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武侠修真 > 武侠.历史 > 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纪行

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纪行(2 / 2)

当年虞仲“断发文身”,遵从当地习俗,不但推广了北方先进的文明,而且博得了当地人的尊敬和赞扬。也许是受了祖先“因地制宜,顺俗而化”的熏陶,常熟人的思想显得更开通、更务实,著名的兴福寺是佛教名刹,禅院里却有石潭假山,船坞亭阁,宛然一江南锦绣园林,更绝的是,以首创“叫化鸡”出名的王四饭店正与禅院比邻,晚饭时分,鸡香檀香,缭绕成趣,颇有些滑稽。问一个中年僧人,“过午不食”的出家人如何耐得如此?他淡淡道:如此且耐不得,怎耐得百万红尘?

“买朵灵芝吧,沾沾这里的福气”,兴福寺口的小贩不紧不慢地兜售着。小城风水的确与众不同,黄公望、瞿式耜、王石谷、钱谦益、翁同龢、曾朴……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大名生动地告诉游人,这座小城在文化上是多么崇高,相形之下,这里自古至今,出了多少个宰相、多少个状元,反倒显得没什么要紧的了。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如今锦绣江南地繁华,又何尝不源于这座小城的青山碧水?

“可惜你来早了几个月,我们常熟沙家浜的大闸蟹可是顶顶出名的哟!”

午餐、晚餐,饭馆的老板都略带惋惜地说道。常熟曾有十大名菜、八大名点,可如今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却只青睐大闸蟹这一口鲜了,本来么,油鸡刀鱼,起油豆腐汤这些寻常物事,在生活拮据的当年固可引人垂涎,却如何入得“食不厌精”的今人法眼?虞仲的因地制宜,和小城人的务实善变,想来也是时势使然呢。

“怎么样,现在常熟不同了吧?”一个新朋友听得我是故地重游,不无骄傲地道:“再过几年,这里的变化会更大。”

是的,很多地方都不同了,从如弦的琴川,到小城的轮廓线,这些变化,其实未必都让人觉得欣慰。

“从俗而化”,虞仲墓边的石碑不是说得再明白不过?只要小城人觉得满足,那便是最好的。

再说,虞山没变,小城浓郁的文化气息没变,这座当年江南第一都市的山川,仍闪烁着代代相传的人文光辉。

离别时天色已晚,车行许久,窗外虞山,依旧绵延不绝。别了小城,也许我会再回来。

最新小说: 神医奶包被读心,全京城争着当爹娘 穿成祸国妖后,我灭前夫满门 满朝文武听我心声,我摆烂吃瓜! 大仵作:喜来,又死一个 女扮男装后,暴君他弯了 逃荒小奶包,全家读我心后吃香喝辣 宠婢柒娘 惊!替嫁王妃养包子,王爷读心很忙的! 春日欢 摄政王一身反骨,求娶侯门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