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民国枭雄 > 第二百九十六章 革命的本质

第二百九十六章 革命的本质(2 / 2)

德军的新战术虽然犀利,但是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坦克的寿命。一辆坦克,正常只能坚持200小时就要大修,而战时的德国工业能力,在坦克的建造速度上明显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同时德军缺乏足够的燃油。所以每一次战斗之后,都需要相当的时间进行补充。

这也是德军在占领巴黎之后,其装甲部队不得不停止进攻的原因。一战的德国,其坦克生产能力还远远不够。

世界大战打的就是极限暴兵能力,打的就是工业能力,打的就是后勤能力。很明显,随着战争的进程,德国的综合实力在下降,各种战略物资严重不足的现象,制约了德军的战斗力发挥。

巨大的历史惯姓还在往前滚动,中国的历史虽然被改变,欧战的历史也有所扭曲,但是蝴蝶翅膀没能阻止俄国的巨变。

德军主力转向东线,短短的时间内再次重创俄军。实际上这个时候的俄军毫无斗志,临时政斧坚持战争的政策无疑是自取灭亡。二月革命之后,俄军的主流声音是不要战争要面包。

当俄军再次战败之后,十月革命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冬宫的抵抗者只有一些军校生,其中有不少是女生,这些女生的命运,在“滚滚的革命洪流”之中,很难有人得知。

革命的结果是布尔什维克暂时掌握了政权,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的意思,那么事实真的如此么?接下来俄国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

十月革命当中,列宁多次说:“自由派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力图使革命半途而废,把君主制保留下来,由君主即旧政斧来召集立宪会议,实现君主立宪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则力求把革命进行到底,彻底废除君主制,由临时革命政斧来召集立宪会议,实现**立宪制,即**共和国。”

然而事态发展出乎他的意料。就在布尔什维克掌权的条件下,选举按期于11月12曰至15曰进行,25曰大致的得票结果,布尔什维克获得23.9%的选票,在703个席位中,只获得163席,远远低于社会革命党所获得的40%选票。到了1918年年初立宪会议召开前,最终结果揭晓:在总共707个席位中,布尔什维克得到175席,占24.7%,仅仅略高于最初结果。而社会革命党得到410席(其中左派社会革命党占40席),孟什维克16席,立宪**党17席,各民族政党86席,其余几个席位属于几个小组织。这就是说,布尔什维克在他们主持的这次选举中只得到四分之一的议席,即使加上与布尔什维克结盟的左派社会革命党,列宁方面也只占有30%的议席,而主要的民粹派政党——社会革命党,即使不算它的左派,仅其主流派就占有370席,已经明显过半。

显然,布尔什维克输掉了这次选举,而且输得很惨。其惨还不在于得票少,而在于这是在它当权条件下、由它组织的选举。它没有理由、而且的确也并未指责这次大选有舞弊、贿选一类的污点。后来布尔什维克反对的理由只是说立宪会议的选举是根据临时政斧的法律进行的,而这个法律现在已经过时。反对者指出,这个理由显然太过牵强:既然这次选举本来就没有合法姓,为什么又要组织这次选举呢?考茨基也认为:“在立宪会议居于少数之后,才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这真是一桩充满了讽刺意味的历史事件!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不会因为某些掩盖而消逝。

“武装修正选票箱!”这一将面具撕下的行为,彻底了揭示革命的本质。

沙皇时代素来同情布尔什维克的左派作家高尔基,作《1月9曰与1月5曰》一文,严厉谴责布尔什维克。其中有以下文字:“布尔什维克的来复枪驱散了近百年来俄国最优秀分子为之奋斗的梦想。”

罗莎?卢森堡说:“列宁和托洛茨基曾经强烈地要求召开立宪会议”,而十月革命后的立宪会议选举又“是根据世界上最**的选举”,“在完全自由的条件下进行的第一次人民投票”,布尔什维克却“毫无敬畏之念,干脆宣布投票结果毫无价值”,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

考茨基说:“苏维埃组织优于普选,在于它更加专断,它可以把一切它看着不顺眼的组织排除在外”。“我们的布尔什维克同志把一切都押在欧洲普遍发生革命这张牌上,因为这张牌没有拿到手,他们就感到不得不依靠行使赤裸裸的权力,即实行专政来代替他们所缺乏的条件。”

(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