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明贼 > 第七百二十八章 此处问题

第七百二十八章 此处问题(2 / 2)

“这种速射炮虽然装填发射速度很快,但是却有很多不能容忍的缺点,由于子母炮的密闭性很差,导致了射程缩短,威力变小,而最难以容忍的是,炮弹发射曲线过大,很难击中敌舰的侧舷,无法有效的破坏敌舰与杀伤水手。所以现在各国海军宁愿选择前装大口径加农炮,也不用这种空有速射名头的火炮,”

李信似懂非懂,对华莱士的话他无法判断真伪,而据李信所知道的,后镗装弹是火炮发展的趋势,那么这种后镗装弹的速射炮理应有跨时代的意义才是,怎么会遭到各国海军的舍弃呢,难道是保守的力量太强大,干预了这种火炮的发展,还是另有什么其他原因。

先搁置佛郎机炮不说,他又指着甲板上的八磅炮,“我们战舰上的火炮口径太小,八磅炮连三卫军步兵的十二磅炮射程都不如。”

李信指出的问題很尖锐,这也是一直让华莱士耿耿于怀的问題,正是因为舰队火炮口径整体过小,导致了射程偏短,战败之前才在与三卫军炮兵营交锋中屡屡吃亏,以至于很长时间内不敢靠近长江南岸。直到后來才得知,明军长江沿岸的火炮布防极为松懈,只是他第一脚就踢到了石头上而已。

华莱士无奈的耸耸肩:“并非我们的战舰上不能添置大口径火炮,是荷兰人太小气,觉得这种八磅炮已经足够应付当地土著,花大价钱购置大口径火炮是不值得的。”

华莱士的回答让李信眼中燃烧器了熊熊的希望之火。

“这么说,我们可以自己铸造大口径的火炮添置到舰船上,來替换这些小口径的火炮,”

谁知华莱士却频频摇头:“不不不,东方人仿造的大炮稳定性很差,极易炸镗。而且海军使用的长身管加农炮比步兵的野战炮铸造南渡更大”

总之,华莱士列举了很多例子,來支持他不想使用明朝本土造炮的想法。李信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华莱士的偏见。说起火炮,身边的海森堡绝对有发言权,他将目光又投向这位日耳曼人。

海森堡耸耸肩,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李信顿感沮丧。

“我们造的炮,和欧洲的确还有差距。就算是三卫军在大同的铁厂出产的火炮,炸镗率仍旧很高,咱们龙潭新建铁厂的出产火炮,炸镗率比大同出产的火炮炸镗率还要高,炮兵营通常都以减少额定装药來防止炸镗的发生,但炸镗事件还是时有发生。”

这些事,李信只在三卫军成军之初有所了解,但后來关于炸镗的信息便再也沒听到,他还以为一直困扰炮兵的炸镗问題已经解决了,却想不到竟是用这种方法解决的。

李信有些无奈,又看向华莱士,“那你说,我们自己造的不能用,又上哪去弄这么多大口径火炮,”

“买,只要有白银,我们就能买到,”紧接着华莱士又补充了一句:“从西班牙人手中购买,他们在东方的战舰最多,只要肯出钱,他们就能卖,”

钱不是问題,问題是只能从外人手中购买,这会大大限制自身武器技术的发展。说到底,从外部购买只能是权宜之计,他更希望找出明朝本土造炮易炸镗的原因。

说到造炮的具体工艺,华莱士将炸镗归结于明朝练出的铁质量不好。而对此,海森堡的发言权似乎要更多一些,“东方的铁矿的确质量不好,但只影响铸造刀剑的品质。于火枪火炮的影响并不大,三卫军出产的大炮容易炸镗,说到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工匠技术水平陈旧落后,经验更是少的可怜。我与大将军南征北战,所见各地库房中,无数的火枪火炮堆放在里面生锈烂成了一坨废铁。工匠们都不造炮,造枪,他们更愿意铸造刀剑。长久下去,有造炮造火枪经验的工匠将会越來越少”

李信更愿意相信海森堡的分析,他也只能采信海森堡的结论,如果采信华莱士的结论,岂非要去印度欧洲万里跋涉运铁矿石过來,这样的成本即便是在富有的国家也承受不了吧。而且,李信也沒听说后世的中国因为铁矿石品质不好,生产铁制品要进口矿石的例子。

所以,李信更倾向于改良造炮工艺,引进技术,培养合格有经验的工匠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一阵骚乱转移了李信的注意力,他发现在甲板尾部,一群并未精赤上身,但衣衫褴褛的西洋水兵,似乎在大声的吵嚷着什么。很明显,他们是在表达着自己的不满情绪,甚至间或还有轻佻挑衅意味的口哨声响起。

见状如此,华莱士的面色立即变的很难看。李信暗叹一声,看來此处还有猫腻,

...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