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两者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也就二百万两左右,不过在这样的时期内,二十万两银子都可能将整个局势扭转,再者就是最后的花费会差不多,既然如此为何不选择开支更少一些的。
从早朝直到现在梁奕都没怎么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没有主动站出来说,董高逸也没有点他的名字,实际上这是两人之间的默契。
梁奕知道董高逸是一个怎样的皇上,而董高逸知道梁奕是怎么样的一位臣子。
所以从一开始梁奕就知道元于的策略最后肯定是会更胜一筹的,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个策略都是最适合南齐的,当然放在二十年前的话安保宁的明显更适合一些,现在的南齐没有必须要再打那样的持久战。
就如同几年前和东汉朝一战,从一开始到结束持续了不过一年多罢了,和西凉朝之间的战事也没有超过两年,既然如此为何要和汉魏盟军来一次可能会持续超过五年的战争。
而董高逸之所以到现在都没有让梁奕发表自己的看法,就是要等其他人都说完了之后,因为他很想知道梁奕会是怎么样的做法。
先前每一次遇到重大的事情时,其他大臣说出来的策略尽管是比较完美的,并且是可以进行下去的时候,梁奕总是能够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所以现在董高逸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局面。
尽管不是每一件事情都会与梁奕商议,但是遇到这样的问题肯定是不会放过的,同时也不代表一定就是最好的办法,只是希望能有意想不到或者是与众不同的好办法。
不在朝堂上指名道姓的说出来是担心消息会泄漏出去,就和不在朝堂上直接做决定是一样的,就算是这些大臣可以放心,不担心他们说出去,就担心有人不小心传出去了,是肯定不行的。
如今在大殿里面的四位,可以说都是皇上比较信任的,否则不会将他们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也不会让他们来商议这么重要的事情,在这里面商议出来的结果自然更放心一些。
“梁奕,虽然你和北魏没有太多的接触,但是率军和东汉朝曾经打过几次,并且还俘虏了当时的卢不叙,对于北魏和东汉结盟,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闻言,梁奕明白终究还是来了。
不过他等着就是这个时候,在朝堂上面,董高逸即便是丝毫没有要让他开口的做法,其实是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也很配合的没有主动站出来,哪怕是元于提及到他的时候都是很谦虚并且没有说太多的话,就是担心有大臣将此事提出来。
董高逸此话一出,在场的另外三人都把目光看了过来,因为他们也知道梁奕才是重中之重,说不定就会有更好的策略,要知道上一次商议这样的事情时,就是梁奕的策略让南齐得到了顺天府和兴元府等十余座城池。
“回皇上话,对于二位大人所说的微臣也是有赞同的地方,有值得借鉴的策略和战术,不过微臣的策略和他们是有一些不同的,当然同样会有相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