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荨昆知道,就是因为军中士卒主要是以谷物和蔬菜为口粮,所以每一次面临外族入侵的时候,中原才会次次受到重创。
一个长期吃肉的人,就算不锻炼,单单凭借着体重就能够OK一个电线杆。
重量级别不匹配,嗯……
所以,李荨昆专门针对这一问题,跟自己的“项目经理”荀彧展开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兵员就是首要的问题,游牧民族大小生活在马背上,主要的活动就是狩猎,骑射俱佳,兵员素质高、来源广。
反观汉民族,是农耕民族,日常生活主要是种地,作战技能生疏。
所以,李荨昆专门在郡城、县城、乡镇,均开办武堂机构,由官府免费培养和指导,专门培训十五岁一下,十岁以上的孩童进行集训。
李荨昆命名为军训。
其二,就是后勤问题。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没有后勤压力,可以说是走哪打哪,完全不慌,但是汉民族就不一样了。
需要如同长龙一般的粮草车队,即分散了军队力量,又在运输途中加大了粮草消耗。
第三就是李荨昆一直头疼的问题,兵种!
游牧民族都是骑兵,机动性强,汉民族是步兵,步兵抗击骑兵,一般情况下是打不赢的。
李荨昆马上北上青州,不可避免的将会和刘虞、袁绍产生摩擦和战斗。
而这二位,单拿出来了一个,骑兵部队都能完虐李荨昆,毕竟李荨昆拿的出手的只有五千白马义从和三千亲卫队。
乌孙、乌恒、匈奴、东胡、扶余……等等等等,这些游牧部落的加入,让李荨昆只敢说自己不惧刘虞和袁绍,却不敢说完虐。
这些个问题,其实也不是太难解决。
“帝国时代”的士兵全都在蒙特苏马手下,且因为地形原因,都是步兵”,而幕府的骑兵……嗯。
所以,李荨昆只能扩大马匹的养殖,并且轮番训练百姓的骑马能力。
这些还都是可以通过短暂的时间,就能够弥补的了的,而另一个让李荨昆从会师讨董开始,就一直头疼的问题,却很难解决。
那就是身体素质上的优势!
身体素质的优势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游牧民族多食肉类,二是游牧民族生活环境恶劣。
游牧民族喜食奶肉制品这是常识,长期高热量的食品,让游牧民族的身体素质和以植物性食品为主食的汉人相比有了绝对优势。
游牧民族大多生活在漠北地区,环境和南方的中原王朝相比恶劣和很多。
像“匈奴饥,人民畜产死十六七”和“其冬,单于自将万骑攻乌孙,会大雨雪,还者不能十一。”这种悲剧事件经常发生。
所以他们抵抗恶劣自然环境的能力比汉人更高一筹。
以上两个原因导致汉人在身体素质方面较之游牧民族差距很大。
李荨昆还在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十分经典的数据,让他记忆犹新。
在1860年代,李荨昆从教科书上看到西方人最早拍的照片看蒙古人、满洲人在体型上的优势非常明显。
试问,有多少汉人、朝鲜人、日本人可以拉动一百斤以上的复合强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