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明贼 > 第五百四十章 内臣建言

第五百四十章 内臣建言(2 / 2)

“万岁爷,可是在为白日殿上之事烦心?”

朱由检放下汤匙,与粥碗碰触发出了清脆的声响,在空荡荡的大殿中回荡起来。眼见皇帝默许,王承恩继续说着:“审讯李将军亲兵一事,老奴认斗胆,以为司礼监并不宜参与其间!一者,内廷与外廷向来不睦,若为此挑起内外廷间的争斗则因小失大,届时甚至可能演化为为了争而争,这真相与否反倒会被忽略。二者,若审不出真相,岂不是姑息养奸了?这还在其次,若不惩处为恶者,后患无穷……”

其实朱由检今夜所忧虑者正是王承恩所言,就本心而言,他对李信是信任的,就算他听说了其麾下亲兵烧了永平城楼,亦没打算治罪于他。但李信带着大军不告而别锦州,行止异常,就由不得他不多心了。

这半夜间,朱由检的脑中有两个声音不停的反复交缠着,一个说李信有了异心,一个说李信另有隐情。这让本就优柔寡断的他更加无所适从,可这等事又岂能与旁人商量,只好一个人在胡思乱想。

反倒是王承恩的这一席话使他茅塞顿开,是啊,他需要真相,实实在在的真相,而不是朝臣们斗争妥协之后的结果,如此交给三司或者内阁,似乎都有所不妥。

“你且说,司礼监不合适,谁参与进来合适?”

以朱由检对王承恩的了解,他既然能说出这番见解来,就绝不会是简单的推卸差事,后面一定还会有所建言。

果不其然,王承恩跪倒在地,“老奴斗胆,如果说得不对,万岁就权且就当听个笑话……”

朱由检性子急,将他长篇大论的事先请罪之辞打断,直接令其讲说重点。

不过王承恩却不打算直接说,而是问了朱由检一个问题。“万岁爷可曾记得今夏的死刑复核,刑部两次打回了万岁爷朱笔勾决的犯人?”

此事不提便罢,提起来朱由检就一肚子火气,刑部尚书刘觉斯竟然两次打回了他的勾决,这不等于变相指责他草菅人命么?但此刻他哪里顾得上这等鸡毛蒜皮的事情,烦心添堵的事多了,如果事事挂怀上心,他恐怕早就气死了。

“此事与审案何干?”

王承恩则固执的说道:“老奴推荐一个人,便与此事想干!”

朱由检心中有些失望,顺口便问道:“可是刘觉斯?”刑部尚书刘觉斯是个老好人,如果让他来审牵扯甚广的牛蛋一案,审出来的也必然是个糊涂案。

“非也,乃太原籍致仕大学士张方严!”

“张方严?”张方严其人他有印象,天启朝曾做过半年的大学士便致仕回了老家,似乎能力平平,没什么出众的地方。不过能在党政激烈的天启朝做到内阁大学士,不党不附又能全身而退的便屈指可数了。按照经验这等人也定然是那种八面玲珑之徒,岂能为他查出真相?再说,此人身在太原,又在李信的地方,谁能保证两人不勾连一起。

朱由检不解的看着王承恩等着他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万岁,老奴所言刑部打回的两次死刑勾决,便是张方严一力主张申诉的,单单为此,他便不远千里,不顾路途颠簸,亲来京师奔走,这才救下了两条无辜性命!”

哦?朱由检似乎有点印象,那两名人贩的确是太原民籍,却料不到张方严竟能为百姓有此心气。

“李信在山西时曾请出致仕在家多年的张方严,尤其审案断狱,倒也清理了不少山西冤案,此番进京争这死刑复核,便是与刑部交涉不果的情形下才慨然只身赴京的。所以,老奴认为张方严此人是个合适的人选。”

……

辽东巨流河南岸十方寺,此地乃是满清与东蒙古的交界之地,因此满清朝廷在此堡设下超过三千人的守军。城守尉德克济克驻守此地已经年余,在这等鸟不拉屎又轻易没有战事的地方形同被发配,这位章京自是憋了一肚子的不得志怨气。

忽有戈什哈禀报:“镶黄旗甲喇额真色克图来了!”

身为镶蓝旗的德克济克自然听说过色克图其人,此人乃是太祖长子褚英的遗腹子,先汗皇太极对他很是重用,年纪轻轻就已经受封贝子身居高位,却不知此人来十方寺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作甚。

[,!]

...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