气。

“皇上,皇上,喜事,大喜事!”

殿外忽然隐隐传来一阵急促而又激动的呼喊声,嗓音尖利听着是个宦官,来人从后门进来殿中,又将手中的一封文书交予殿中伺候朱由检的小宦官。

小宦官不敢怠慢,赶紧又转呈给朱由检。这一声大喜事把朱由检吓了一跳,以为又有了坏消息,可听那宦官口中说的是喜事,便将信将疑的把手中文书展开。

朱由检前前后后一连看了几遍才将手中的文书放下,面上风云变幻,胸口起伏不定。最后竟一连唤了三声好!

这可将重臣们吓了一跳,心道皇帝这是怎么了,可从未见过皇帝如此兴奋失态啊。

片刻之后,朱由检扬起手中的文书,对重臣们道:“你们可知这里面是什么消息吗?”

“臣不知!”

这一回重臣们倒是异口同声,齐整的很。

“怪不得今儿一早上朕这右眼皮便跳个没完,原来都是反的!告诉你们,山海关大捷,东虏撤兵了!”

此言一出便如巨石入水,激起了千层浪。

朱由检让大臣们安静,因为他的话还没说完。

“还有好消息,总督洪承畴与宁远巡抚孙鉁未死,他们此刻都在山海关外率军与东虏周旋。而且……”说到这里,朱由检长出了一口气“而且,朕的大将军李信也已经到了辽西,此时此刻正在锦州城中!”

大臣们觉得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洪承畴和孙鉁都是在千军万马的包围中城破身死的,如今竟然没死,实在太让人匪夷所思。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李信居然也到了辽西而且还占据了锦州,如此说山海关内外的鞑子不是被断了后路吗?

...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