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乱明 > 第六百一十三章 纺织业的前景

第六百一十三章 纺织业的前景(1 / 2)

 () 荆州的常平仓一直由张道涵亲自挂帅主管,因此,涉及到粮食安全,张道涵自然得全程参与。

另外,陕西的问题还涉及到人口安置,黄渤和顾绣兴与会,张道涵还以为,林纯鸿会通过棉纺和毛纺织业来安置人口。

现在,顾绣兴居然提出补贴的建议,不免让张道涵怀疑林纯鸿早已有定计。

不过,林纯鸿是否早有定计,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补贴一策,是否真的可行。

张道涵指出,虽然荆州财政状况好转,若大规模补贴粮食输入,相当于为整个大明输血,很可能会把自己拖垮。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

三人议来议去,最终,林纯鸿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下达了命令:

“……着力提高鱼干的产量、加大兽肉的输入量,令薛一谦组织船队至安南、占城及暹罗购买粮食,补充常平仓的缺口,以解燃眉之急。”

“令经济学院立即调查,补贴多少,才能激起商人输入粮食的积极xìng。视情为粮食输入提供补贴……”

“逐步提高粮食价格,借此来弥补补贴的亏空……”

“在工程院下设立农技所,研究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无论是水稻,还是小麦,提高单产的空间还很大,选种、培育优良品种,势在必行。”

……

几条命令,既考虑解当前之困,又着眼长远,为大明的粮食安全做了长远规划。张道涵将其整理成册,准备以上述几条拟定具体方案,再拿到阁幕属讨论施行。

粮食问题的讨论,暂时告一段落,紧接着,就是艰难无比的人口安置。

在宏观上解决了粮食供给问题后,人口安置便转化成为数百万人口找到工作。筑钢轨路基,只能是暂时的,

竟,荆州既没有财力、也没有必要一直保持高速修筑钢轨路。

果然,正如张道涵所料,林纯鸿把希望寄托在移民和纺织业上。

林纯鸿说道:“最完美的方案,当然是将人口全部转移至南洋,只可惜,这个进程只能逐步展开。我的意见是,中书府新设民政司,专事管理人口及推动移民。移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数十年功夫,难以见到显著成效。往后,移民目的地不仅包括南洋,孙兰洲也要纳入其中。”

南洋?孙兰洲?张道涵、黄渤及顾绣兴想想就觉得兴奋,一旦汉人在这两个区域占据主体地位,无异于再造了两个大明,华夏文明的拓展,开创了历史上最为迅速的时代。

这是一个大时代!

这是一个后人顶礼膜拜的时代!

张道涵激动地应了声“诺”,声音甚至带着一丝颤抖。

林纯鸿接着说道:“短期之内,数百万人口还得大明内部消化。荆州这几年的实践,你们也看到了,工坊、贸易所能安置的劳力,远非农牧业所能及。所以,我们的jīng力还得放在发展工坊及商贸上。”

说到这里,林纯鸿将目光转向黄渤及顾绣兴,肯定地说道:“相比较其他产业,毛纺和棉纺,所能容纳的劳力更多,近期安置人口的重任,需要你们两个挑起来。前段时间,我和黄渤商讨了在天津发展毛纺织业相关事宜,若天津真能发展起来,吞下百万人口,不在话下。另外,钢轨路铺设至西安后,运输费用将大幅降低,西安靠近羊毛产地,发展毛纺织业的前景甚至比天津还要广阔,我的设想是,西安毛纺业的市场,主要面对湖广、内陆,至于天津,则主要面对江南、广东及西洋、大西洋。”

“至于棉纺织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江南和湖广。受限于棉花产量,现在江南和湖广的棉纺织业发展速度逐步慢下来。所以以,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棉花产地。按照工程院的研究,除了湖广、两淮区域外,河南、北直隶、山东也适合植棉,可以和小麦轮种,对粮食产量影响不大。所以,往后要逐步引导华北等地的农民植棉。借助棉花的种植,河南、山东、北直隶地区的棉纺织业也能发展起来。”

林纯鸿顿了顿,将眼睛盯在了孙兰洲及西域上,说道:“实质上,孙兰洲和西域,非常适合植棉,这里作为远景规划。”

林纯鸿动不动就说纺织业吞下百万人口,还要将棉花种植拓展至华北,甚至还要在极度偏远的孙兰洲、西域植棉,这太疯狂了!

这将要生产出多少衣服?如何找得到市场?

顾绣兴问道:“都督,会不会引起纺织品的滞销?”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