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二月末,种植冬小麦区域的劳力已经空闲,陆续集结到各处工坊或者工地做工。
这种人力动员自然引发魏人担忧,这些劳力武装后就是府兵,容不得小觑、大意。
在这浅草淹没马蹄之际,田信与姜维沿着渭河南岸巡视,随从不过十余骑。
十余骑不是为了护卫,而是为了往来传递信息。
此时春寒未退,可见轮休的大片荒地上有童子放牧羊群,或者数量稀少的鸡群、鸭群。
这些童子也只是在边上自顾自玩耍,只需警惕外人,也要避免禽类走丢。
而荒地外围,里社的男女忙完春耕后就在田垄边插扦杨柳枝条。
连续三年开拓,关中恣意生长三十年的灌木丛、杂乱树林都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清理。
居住区域、田野、临近道路,或靠近水源的林木多已经被砍伐,或称为建筑木材,或者称为冬日的燃料。
限制城镇居民饮用热水的唯一物就是燃料,越是发展成熟、规模庞大的平原商业城市,其冬季就越缺乏燃料。
燃料开采、运输不易,是黄河以北很难出现大都市的重要原因。
关中荒废三十年,林木成荫解决了当下城镇、乡社发展最重要的燃料问题,通过丛林狩猎也能获取营养丰富的副食。
在斧头大面积普及的关中,开发林木的过程中也能获取生存必要的资源,当下问题就在于林木与居民生活的平衡。
这三年也就砍掉了五分之一,林木还能复种……在自己田地里划出一片地充作林地算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也有里社集体的林地。
林木资源是生活离不开的东西,只要百姓还有长久生活、发展的心思,自然会经营家里的小林地。
但这种林地无法提供太多的燃料,更像是一种稳定生长在地里的建材,就等着应急使用;或用来建立新的宅院,或卖了换钱。
秦汉山林开发是需要许可的,砍伐林木是有规划的,就连打柴也有限定。
百姓想要获取廉价、稳定的林木,唯一办法就是在田地里划出部分劣地种植树木。
这种林木无法做稳定燃料;包括乡社、里社组织复种的林地,也无法提供能满足当地居民使用的燃料。
除非有北欧、北德意志那么大范围的黑森林……可关中没有,因此关中这些年滋生的林木也就还能支撑七年到十年。
毕竟是自然滋生的林木,以低矮灌木、新树居多,不是那种巨木参天的老林,所以看着面积大,可有效获取的燃料并没有想象中的多。
健康、温暖的生活,是需要环境为成本的。
整个关中官吏士民都已经享受了充足燃料带来的优渥生活,绝不可能主动放弃生活水准……这不仅仅是享受,更关系着健康、生命。
因此环保、林木巩固水土这种大话题、影响千秋的提倡,根本没用。
士民们不想再喝生水,冬日不想靠抖御寒,谁不让他们过温暖的日子,他们自然也不会让你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