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是家里几个丫头里长的最好的一个,很得家里人喜欢,自然就被惯的有些任性。
小杨氏把手里的地瓜递给了小闺女,“小馋丫头,你小姑姑才给你吃了糖块,又惦记着娘手里的好东西。”
儿子也朝婆婆的手里扒拉,她又笑着冲婆婆喊着,“娘,你快尝尝!不然韬儿也要贪你手里的地瓜了。”
陶方氏这才小小的咬了口,入嘴就是甜丝丝的滋味,咽下地瓜,她也和儿媳一个模样,惊喜的说着,“亲家就是有能耐,咋弄的这好东西!”
看她们满脸都是喜色,崔华锦没忘正事,“陶奶奶,二嫂子,这地瓜可比苞谷耐旱,只要秧苗栽活,隔几日浇次水就能有收成,家里人这会肯定都在田里,咱把这地瓜秧送田里,这会去栽种还来的及!”
自家田里的庄稼横竖也没收成,不如就种这地瓜,小杨氏满脸都是兴奋,“娘,你在家看着这俩孩子,我带着锦儿和大头去田里找爹他们,商议这事!”
陶方氏也从大姐嘴里知道崔家把这小丫头当眼珠子疼着,来自己水没喝一口就去田里,让亲家知道,心里可不是滋味,她犹豫着,“可锦儿到家连口茶都没喝,这大热的天就让孩子下田?”
崔华锦答应奶,天黑前要回到家,她可不敢在这里多耽搁,“陶奶奶,我来时带有茶水的,一点都不渴,这种庄稼赶时辰可不等人,我和二嫂子就去了。”
王大头把背篓又装上牛车,那东西盖上,小杨氏拉着崔华锦上了牛车。
他们走后,陶方氏看到院子里摆着的三只活兔子和一篮子鸡蛋、蒸糕和地瓜,眼里很快就聚集了泪水,芳儿好命,结了好亲,自己一家子都跟着沾了光。
怕老头子不信栽种地瓜的好处,她抱着孙子进厨房拿了块蒸巾把剩下的地瓜包好,让小丫送到田里去。
小丫点头应下,见小孙女抱着地瓜就要出门,陶方氏又怕村里的大孩子把地瓜给抢了,她只好抱着孙子跟在后面。
到了自家的田地边,小杨氏跳下牛车就朝田里跑。
陶二郎刚好挑着水从河边回来,看到媳妇空着手来到,又干又渴的他正要骂,见崔家牛车停在田边,崔家小丫头正从牛车上往下蹦。
他硬生生的把脏话给憋了回去,俩眼发亮,“小锦儿,大头兄弟,天这么热,你俩咋过来了?”
陶家二郎是个有手艺的木匠和自家三哥一样的跳脱性子,但手很巧,曾送给她一个精致的梳妆台,崔华锦还是乐意和他说话的。
把头上的带着长沿的草帽子摘了下来,一脸笑嘻嘻,“二郎哥,我们给你家送好东西呢。”
自家也不知哪辈子烧了高香,让妹妹找了崔家这门好亲事,短短三个多月,家里日子大变样,连找他做活的人都多了起来。
扫眼陶家的这些苞谷和豆子,比崔家村里的长势还要查,王大头嘿嘿笑着,“二郎哥,瞧你家的庄稼都蔫巴巴的快赶上干草了,还不拔了换新的!”
“天旱成这样,家里人都想夜里来挑水浇田,整日的都守在田里,能长这样,我们也没法子啊。”陶二郎一脸苦相。
抛下崔华锦,满心欢喜的小杨氏从低矮的豆秧子中间穿过去。
嘴里嚷嚷着,“爹,你快去看看吧,崔家又给咱送好东西来了!”
陶大嫂丢下手里的一把草,朝弟妹快步走过来,“老二媳妇,崔家又来人了,是咱姑爷来了吧。”
锦儿那丫头送过来的地瓜秧子可真好,小杨氏笑的合不拢嘴,“大嫂,咱姑爷还要读书考状元呢,来回跑不是耽搁姑爷读书,是小锦儿来了,这回可是给咱送宝贝疙瘩来的!”
俩嫂子的话让正弯腰拔草的陶依芳脸发烫,心里一片甜蜜。
陶三根也收了锄头,吩咐俩儿媳,“崔家丫头上门,你们婆婆是个不理事的,地里的活你俩甭管了,赶快回去招待客人。”
若是一般人家把小姑子夫家的人当贵客待,儿媳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偏崔家人大方,从没嫌弃过他们穷,陶家的俩儿媳心里不禁没吃味泛酸,脸上都带了笑。
公爹催促她们回去招待客人,小杨氏觉得自己高兴过头,没把话说清楚,她急惶惶的说着,“爹,锦儿那丫头给咱带来了好庄稼秧苗,不怕旱,长出的东西还好吃,你快随我去看看,她就在咱田埂边上!”
崔家村距自家村子也不过三十多里路,能有啥稀罕的秧苗不怕旱?
陶三根有些迷糊。
正和锦儿他们说话,自家老娘抱着儿子带着闺女气喘吁吁的来到,啥都没顾上说,就给自己手里塞了个吃食。
陶二郎听到小丫连连说好吃,他忙咬了一大口,随即眼睛瞪的溜溜圆,“娘,这东西吃着真不赖!”
怕秧苗蔫巴,王大头捧着水桶里的水朝背篓里的秧苗上撒,笑嘻嘻的接过了话,“二郎哥,既然觉得好吃,就赶快把苞谷秧子给拔了换成地瓜,就现在栽上地瓜秋后你家一亩田也能收个一千多斤!”
她家从山里带回来的大地瓜个头都不小,自家山上种的一窝足有十几个,崔华锦急切的说着,“二郎哥,大头哥说的是真的,地瓜长成都有大碗那么大,一窝差不多都有十来个呢!”
他们的话连从不过问家里事的陶方氏都急的不行,连声催促着儿子,“二郎,快和你爹说,把咱这不争气的苞谷和豆秧都拔了种地瓜,咱家到秋后也有粮食吃了!”
看几乎没出过屋子的儿子,白生生的脸都被日头晒的通红,陶二郎把娘手里的地瓜拿过来,点点头,“嗯,娘,你和锦儿在树荫下歇着,我把地瓜那去让爹看看,这就开始拔苞谷秧子!”
“哦,拔苞谷秧喽!”
家里大人整日的唉声叹气的说着苞谷不好,爹也答应拔苞谷秧种好吃的地瓜,小丫跟在她爹身后乐的拍着小手吆喝。
崔华锦想起他们净顾着地瓜,把荞麦的事给忘了,忙把草帽戴上,也朝田里跑去。
陶家苞谷和豆秧田当间,陶家人都拿着手里的蒸地瓜在发愣。
老爹犹豫不决,让陶二郎急的快红了眼,“爹,大哥,你就听我的,快把这些玩艺给拔了,种上地瓜,这好歹咱秋后也能有些东西填填肚子!”
崔华锦跑的气都不够用了,她捂着怦怦乱跳的胸口,“二郎哥,我刚才来的急,忘了和你说,我们来还送了荞麦,让你们种,这荞麦仨月就能收割,一亩田也能收三四百斤,这会种也是好时节呢!”
“哪里有不过百日的粮食,小锦儿,你别哄我们了,这地瓜就很好。”小杨氏冲崔华锦笑着。
气还没喘匀,崔华锦焦急的说着,“真的,今儿送你们的一大袋子荞麦,就是我家二月种的,五月初就从山上收回家,如今我们村都把苞谷和豆秧都拔了换成荞麦。”
听到崔华锦的话,想着亲家刘氏总不会坑自家,陶三根做了决定,冲俩儿子喊着,“大郎、二郎,把苞谷和豆子秧苗都拔了,咱就种这地瓜和荞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