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苏联人的抗议可不仅仅是给抗联的,中央也收到了通过共产国际转发来的抗议电报。在电报上,不仅对于中国党领导下的武装洗劫伟大的苏联人民宝贵的财产提出抗议,还就未经允许擅自入侵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表示了不满。
苏联人这次的抗议,不仅异常的强烈。还直接要求抗联直接交出责任人,由苏联方面进行审判。只是杨震对于苏联人的抗议,根本就没有在意。动动嘴皮子谁不会?爱抗议就去抗议吧。至于交出第一责任人,由苏联审判的事情,杨震更不会答应。
至于主席在接到苏联人的抗议电报之后,在搞清楚事情来龙去脉之后,只是批给了抗联一个下不为例,也就同样不了了之了。但主席在电报之中,还是希望杨震要顾全大局,尽量不要与苏联人彻底的搞翻脸。
毕竟现在与苏联搞翻脸,对于抗联今后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主席给杨震在回电上多次引用的一句自己的诗词,用意就是告诉杨震,眼光要放的长远一些,不要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
也许是战局持续的恶化,让苏联人没有办法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这边。苏联人的抗议开头很激烈,但科瓦廖夫的抗议,被杨震示意目前在军区主持工作的李延平一拖再拖,再加上找不到杨震的人之后,倒也没有在继续追究下去,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
反倒是在基辅会战结束后,因为苏军在这次在战史上被称之为有史以来最大包围战的会战之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不仅兵力损失惊人,装备损失也极为巨大。加上之前历次会战装备同样损失巨大,原来充足的武器装备,已经出现匮乏。
尤其是面对德军空地一体化战术,以及大量的坦克、飞机合成作战模式,急需反坦克武器和高射炮的苏军。看上了远比苏军使用十四点五毫米反坦克枪威力大,也轻便的多的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
还有双二十三毫米高射炮,这种性能远比苏军使用的单管三十七毫米高射炮性能优良,威力更是远远超过作为苏军野战防空主力的四联装七点六二毫米马克西姆重机枪,同时也相当轻便的高射炮,主动找到杨震。
这几种轻便,但威力却不小的反坦克和防空武器,正是被德军地空一体作战打焦头烂额,面对德军大纵深装甲集群突击战术一筹莫展的苏军,所最急需的装备。其实火箭筒的图纸与制造技术,早在第一次与苏军交换物资的时候,杨震就已经提供给了苏联方面。
但主持苏联军备发展的库利克元帅,却是根本就没有看得上这种武器。与这种在他眼中不起眼的小玩意相比,他更相信苏联人根据德国三七战防炮改进的四十五毫米战防炮的威力。甚至宁愿大量生产已经过时,而且极为笨重的十四点五毫米反坦克枪,也不愿意去将这种威力和灵活性远超过反坦克枪的武器,投入生产并装备给他眼中伟大的苏联红军。
杨震最早提供的三种武器设计图纸,除了一零七火箭炮首先投产之外。其余的两种,除了那款冲锋枪因为苏军缺少近战自动火力在苏芬战争之中损失惨重,加上德军在战争爆发之后其装备的冲锋枪显示出的巨大威力,而在战事结束后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另外的火箭筒,则一直被束以高阁。
刚开始还作为技术储备武器,后来干脆将所有抗联转交过来的资料统统的销毁掉。搞的现在反倒掉过头来,又厚着脸皮向抗联提出要求转让生产技术,并要求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提供一批成品。
早就对这种武器性能和威力有了一定了解,负责此次双方谈判的远东军区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在私下里将这位性格保守,毫无前瞻性的前军械部长,现任副国防人民委员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让脾气暴躁的阿巴那申克大将不顾以下犯上,对这位主管苏联陆军军械生产的副国防人民委员破口大骂,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曾经几次要求军械部尽快的将杨震提供的几种武器投入生产,无奈那位老兄总是固执的拒绝。
在去年夏季会战发现抗联使用火箭筒,取得了巨大战果之后,又一次的要求军械部尽快将这种轻便的,多用途武器投入生产。但却又是因为这位库利克元帅的拒绝而流产。此时又要求远东军区与抗联谈判,引进这种人家已经提供图纸和实物的装备,怎么能不让眼睛里面不揉沙子阿巴那申克愤怒(www.ibxx.com)?