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社会当中的身价几何是由自身所掌握的技能有关系。技能又同劳动力市场上面的供需关系和稀缺性的关系。
提高自身技能,不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而且还需要花不少的金钱。穷人既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耐心等待,因为一天不干活儿,第二天就有可能会挨饿,那就更加没有投资进去的钱。
所以,很多非营利性的国际组织给穷地方建学校,免费教育,也让穷人家的孩子没多少来读书,就源于此。
于是,资金充裕的极其少部分非营利性的国际组织不但给穷人家的孩子提供免费教育,而且还提供一顿免费午餐。
这样就会让穷人家孩子的父母倒是觉得可以节省自家一顿饭钱。不过,这样的效果也是非常有限。
有些穷人家的孩子是一个人需要养家。这往往都是哥哥或者姐姐要养父母,弟弟妹妹。自己就被穷家给彻底套牢。
读书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不但原本就枯燥乏味,而且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明显效果。这完全不似工作,哪怕捡垃圾,也能够给予人即时的奖励反馈。”
岸本正义可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实事求是。在他的前一世就知道,中国的一些乡村学校就读的孩子是读着读着,每一学期就会少人。
他们不是被父母带出去打工,就是留在家中干农活儿。至于乡村的老师们,又能够做些什么呢?
这其中有好的乡村老师,就如同获得茅盾文学奖《天行者》当中的差不多。不过,这都是极少数的存在。
绝大多数乡村老师都是一些不怎样大学毕业,再通过政府的“三支一扶”所获得的一份工作。
他们其实也不想干这一个工作,但是又在城市内找不到什么像样子的体面工作。于是,就为了混一口饭吃,也就被迫去了。
他们去了之后,收入上面自然也好不到那里去,水平也本就不怎么样,得过且过的混那点工资。
“负责”二字在他们那里是基本没有的。他们的要求只要一个,只要上课不讲话,随便干什么都可以。
事实上,乡村孩子当中大部分人也不想读书。他们等着到了十六岁拿到身份证才好外出去打工。
还有一些孩子还等不到十六岁,十二,三岁就在工厂等地方干活儿了。初中毕业率多少,高中毕业率多少,完全就不是宣传的那一个样子的高。
就正如《天行者》当中的那一番话,虚报?老子在这一个乡村小学干了九年,难道会不知道是一个什么实际情况?
要不这样干,上面不给钱。没有这一个钱,拿什么给孩子们没有玻璃的窗子安装玻璃和修校舍?
岸本正义更加清楚的另一个残酷事实,即便这一些孩子读了书,无论是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仍旧难以摆脱底层的命运。
等待他们最好的工作,无非就是接替过去乡村老师的教鞭。这可不是他凭空想象,而是基于一个对重庆合川地区希望工程的研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