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都市言情 > 美食小饭店 > 第202章 臭豆腐

第202章 臭豆腐(2 / 2)

田砚去什么地方,江阳没去管,事实上他并不感兴趣。

湘省星城,最有名的小吃便是臭豆腐!

相传清朝康熙八年,来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闲居在会馆中,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盘缠皆无,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又距下科试期甚远。无奈,只得在京暂谋生计。王致和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乡开设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赁了几间房,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卖。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废弃。他苦思对策,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寻得一口小缸,用盐腌了起来,之后歇伏停业,一心攻读,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风飒爽,王致和又想重操旧业,再做豆腐来卖。蓦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尝试,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虽非美味佳肴,却也耐人寻味,送给邻里品尝,都称赞不已。

王致和屡试不中,只得弃学经商,按过去试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来。此物价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饭,适合收入低的劳动人食用,所以渐渐打开销路,生意日渐兴隆。后经辗转筹措,在延寿街中间路西购置了一所铺面房,自产自销,批零兼营。据其购置房屋的契约所载,时为康熙十七年冬。从王致和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臭豆腐以后,又经多次改进,逐渐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更好,名声更高。清朝末叶,传入宫廷。传说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欢吃它,还将其列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称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点,取名“青方”。

如今市面上,也能常见到‘王致和’牌子的腐乳、臭豆腐等豆制品。

国内许多地方都有臭豆腐,由于各方的地域差异,以及饮食习惯,所以各地的臭豆腐都是不尽相同。

由于烹饪和制作方法的不同,臭豆腐的口味也有很大的差别。

星城叫臭豆腐为臭干子,这是当地人的叫法,实际都是同一种东西。

豆腐发酵,直到表面发青,散发出一股类似于臭水沟的味道。

影响臭豆腐风味的因素很多,黄豆的质量、发酵的时间、制作的手法都能影响到臭豆腐的滋味。

星城这面烹饪臭豆腐的方法是用铁板油煎熬的方式,成菜的臭豆腐表面成淡黄色,散发出一股臭中带香的味道。

再撒上一些特制的辣椒水,一股辛辣微臭的味道扑鼻而来。

与油炸的臭豆腐不同,铁板油煎的臭豆腐里面没有空。

一口咬下去,淋在上面的辣椒水散发出辛辣的滋味,配上臭豆腐臭中带着的香味。加上臭豆腐外焦里嫩的口感,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江阳寻了许久,臭豆腐这样小吃在星城,可谓是随处可见。只是每家的味道各有不同罢了。

江阳既然要找,就要找美味些的。一些滋味平常的,江阳便直接略过。

靠着超出常人的嗅觉,江阳在寻找美食方面可是很有心得。

复行两百米左右,江阳闻到了一家很独特的香味,当然其中的独特臭味说明这是一处臭豆腐!

位置有些偏僻,若是不熟悉,恐怕本地人也找不到。

江阳寻味走了过去,这是一家看起来很老旧的店面。人很多,都排着队。

江阳仔细一听,发现不少人都是本地人。

店家做的不快,客人也不催,只是闲聊着等待。

不久,轮到江阳,点了一份臭豆腐。

</br>

</br>

最新小说: 新江奇缘 人生何处不春天 苟在末日魔道成圣 穿越:我靠空间娇养了病娇魏王 四合院之贾东旭的逆袭 豪门第一新妻:hi,老公大人 日月星事务所 隐龙令 盖世医神 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