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山河赋 > 第十四章 仍留一箭平天山 下

第十四章 仍留一箭平天山 下(1 / 2)

 守关数十日,藜褚雁与白鹤关众将都已筋疲力尽。期间不止一次有人提议弃关撤退,尤其是援军还未来到的时候,不少人都说反正白鹤关之后没有重要城镇,再往后还有两个关口防卫,眼看着敌众我寡,就不要在这里白白送死了。藜褚雁听了脸色一寒,喝斥道:“倘若白鹤关如此无用,是随随便便可以舍弃的地方,朝廷为什么还要在此设关,派我们镇守。要扶风、鹤舞那两关不就足够了么!”

藜褚雁又道:“不错,我们身后的确没有‘重镇’,可是并非没有百姓。白鹤关后有十来个村落,有千亩良田,千名百姓。你我弃关而逃,这些百姓如何生存。身为朝廷的将士,受皇上重托,受百姓供养,倘不能善尽守土之责,要我们活着何用?身为将军,若是让身后的百姓惨死自己却活着,又拿什么面目去见家乡父老。”一番话说的主逃的将士抬不起头来,尽管如此藜褚雁看将士们的表情,依旧很有几分厌战畏惧,知道这样下去必定军心涣散,弄得不好不但守不住关,还可能出现兵变。当下咬咬牙,下令打开城门,点了两千兵马亲自出城迎战。

其实,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出城迎战没有任何胜算,更知道辽朝元的武艺不是他能抵挡的。然而,那一刻已到了绝境,他暗想大不了拼上自己一条性命,倘若如此能够激起将士斗志,将城守到援兵来临,那么自己作为白鹤关主将也算是对朝廷尽职。

果然,与辽朝元一交手,不过三个回合便被击落马下。辽朝元正要将其擒拿,但听身后风声,一侧头躲过一枪,回马看去,见是一员用枪的小将,正当年少眉清目秀,于是持枪笑道:“你不是我的对手,快快退下。”

此人举枪大喝:“休伤我将军!”策马将主将护在身后,一步不让。

辽朝元见士兵们抢上前来要援救主将喝道:“快快退开,辽朝元不杀女流之辈。”

女子大怒道:“胆敢轻视我女儿家!”举枪便刺,此人铁了心要保护主将,发了疯一样缠着辽朝元,连中数枪而不退。辽朝元见她美貌年少,倒也的确不想杀她,只想速战速决,哪想到他虽然勇武少有,可面对不要命的打法还是处处受限。一个分神还叫她一枪刺破盔甲,这一下只能忘了先前“不杀女流之辈”的宣言,痛下杀手,再看时,那主将早已叫士兵们救回去了。

辽朝元也禁不住为这女子的勇敢而震惊,收枪退下令军中打出旗语允许白鹤关将士前来收尸。这年轻女子名叫芳叶,追本溯源也是丹家后裔,这一年刚刚满二十岁,位在六阶。

藜褚雁醒来后听到芳叶战死的经过,流泪道:“我对她不过做了些举手之劳的小事情,今日却得她以死相报,叫我日后怎么能安心呢。”

原来芳叶虽是丹家之后,却早与丹家没什么联系可言。那一年她故乡遭灾,弟弟妹妹都饿死了,双亲看看实在活不下去,想到还有个在扶风当将军的远亲,带着她逃难出来。行到白明州附近,气温骤降,一家人在桥下避风,眼看都要冻死了。芳叶便在夜中一家家敲门请求对方接纳一家人入内避寒,连敲了十来家人家,不仅无人援手,还被人放狗追咬。正好藜褚雁经过,赶走恶狗后问清原委,将这一家三口接入自己家中。芳叶之母最终还是没熬过这场寒冷,可芳叶还是感恩戴德。藜褚雁得知芳叶学过几年武后即提议她参军,更替她安顿家人。后来芳叶与丹舒遥相认,便在扶风军中任职。她常说藜褚雁乃是救命恩人,无论地位高低都要跟随在他身边,这一次藜褚雁出任白鹤关守将,芳叶也跟着来了,没想到果然就了藜褚雁一命。

这一战虽然损兵折将,可藜褚雁明知不可为必为的勇气,以及芳叶誓死相救的肝胆的确鼓舞了白鹤关将士。将士们顿时人人奋勇,当夜城头鼓声不断,火光彻夜。几天后不远处那两个关口首先派出了援兵,尽管加在一起只有三千多人,却也叫士兵们知道他们不是孤军奋战。

花子夜到达白鹤关后藜褚雁当即请求他表彰芳叶的忠勇,花子夜听到她不惜生死救主将的过程后感慨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那些拿着一二位高位的人都做不到的啊。”于是命人上书朝廷请求对芳叶的义举加以表彰,并拨款抚恤其家人。

开始几天藜褚雁等人全心全意扑在守城上,可到了三十来天后也开始犯嘀咕。尤其是藜褚雁,他从一开始就在白鹤关中,就觉得这一次南平的攻城战略实在有点不可理喻。怎么说呢,每次都是到了最后关头,只差那么口气就可以攻陷城池时辽朝元偏偏鸣金收兵。头一两次只当是南平军也到了强弩之末,还每每暗自庆幸。渐渐就觉得不对了,经过那么多次交兵,辽朝元怎么也该知道城中虚实,尤其是邯郸蓼的主力援军没有到来之时,他早应当知道城中不到一万兵马。可还是次次到了最关键那一刻就退兵,倒像是故意留出时间让他们等援兵。

有了这个疑惑就再也放不下,其后几次更是蹊跷。比如某一次南平强攻,用上了冲车,西城门都叫撞出了一个大口,他们还是用上了全部的火箭才将敌人压下去。那时人人都说恐怕抵不住第二天的进攻了,就连藜褚雁也下令各军做好撤退准备。可偏偏第二天开始下雨,而一下雨辽朝元就守在营中再也不踏出一步,整整休养了七八天,到了雨过天晴白鹤关受损的城门也被抢修得差不多了,于是两军又开始“激战”。

藜褚雁将疑惑告之来增援的将领后,众人都觉得其中有蹊跷,可又想不出对方葫芦里卖得什么药。若说声东击西,一来白鹤关并没有互为依靠的姊妹关,二来都打了那么长时间对方看到戎城并未空虚就该知道邯郸蓼看破计策,没必要在这里耗下去。然而现实是不但南平没有因为邯郸蓼按兵不动就放弃,相反还几次增兵,差不多就是援兵来一次,他们也增兵一次。众人凑在那里想来想去,又有人说打来打去都是敌众我寡,虽然有城池守护,我方伤亡还是远比敌方惨重,是不是南平故意一次次攻城就是为了消耗我们的兵力。此言一出当即被众人嗤笑,说你开什么玩笑,那么一次三五百人的消耗,消耗到哪一天哪一月才能将我方兵力消耗殆尽。只怕我们还没消耗尽就已经把南平给拖死了。

几番商量都没有个结果,这样一来藜褚雁更是惶恐,只怕一个疏忽成千古罪人。然而他也知道从京城到白鹤关路途遥远,就算朝廷接到敌报立刻派兵,到这里也是一个多月之后。又有部将献计说扶风与另一个宿敌乌方接壤,邯郸大都督的确派不出人来;可是鹤舞目前除了南平其他几个国家都很太平,鹤舞郡治离开我们比戎城还近,不如派出人向鹤舞永亲王求援。

永亲王是苏台迦岚的胞兄,皇三子苏台蕴初。迦岚入京之后,这位永亲王摄鹤舞领主之职。

藜褚雁倒是认真考虑起来,可好几个将领摇头,尤其是去年在戎城与乌方激战过的那些人强烈反对,更说出一件往事来。

去年扶风军在栖雁关抵抗敌人四十三天,弹尽粮绝、生死一线,邯郸蓼以大司马丹舒遥之女丹夕然带十名勇士趁夜突围拿大将军令牌请和亲王发兵援助十一人昼伏夜行舍生忘死的往外面闯,到了永州只剩下四人。邯郸蓼选人的时候就考虑过和亲王自拥兵马不在朝廷调派行列,故而选了大司马的女儿,心想就看着她父亲大司马的面子,和亲王至少能见上一面。结果,永州和亲王府门前这四人一等一天一夜,穿着被鲜血沁透又被风吹干的铠甲,想到边关将士翘首以盼的情形,年轻的士兵悲愤难耐。最后丹夕然不顾一切的往里面闯,总算是见到了和亲王,也没有被当作“刺客”杀掉,可那人在一干幕僚拥簇下,语音平缓,神色淡然,面带同情,可是斩钉截铁两个字“不行”。夕然在和亲王府大殿上大喊大叫,那人并不和他计较,总之说手上的兵马要用来防卫永州郡“倘边关失守,本王兵马需防守朱水三关,以保西疆最后屏障。”面对丹夕然“难道要眼睁睁看边关将士弹尽粮绝而亡”的责问时,苏台清扬沉着脸道:“将军为国捐躯本来就是应该的。”

丹夕然知道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只能黯然退出,四个人又在和亲王府门口站了许久,最后咬咬牙——回去。十一勇士,返回的人只有两个,浑身浴血、空手而归,丹夕然大概一辈子都不会忘掉苦苦等候援兵的将士看到她空手而归时的表情。此后昭彤影松原大捷挽救了西方边关,苏台清扬保全兵马保护永州的做法认真想想也不是怎么错,可双方的心结自然更重了几分。尤其是丹夕然,每次提起突围求援的惨烈;门前等待一天一夜的焦急;空手而归的绝望时就悲愤交加不能自已。将士们听了也各个愤怒,邯郸蓼为了平息军心说了诸如“亲王掌管一郡也有自己的难处”之类的话,可效果都不大。

那几个将领到如今说起还是一脸愤怒,恨恨说了句:“宁可死守也不要去求什么亲王殿下!”藜褚雁虽不认为永亲王也会如此,可想想那是封地兵马,迦岚亲王的身份也特殊,朝廷对她颇多忌惮,自己还是少沾上关系为好,于是作罢。

正亲王苏台花子夜在苏台历两百二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午后抵达白鹤关。距离关城数十里开外就旗帜招展,站在城头上但见尘土飞扬。藜褚雁正在关城上眺望敌营,颇感一筹莫展,突然有人喊“将军,快看——”抬眼望去尘土之中有旗帜飞扬,隐隐可闻马蹄之声,当下高呼道:“援兵来了,京城的援兵来了!”

丹霞郡守卫方是边关各郡长官中第一个知道花子夜亲征的人,他收到朝廷密报之后当即着手准备军需物资。苏台王朝的传统,边关四镇后都有一郡专司军需,每当边关出现小战火,就由该郡郡守负责从周边各郡县调动军需物资。相应的,这些郡由于承担边关军需,故而朝廷的税赋则有所减免。而一旦遇到边关有了大的变故,尤其是朝廷派出大军之时,周边数郡的力量就不够了。此时朝廷会直接从京城调拨,以及从富裕的东方六郡征集军需粮草,同样各路军姿汇聚于边关四郡后负责军需的四郡。丹霞郡就承担着西方扶风的军资筹集运输重任,这也正是位于后方的丹霞居然有大小六座关口的原委。更因此,丹霞郡守的身份与众不同,为朝廷重视,故而此次清平关失守消息一出才会让朝廷震怒。并调用名门贵族之子、大司马夫婿的卫方前来镇守。

卫方收到密报后当即着手调用军需,令当地军司马、行司马、司库、银曹、粮曹等清点库存;又令明霜返回清平关坐镇关中协助司库。照理说清平关属朱水州,当地司库也就是朱水州的司库。此人到任后还算称职,该说用不着派一个郡守府的人来“监军”。明霜接令后心中一直犯嘀咕,不知道卫方是查到那人有什么过错,还是单纯的不放心。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